分享

舒服的关系,靠的不是讲道理,而是这2个字

 菊hrfedifd9e 2020-07-23


最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短片。

一只狐狸掉进了地洞,在里面呼喊:“我被困住了,这里好黑,我承受不来!”

就好像遇到坏情绪时的我们,感到孤独害怕,无法走出去。

              

一只熊看到了,爬了下去,并安慰狐狸说:“我理解你的感受,我知道这下面什么样子,现在你不孤单了。”

这只熊就像生活中那些高情商的人,懂得走进你的心里,带给你安慰。

               

这时,洞口的鹿也试图安慰狐狸,他从洞口探进头来:“真是糟糕啊,是吧?”“你太可怜了,怎么这么不小心。”

               

后面,狐狸倾诉自己的痛苦时,鹿是这样安慰的:

我流产了。

至少你知道你还能怀孕。

我觉得我的婚姻快破裂了。

至少你还有段婚姻。

我儿子快被退学了。

至少你女儿是个优等生。

......

这只鹿看似在宽慰狐狸看开一点,其实他一直在居高临下地表达对狐狸的同情。

而熊只说了一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只是很高兴你愿意告诉我,我会陪着你的。”

然后给了狐狸一个大大的拥抱,狐狸的难过情绪一下就缓解了。

如果我们是狐狸的话,毫无疑问,我们会更喜欢熊的安慰方式。

因为他给人的感觉是:你快乐,我能懂;你悲伤,我能感受到;你不孤独,因为我会陪着你。

我们把这称之为「共情」

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都在扮演鹿的角色。

当伴侣、孩子、朋友有不好的情绪时,我们时常会用看似正面的方式:“没事的、没什么大不了的、再努力一下、不要生气了...”

希望通过这样的“共情”,能让他们的负面情绪烟消云散,可结果往往不如人意。

因为,我们对共情或许理解错了:共情≠同情、讲道理、说教...

记得有一次,我儿子参加比赛没拿到奖,一直在那里哭。

我想让他明白“胜败乃兵家常事”,让他不要灰心,就对他说:

“宝贝,这次比赛输了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下次再努力就好了。”

没想到,他哭得更凶了。

如果是平常,我肯定会束手无策,最后只能凶他让他停下来了。

但那段时间,我刚好在书上学习共情的沟通技巧,于是打算试一试。

“宝贝,妈妈知道你很在乎这个比赛,但是结果不如意,这让你很难受。没关系,妈妈陪着你......”

就这么沟通了一阵,他竟然不哭了,还反过来安慰我:“没事妈妈,我不难受了,我下次再好好加油!”

那之后我想清楚一件事:

虽然我给孩子讲的道理都没问题,但孩子陷入激烈的情绪时,他是没办法进行逻辑思考的。

在被情绪填满的小脑袋面前,再正确的道理也都苍白无力,成年人也同理。

只有我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他对赢的渴望和输的恐惧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情。

让他知道:我和你感同身受,我知道你很难过,但是你并不孤单,我会陪着你。

在心理学行业这么多年,我听过太多关于相处的难题:和另一半无法好好沟通、孩子讲不听、与婆婆有代沟...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我们缺少一个重要的能力:共情

共情能力,能让我们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帮助我们化解关系难题。

幸运的是,《共情力》这本书告诉我们:“共情并不是一种情绪,也不是一种感受,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只是这种能力,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慢慢丢失了。

 

为了帮助更多人找回自己的共情能力,化解关系难题,看见心理平台 × P.E.T.父母效能训练金话筒讲师球爸,历时6个月重磅推出了【共情的力量一书一课福利包】

带给你1本实体书+1堂70分钟精品课,期待让你掌握共情的要领,找回我们的共情天赋。

  • 1本实体书:哈佛大学前讲师著作《共情力》,0元包邮送到家 

  • 1堂70分钟精品课:P.E.T.父母效能训练金话筒讲师球爸,教你学共情

ps:内蒙古、新疆、西藏、海南、青海不包邮,谨慎购买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