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行的“部编本”语文教科书中将拼音和识字的顺序做了调整,变成了先识字、后学拼音。 不过,虽然小学的课本改了,但幼升小的时候孩子多多少少还是要提前学一点的,所以很多家长都在考虑,是按照原来的方法先教识字还是按照现行的标准先教孩子拼音? 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先识字”和“先学拼音”的孩子,上小学后有什么差距? 拼音学习基础不一样虽然有幼小衔接的说法,但实际上在《课程标准》中还是将一年级作为一个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缓冲期,让孩子可以调整自己各方面的习惯和学习方式,更适应小学生活。 和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的汉字相比,拼音相对较抽象,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一年级的孩子一上来就学拼音有些吃力,就导致很多孩子的拼音基础并不好。尤其是“p”和“q”、“b”和“d”、“ei”和“ie”等长得很像的拼音和“z”和“zh”这种平翘舌的拼音很容易弄混。 幼小衔接时期就更是如此了,很多家长教孩子拼音的方法也不够科学,拼音的读音、写法都容易出现偏差,到了真正开始学的时候就不好改了。而上小学后系统学习拼音时,可以根据汉字读音识记拼音,学起来更容易。 所以上小学后,“先识字”的孩子通常比“先学拼音”的孩子拼音基础好。 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一样科学的学习方法应该是由简到难的,相对于拼音来说,汉字在生活中的出现频率更高。 孩子不管是读绘本、看动画片还是出门逛逛的时候都能看到很多的常用汉字,很轻松就能认识不少汉字。 而拼音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较少,需要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而且还要区分声母、韵母等不同的用法、发音等规则,对于孩子来说相对比较晦涩难懂。因此在学拼音的时候就容易让孩子产生“知难而退”的心理,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而已经有了识字基础的孩子,更容易学会拼音,所以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会更强一些。所以上小学后“先识字”的孩子对拼音会更感兴趣。 阅读方式不一样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先学拼音,孩子就能通过拼读让孩子自主阅读,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并不是绝对好的。 因为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如果认识的汉字较少,依靠拼读来阅读的方式就会打乱阅读的过程,影响孩子理解阅读内容。而认识的汉字如果较多,则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猜读等方式阅读,更容易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尤其是在小学中高年级课本脱离拼音之后,“先学拼音”的孩子可能会不适应这种阅读方式,但“先识字”的孩子通常能较快适应用其他阅读方式。 先识字,再学拼音强调了汉字的重要性自从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被颁布之后,小学教材先学拼音再学汉字的方式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但是从现在的教材上来看,还是强调了“汉字的重要性”,说到底拼音知识学习汉字的一个好帮手,孩子学习拼音就是为了脱离拼音阅读。 而从科学识字的角度上来说,3-6岁的孩子正处于图形敏感期,正是对方方正正的汉字感兴趣的时候,与其为了学拼音而影响孩子的兴趣,不如先让孩子通过阅读识字,培养出阅读和识字的兴趣,在上小学后的语文学习中也就能事半功倍了。 这样教孩子识字最有效孩子都有“重复性行为”喜欢不停的重复同一件事,一个喜欢的绘本能读上几十遍都不嫌烦。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特性,用指读绘本的方式,一边读绘本一边让孩子熟悉汉字。 这是一本可识字的故事书 这套《聪明宝宝识字启蒙故事书》就是将识字与绘本故事融合在一起,故事中的文字没有拼音,孩子可以专注于汉字的字型和读音上。 ![]() 绘本在每一页的故事内容中都选择了一个相对简单适合孩子识记的汉字,用田字格的方式标注在旁边。20册的故事中可以学到至少200个汉字。 ![]() 这是一本会“说话”的故事书 绘本中有同步伴读,家长没有时间的时候孩子也能用音频的方式边听边读。 ![]() 这是一本教成长的故事书 每一个故事不仅可以教孩子识字,还传递了一定的道理,比如《小猪不气馁》可以教孩子不放弃、学会坚持,《小熊妹妹爱助人》的故事可以教孩子学会关心、帮助他人,《小猪爱妈妈》可以教孩子学会感恩父母等。 象形识字法 象形识字法是将汉字结合字型、字意变成卡通图像,然后识记的方法。 这个阶段的孩子擅长右脑图像机能进行记忆,就是对于图形、图像更加感兴趣,同时也会记忆得更深刻。 象形字又与汉字的来源和字型有一定的关系,所以符合孩子的记忆规律,对孩子来说更容易记住。 ![]() 像这一套《象形有图识字卡》就是在一张卡片上将象形图、汉字、象形彩图、拼音、组词、笔顺都包含在内的。 这个识字卡分为正反面,正面是汉字和笔顺加上拼音。反面是象形文字、汉字、象形彩图、组词、拼音。可以说一张卡片就能让孩子彻底认识这个汉字。除此之外这个还设计了打孔,可以用线绳将几张卡片穿在一起组成一本小书,随身携带,随时帮助孩子识字。 ![]() 这一套里面共504页,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宝宝在轻松、愉快中降低识字的难度。 这里是水儿妈妈育儿分享,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家庭教育相关内容和育儿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