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卖送快递,代驾也代喝,互联网平台何以纷纷“跨界”?

 最极客 2020-07-23
最极客
最具极客精神的新媒体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衣食住行越来越离不开它,各种相关平台也逐渐兴起,吃喝玩乐可以借助美团和饿了么,出行则可以叫代驾,这也是人们离不开互联网的重要原因。

不过,这些互联网平台似乎不甘心只做本职业务,纷纷“跨界”做起了其他的生意。例如e代驾的新业务“e代喝”,美团的“美团打车”以及饿了么的快递业务。一些平台不单是为了拓展业务领域,其背后还另有目标。

由于平台的性质各不相同,其“跨界”的目的也有差异。这样的跨界给企业和用户带去了许多便利,但终究不是本职业务,因此短板也是无可避免的。

喝打车送快递,平台跨界各有招数

昨日,e代驾宣布上线了一项新业务“e代喝”。打开e代驾客户端,找到e代喝入口,进入之后可根据LBS对周边人群进行定位,里面有“找人代喝”和“我也能喝”两个选项,分别针对甲方和乙方进行设计。

在“找人代喝”中,可以根据“按标签”、“按酒量”、“按距离”等不同分类对代喝者针对性地进行挑选。如果认为自己的酒量不错,可以选择“我也能喝”选项,注册成为e代喝的成员。选择自己擅长的酒的品类,如红酒、白酒、啤酒等。现在,“e代喝”处于上线前期,覆盖了北上广等全国36个一二线城市。

这看上去像个段子,但它确实发生了,而且平台的跨界并非个例,美团也推出了打车服务。

此前,美团打车业务曾以南京作为试点,10个月后的今天,美团正式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温州、福州和厦门7地启动美团打车业务。美团方面表示,只要某地用户报名数满20万,就会在该城市开通美团打车服务。用户还能领取3张本地的出租车起步价等值无门槛优惠券。此前在南京,美团打车对司机的抽成是8%,而上述7座城市为了吸引车主加入,司机注册为车主能获得美团打车的“零抽成”特权,足见其对司机的重视程度。

美团打车业务在南京试点就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事业部团队人数超出200人,日订单量超出10万。在交通不便的当下,叫车已逐渐成为用户的刚性需求,因此未来的发展也是值得期待的。

在跨界这件事上,身为外卖平台的饿了么,也做起了送快递的生意。在去年双十一期间,饿了么技术团队开发了一个叫做“蜂鸟飞侠”的应用。骑手们只要通过它扫一下快递单上的二维码,即可实现揽件与配送功能。饿了么与圆通、万象合作,包裹的流转过程会显示在应用中,还支持异常单和失败单的标记,数据和快递公司是同步的。既方便用户查看快件信息,也方便快递公司进行调度。

快递的配送时间是午晚餐高峰时段之外,既不会影响骑手的正常工作,又能够合理安排空闲时间,更能减轻双十一期间的物流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从表面上来看,平台的跨界是为了更广阔的布局,尝试更多不同的业务。而深入分析之后会发现,平台涉足其他业务的目的远不止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而在这样的实践中,短板也会自然显现出来。

台跨界目标不同,创新值得肯定但短板不可避免


从基本功能来看,e代喝满足的是人们找人喝酒的需求。由于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饭局酒桌是最容易成事的地方,都说“感情深一口闷”,强行灌酒的传统却也让很多人苦恼。所以代喝在很多场景下都适用,甚至成为刚需。

实际上,e代喝不仅是单纯的代喝,e代驾是希望通过这种模式,构建自身的闭环社交,发掘社交潜力。通过针对性的选择,使用户精准迅速地触达他人。标签自由度高,喝酒活动互动频繁,在酒桌上非常容易打成一片,能够让社交行为更便利,也使用户充分感受到社交的自由性。

所以说,e代喝实际上是在LBS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打造了一个社交入口。希望通过串联众多用户的社交诉求,进入社交领域。

虽然想法是好的,但实践起来却未必像计划中的那样顺利。酒桌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其根基在于“人情”。所以基本上酒局都是亲戚朋友或合作伙伴之间组成的。互联网代喝看似是一个不错的业务,但也可能是伪需求。

试想,如果是熟人组局,酒是联络感情的媒介,如果突然有个陌生人出现在酒桌上,会使气氛非常尴尬。如果是因求人办事而组局,那么喝酒代表的是诚意,如果找人代喝,估计所求之事是不大可能办成的。

就企业本身而言,代驾平台上线代喝功能,也并非十分契合。因为喝酒和开车本来就是两个层面的功能,甚至是不该同时出现的,所以还可能会影响用户对平台的印象,有些得不偿失的意味。

美团打车业务的出现,则源于用户需求的驱动。在美团的日活跃用户中,有出行需求的占到了30%。美团本身就拥有许多功能,加入打车功能更多是为了拓展业务。今年10月,美团点评刚宣布完成了新一轮融资40亿美元。此后,美团点评就宣布了组织架构的升级,成立了出行事业部。在原来的到店、餐饮、酒店旅行上又加上了出行,形成了四个LBS场景。

对于美团而言,用户的累积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但要如何转化为出行用户还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虽说美团有流量基础,在打车方面也有大力的优惠。但打车毕竟不是美团的主营业务,经验上可能还是相对缺乏。扩大布局是正确的思路,但是想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还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饿了么送快递,听上去还是比较搭调的。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外卖领域,随时面临着不可知的风险。俗话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发展一些和主营业务搭边的副业,实际上算是一种风险的分摊。除了分摊风险,饿了么也希望籍此建立物流网络,为未来其他的业务发展打基础。不过,快递市场的竞争也很激烈,饿了么想要进军快递领域也同样需要花费功夫。

总的来说,互联网企业的“跨界”除了广泛的布局,也体现出了互联网企业的焦虑。在竞争激烈的当下,能扩张就尽量扩张。对于企业而言,这种扩张是能够带来更多利益,对于用户而言,也能在同一平台之内享受到更多类型的服务。不过由于经验或其他方面的缺乏,在跨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短板,而这些则需要靠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去补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