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什么不建议你追风口?

 小猫倩倩 2020-07-23

喵~今天开始正文之前先说两件事。

第一件是最近好几个喵粉反馈说在公众号列表里看不到喵写的文章,因为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会根据互动情况来推送。怕漏掉喵的文章记得把我“设为星标”。

第二件是8月的训练营还有一些名额,我打算下周发推文了~这次是暑假会稍微扩招一些,想参加的同学可以约啦~

今天我们来聊聊“追风口”这件事。

- 1 -

前几天有个朋友来找我诉苦,说“如果这次做视频号再做不起来,我就不搞自媒体了”。

他2016年开始写公众号,2017年听说知乎涨粉快粘性高又跑去写知乎,2018年抖音在红利期的时候做抖音,最近视频号特别火又开始做视频号。

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都做的不温不火。没有出过一个爆款,也没有在一个平台成为大V。

明明一直在追风口,可是兜兜转转,自己好像什么都没抓住。

特别理解这种心情。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身边很多人都在做一件事,并且说这件事是“风口”的时候,如果自己不去做,就好像“自己主动选择要被社会淘汰”一样。

我关注的一些做知识付费的培训机构,最近也开始经常推送各种考证的培训班(编程课、健康管理师、形象管理师这几个我都见了不下十次了),还经常和“月入X万”“小白也能学会”这些词相关联。

近几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好像成了一种新的共识。同样是写代码,有的人35岁“被优化”,有的人选对了公司待了几年,赶上IPO一波财富自由;同样是买房,有的人买在老家三线小城市,十几年过去了涨幅寥寥,有的人买在北上广深赶上房地产的黄金时代身价翻几番。

于是,大家开始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选择”上。

选择太多了,反而有了“选择困难症”。

经常会有喵粉来问我:这个课值得上吗?会不会付出了努力却没有收获?这个证考上了,真的能和文案里面说的一样赚钱吗?会不会大家都考上了人多反而不值钱了?学完理财真的能财富自由吗?我是小白、月光族也能财富自由吗?

哇,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焦虑。


- 2 -

其实,如果换个角度来思考的话,就会发现“追风口”这件事并没有真的那么简单。现在移动互联网这么发达,相比于十几年前,信息壁垒已经很小很小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你“完全无法获取”的信息或者知识。在这个前提下,按理说,你知道的“风口”,别人也知道。那么问题来了——在假定“很多人都知道风口”的前提下,为什么真正获益的只有寥寥几人呢?

也就是说,大多数知道“风口来了”的人,最终并没有抓到这个风口。

从“知道风口”到“抓住风口”,中间一定是发生了些什么的。


举个例子。最近股市行情好,我的“佛系理财”这一波收益大概20%多,身边有不少专业做投资的朋友,这个月资产甚至翻了数倍。也有才入场的人,买了就赶上小幅震荡,虽然没到血亏的程度,比起当时上车前对大涨的期待,难免还是有些失望的。

这次“行情好”真正获益的人,都是很早之前就开始布局的人。而得知“行情好”之后才开始入场的人,反而没有赚到什么钱。

“布局早”只是表象,我们再往深挖一下,这些人究竟做对了什么。我其实在2017-2018年花了不少钱来买学习股票的投资课,也投入了不少时间精力。最后渐渐失去兴致是因为我发现,投资并不是一件“无脑躺赚”的事,而是要花数十甚至上百小时来研究一家公司、花更多的时间来盯盘,才能获得相应的收益。我觉得还没我自己工作赚钱来得轻松来得快,于是后来就把策略转成了“长期持有”,几个月换仓一次。而我那些这一次资产翻了几倍的朋友,他们有的本身就是做投资相关工作的,有的在其中花费的时间精力,我自认为我是做不到的。

他们之所以能抓到风口,并不是单纯的运气好,而是在之前做过大量功课之后,对趋势做出了正确的预判。

- 3 -

我也经历过“抓到”和“没抓到”的风口。

知乎真正意义上的“红利期”应当是在2016年,我17年入场的时候也不算太晚。先用了大半年时间积累了第一个10万粉,然后借助在这个平台的影响力拿到了手百、微博和头条的扶持政策,滚大粉丝雪球,同时签约了出版社。并且通过总结自己做新媒体的经验以及积累的人脉资源,抓住了给大客户做渠道的机会。今年又靠着自己创业开公司的经历去申了MBA。

18年抖音那一波“红利期”我也追过,尝试了一个月以后觉得自己实在不是这块料,最终以失败告终。

知识焦虑又没钱的时候,各种“学完可以月入X万”的课我也买了不少,大部分都囤在那里,很少有真正听完的。

细细想来,我真正抓到的风口好像也并不是因为主动赶着去找它的,而是我读了这么些书、写了十几年的文章(我第一次在杂志上公开发表文章是在小学三年级,骄傲脸),机会来了,顺应趋势就做了这些事。

而我看到别人都在做,也赶着去做,生怕自己落下的,最终也还是没抓住。


我有一段时间因为“追风口”很是焦虑。因为时间精力有限,为了追风口做某事,就不得不改变我原有的一些计划。等发现自己没追到,“没追到”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够失落的了,回头再看发现之前打算做的事也没做,就更懊恼了。

我加了一个“都是大咖”的社群,整个社群的氛围都很努力,经常有人分享各种“新趋势”。原本是计划给自己找一个不想努力的时候“打鸡血”的动力,后来一打开就很焦虑,有一种“大家都这么努力就我在拖后腿”的感觉。再后来,我就不看这个群的消息了。

当我渐渐回归了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节奏,不去想“风口”的事,生活又重新恢复了秩序感。

- 4 -

那还要不要去参加各种培训、考证呢?

我的建议是,如果当成兴趣去学的话,多学一个技能、多考一个证当然是极好的。我的人生乐趣之一就是学习各种我没接触过的领域,探索未知世界会让我对生活有更多的掌控感。从毕业到现在4年时间,社群运营培训、各种商业和管理培训、各种新媒体课、投资课、理财规划师认证班、人际敏感度、公众表达、彩妆私教课、瑜伽课学了一大把。

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很开心,是那种“知道了我之前不知道的知识”的开心。

如果是当做职业发展的话,需要更多聚焦在“不变”的东西上。去深耕这些领域,提升自己的专业度。

如果只是执着于“风口”的形式,恐怕很难抓到些什么。

比如开头那位“一直在追风口”的朋友,其实我有委婉地和他说过,他一直纠结在这些平台的“形式”上,始终没有弄清楚自己的核心资源、核心能力,也不了解自己的用户需要什么。

如今我已经在新媒体行业三年多了,从原创作者到运营、MCN、渠道、培训都在做。和互联网相关的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速度极快”。平台的政策2-3月调整一次,不同平台、不同时期的用户偏好不同,外加上一些新型载体的冲击(如视频和直播对文字的冲击),的确会给从业者很大压力。

可是,这些变化中总有不变的东西。

比如说,人性。如爱美之心,对他人的善意。

比如说,值得深度思考的内容。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视频或是书籍、文章,可以给人带来新知的、有深度、有价值的内容,无论在哪个平台都有需要的用户。

比如说,健康和财富管理这些刚性需求。因为市场足够大,所以无论是做实体产品、培训还是做自媒体账号,在这些领域还是可以分一杯羹的。

- 5 -

下一次,又有人告诉你“风口”来了的时候,先问问自己:这些是我想要认真从事的职业吗?我打算很长时间都做这个吗?

然后,花时间去研究它,让自己的专业水平超过这个行业90%的人。

把它当成一个长期职业规划来看待,而不是像发宣传单那样的兼职一样,做完就结束了。

市面上有太多告诉你“学完之后可以月薪X万”的课了,但并不是每一个都适合你去学。比如说前两天,我看到有一个平台在推“零基础考CPA,年薪60万”的课,对此我是存疑的。我认识的人中有几个985、211会计专业的,考了3年都没考上,非财会专业、零基础真的可以如文案所说“毫不费力”考上吗?

还比如,最近大火的健康管理师。如果是感兴趣、为了学会了服务自己和家人,或者空闲时间比较多,或本身就是相关从业者,我觉得考个证没啥问题。要是本身996忙得要命,本职工作时间都不够用,为了多个补贴考这个证,我觉得还不如多花心思学习工作相关技能。

还有就是,不要纠结于方法论和形式。

有一个喵粉,学写作半年之后还是迟迟没有动笔,一直在不停地上不同老师的写作课。因为每个老师讲的都不一样,他学了一堆课之后很困惑,就来问我“究竟哪个老师教的是最适合我的?”

我和他说,你并不需要掌握世界上所有语言才能开口说话。”

如前面关于新媒体那部分的表述,你要表达的内核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你自己的资源、能力,还有你给用户提供的价值。至于你这个东西,是拍视频给别人看,还是讲给别人听,或是写文章、怎么写,都没那么重要。

同理,推及其他职业,你想从事什么行业,想达到什么样的职业成就,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证书、培训,都只是帮助你达成目标的方式,而不应该裹挟你,把“考证”或者“培训”当成目标。

就酱~

我们下周四14:00见~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帮喵点个“在看”,我会很开心的~

微信又双叒叕改版了,不再按照时间顺序展示,而是根据互动量出现。为了防止喵粉们和小猫走丢,快来把【小猫倩倩】公众号“设为星标” 吧~(已经设置过的同学就不用重复操作啦)~

赶快跟着动图设置一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