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你竖起大拇指的人不一定是在夸你,可能他准备用炮轰你!

 地穴人类 2020-07-23

500

  说好的半斤地瓜烧呢?

  

  大家好,我是头像机枪一样秃秃秃秃的排稿少女梦小二。

  很多资深《亮剑》迷恐怕都对一个情节记忆犹新,独立团柱子在开炮前,伸出大拇指,闭上眼睛一瞄,然后调了一下高度表尺就开炮了,炮弹准确命中了日军指挥部,一炮干掉了坂田联队长。

500

  ▲柱子的最后一炮

  神不神奇?意不意外?

  自从人类开始有战争以来,距离,就成为了战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无论是弩箭,还是投石车,都要在敌人进入射程后才能发挥作用。为了测量距离,各国都发明了一些简易的测距方法。

500

  ▲投石车也需要测距后使用

  最初的测距法,主要是用眼睛看。人的眼睛是天生的测量“仪器”,用眼睛测量距离,虽然不能测出非常准确的数值,但是,只要经过勤学苦练,还是可以测得比较准确的。

500

  ▲目测距离是高手的技能

  人的视力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物体的远近不同,视觉也不断地起变化,物体的距离近,视觉清楚,物体的距离远,视觉就模糊。通过注意观察、体会各种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清晰程度。观察的多了,就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物体形态,目测出它的距离。

500

  ▲目视测距的参考指标

  根据这个参考指标,当一个人从远处走来,离你2000米时,你看他只是一个黑点;离你1000米时,你看他身体上下一般粗;500米时,能分辨出头、肩和四肢;离200米时,能分辨出他们的面孔、衣服颜色和手中的武器,等等。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地面炮兵专业训练考核标准》规定,炮兵侦察兵到生疏地形上,熟悉地形5分钟,开始考核目测距离,距离3000米之内,时间1分钟,误差10%为优秀,15%为良好,20%为及格。

500

  ▲侦察兵目测距离考核标准

  这种方法虽然能简易测距,但基本上相当于一种玄学,与目测者的测距水平和经验关系很大。用作射箭和投石机还差不多,但从热兵器时代来临后,这种方法就不太够用了。

  很快人们发明了步枪准星遮盖法。准星的宽度一般是2毫米,目标(主要是人体)的宽度一般是50厘米。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就可以计算出各种武器在不同距离上准星宽度与目标(人体)宽度的关系。

500

  ▲在200米距离上,准星刚好与人体同宽

  比如,根据数据分析,当准星宽度恰好能遮住一个人体时,是200米,那么如果只能遮住半个人体,那就是100米。

500

  ▲距离算不准,炮就就是瞎打

  当然,这种准星遮盖法只适合200-400米左右测距,如果是炮兵,炮击数百乃至数千米外的敌军,如果就全凭那点目测经验,那还有什么准头?还好,人类的数学慢慢发展起来了,各国军队都开始尝试使用数学来辅助测距。

  比如,拿破仑还在读军校时,就写过一篇文章,详细讲述了他想出来的三角测距理论,这项创造性的发明让当时的将军对拿破仑大加赞赏。

500

  ▲拿破仑时代的火炮虽然以直瞄为主

  但也是要计算落点的

  拿破仑还发明了拿破仑简易测距法,这里面还有个故事,一次在行军途中,拿破仑带领一位工程师先到前面探路。他们来到了一条河边,拿破仑对工程师说: “我命令你马上给我量出河宽,不然我将处罚你!”

  可怜的工程师什么测量工具都没带,但很快想了一个办法:他让帽檐和他的眼睛、还有河对岸的一点刚好在一条直线上。然后,他不断地向后退,等到眼睛、帽檐和这边河岸的相应一点刚好在一条直线上时,他就停了下来。他把自己所处的位置标好,接着,用脚量出前后两点的距离。

500

  ▲拿破仑测距法的一种变种

  将向后退改为了向右转

  这个故事虽然可能不是真的,但原理是真的,眼睛,帽檐,河岸三点一线,那么对两侧河岸的两条线,一定是平行的,由此得出他后退的距离与河的宽度相同。

  后来,人们又发明了臂长尺用来测距,臂长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划的木条。臂长尺上的分划,是按每个人臂长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画的。比如,某人的臂长是60厘米,那么臂长尺上的一个分划就是6毫米。有了臂长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标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长尺测出距离。

500

  ▲臂长尺可以测距也可以测高

  这种臂长尺测距法,其实和《亮剑》中柱子使用的“跳眼法”原理相似,都是利用了相似三角形的原理。

  以下面这张图为例,柱子水平面向目标树(下图的A),伸出右手大拇指于右眼前,闭上左眼,用右眼(下图的C)通过拇指的左侧对准目标;然后闭上右眼,用左眼(下图的D)通过拇指左侧观察,记住左眼视线对准的一座宝塔(下图的B)。

500

  下面重点来了,要根据炮手的观察和经验,估算出树与宝塔之间的距离,然后乘以10倍,便是到目标距离。比如,经过估测,目标与树的距离为25米,那么炮手离目标的距离就是250米。

  跳眼法的原理,通过下面这个图就很容易看得出来,上下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初中数学告诉我们,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

500

  而大部分人的两眼瞳距约为6厘米,臂长约60厘米(胳膊长一点的也没关系,稍微弯一下即可)。三角形OCD和三角OBA相似,也就是说OC/CD=OB/BA。那么,既然臂长是瞳距的10倍,那么到目标到拇指的距离也是AB长度的10倍!

500

  ▲判断横截距离最关键

  所以,跳眼法的核心,就是判断参照物至目标,也就是AB之间的距离,只要这个距离判断准确了,就能得到基本准确的人眼至目标距离。

500

  ▲根据日军的肩宽(约50cm)

  估算一下日军到土墙的距离就可以了

  当然,这个判断就没有什么技巧了,只能靠平时的不断练习,比如观察车辆的长度,两条高压电杆、通讯电杆之间的距离,火车每一节车皮的长度等等。

  你觉得这样不可能测精确?那你可错了。我军著名的神炮手赵章成将军就是运用跳眼法的高手,赵老爷子堪称炮手中的独孤求败,在强渡大渡河之战中,赵老爷子用迫击炮摧毁了对方碉堡,弹无虚发,有力的保障了战斗的胜利。

500

  ▲电影《勇士》再现了红军炮神赵章成的射术

  原理明白了,想学吗?小二教你!首先,你需要有两只眼睛。

500

  ▲你们聊,我先走了

  第一步,右臂伸直,与身体成90度角。

  第二步,闭上左眼,用大拇指左侧边沿瞄准被测目标。此时,右眼,拇指左侧边沿,被测目标在一条线上。

500

  第三步:闭上右眼,睁开左眼。通过拇指左侧边沿看去,此时,左眼、拇指左侧延长线看到的地方,选一个明显的参照物,比如一块石头,也可以是地表的一块凸起,这个参照物与被测目标有一段横向距离,估算出这个距离的数值。

  第四步:将这段横向距离乘以10,得到的就是被测目标距我方的距离。

  比如,敌人一个机枪点在一条电线杆附近,可以用右眼看一条电线杆为基点,再跳眼用左眼看拇指左侧延长线跨过了几条电杆,一般按电线杆之间距离50米,比如机枪点距离目标电线杆有2.5个电线杆间距,这样就得出目标至参照物的距离是125米,乘10得出目标距离1250米。

500

  得出了与目标的距离,只需要将这个距离代入射表,然后计算出射击诸元,就可以开心地开炮啦。

500

  和现代的测距镜和激光测距仪相比,这些简易测距方法显然看起来很土,但就是这些“土方法”,弥补了我军在装备方面的不足,在没有测距仪器的条件下,在战场上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

  你学会了吗?赶快找个地方试试吧!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打开微信,公众号搜索“军武次位面”点击关注!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