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ber这次要上天,“打飞的”的梦想5年后真能照进现实?

 最极客 2020-07-23
最极客
最具极客精神的新媒体

近些天一提起“网约车”,通常都是负面报道。不过在舆论普遍对网约车失望的氛围里,也并非没有令人振奋的消息。美国网约车巨头Uber于昨日宣布将与巴西、印度、日本、法国和澳大利亚5个国家合作,测试其空中出租车服务“UberAir”。现已确定于美国的达拉斯-沃斯堡与洛杉矶测试,目前Uber正在这5个国家中寻找第3个测试UberAir的城市。

在Uber的计划中,将于2020年实施空中出租车的测试飞行,而在2023年启动该服务。可以看到,Uber是真的打算上天了,连计划都很明确。不过这个大胆的想法却不是Uber先提出的,劳斯莱斯、奥迪、谷歌等企业都在近些年纷纷投入飞行汽车的阵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飞行出租车必然成为未来趋势,届时我们就可能在现实中看到电影中的魔幻场景,但是人类“打飞的”的梦想真像Uber计划的那样,在5年之后就能照进现实吗?

U

ber、奥迪等厂商争相入局,飞行汽车契合市场需求

上个月,Uber的“空中出租车”概念在“Uber Elevate”峰会中首次展出。这种空中出租车实际上就是一种垂直起降的电动飞机,有四个水平旋翼,能容纳1位驾驶员和4位乘客。

在Uber构想的交通体系中,空中出租车会停留在城市中的航空港之上,当乘客有叫车需求之时,在预约之后到航空港乘坐出租车即可。由此看来,空中出租车更像是一种介于出租车与地铁之间的公共交通系统,虽然打破了固定路线的限制,但也无法随叫随到。

尽管如此,Uber的计划还是得到了青睐。按照Uber的公开消息,目前波音子公司Aurora Flight、航空巨头Karem、Embrer等都已加入该计划。不只是Uber,近年来许多传统汽车企业和新兴的科技公司都在争相入局飞行汽车领域。

从古至今,飞行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中国有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有万户飞天的勇敢实践,国外有发明了飞机的莱特兄弟,也有好莱坞科幻片《银翼杀手》、《第五元素》、《回到未来》中对飞行汽车的畅想。

随着技术的发展,关于飞行汽车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不少企业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所以劳斯莱斯、奥迪等厂商纷纷涉足飞行汽车领域。

上个月,劳斯莱斯宣布计划研发一款基于“EVTOL(电动垂直起降)”技术的飞行出租车,每小时飞行速度最高402公里、最大航程805公里。这款飞行车拥有能够90度旋转的机翼,能够在任何面积足够的地方降落,所以无需机场和跑道,能够有效解决当下城市交通的痛点。劳斯莱斯预计,该产品将在2020年投入使用。

今年6月,奥迪与其合作伙伴法国航空巨头Airbus获得了由德国政府颁发的飞行出租车测试资格,测试在德国东南部的因戈尔施塔特,即奥迪总部所在地进行。在今年的日内瓦车展上,奥迪展出了与Airbus合作的Pop. Up Next纯电动飞行汽车。

在Airbus构想的未来交通体系中,乘客只要按下操控按钮,就可实现车与飞行器之间的“无缝对接”,从而满足不同形态的出行需求。Airbus方面表示,他们想做的不只是“会飞的汽车”或是“可以在路上行驶的飞机”,而是希望通过不同运输模式的组合衔接,来解决城市中存在的交通堵塞问题。

德国交通部长Andreas Scheuer认为:“飞行出租车创造了‘交通的新维度’,并且涉足这项技术对于奥迪这样的公司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诚如这位德国交通部长所言,不仅是对奥迪,飞行汽车对所有涉足这项产业的公司都是一个巨大的契机。

我们当下的生活因为有了汽车而十分便捷,然而随着汽车数量逐渐增加,城市的道路也逐渐变得拥挤不堪。此种情况在一二线城市尤为显著,许多人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往往长达数小时,以至于出现了一种“上班不累,上班路上累”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城市道路拥堵已然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以中国为例,根据交通部发表的数据显示,交通拥堵带来的经济损失占城市人口可支配收入的20%,相当于中国年生产总值损失了5%~8%,数额高达2500亿元人民币。

交通拥堵时,车辆在道路上的平均时速低于15km/h,据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表明,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全国15个大城市中,每天发生交通拥堵的相关处理费用高达10亿元人民币。

人们已经受城市道路拥堵困扰多年,相关部门也通过限行限购、拓宽道路等诸多办法进行治理。然而拥堵问题根深蒂固,直到今天也没有能够彻底根治的办法,并且情况依然在持续恶化。

飞行汽车的出现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想象一下,当我们堵在路上苦苦煎熬,而此时只需按动一个按钮,汽车马上就长出“翅膀”飞起来,那一定是种非常痛快又美妙的体验,尤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汽车最多的中国更是如此。

强烈的潜在需求被许多精明的厂商洞悉,并且极具前瞻性地进行布局,但飞行汽车是否真能在5年后启用呢?

国无人驾驶市场需求强劲,但无人驾驶时代还未到来

以飞行汽车当下的热度来看,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入局,也会出现更多相关产品。但是冷静下来想想,飞行汽车想要实现商用仍存在诸多阻碍。

在价格方面,一般的飞行汽车售价都在二三十万美元左右,这个价格完全可以买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跑车,还有更高价格的飞行汽车在250万~300万美元之间,这样的飞行汽车即使量产也只是有钱人的玩具而已,而不会给当前的交通状况带去什么改变。

从舒适性来看,许多飞行汽车要照顾低风阻及推重比,一般都将下半部的座舱做了极致的轻量化处理,无法保证底盘的沉稳舒适。另外,飞行汽车的轮胎基本都是窄而小,在公路上行驶时的舒适度远不及同等价格的普通汽车。

比舒适性更重要的是安全问题。

时至今日,无人机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市场也渐趋成熟。但小巧的无人机尚且由于“炸机(由于操作不当或机器故障等因素导致不正常坠地)”影响着地面财产与人身安全,甚至对民航航班也屡屡造成威胁。那么体积和噪音是无人机1000倍的飞行汽车就更不能让人安心了。

想想看,你的窗外时常传来震耳欲聋的发动机轰鸣声,那是飞行汽车行驶的声音。想想飞机起飞时的噪音,就能明白那将是怎样一种糟糕的场景。就连激进的“钢铁侠”马斯克也在Twitter上提出过反对意见:“如果你喜欢无人机在你家房子上方飞来飞去,那么你就会喜欢体积和噪音大上1000倍的‘汽车’飞过头顶,在它们着陆时吹走一切固定不牢的东西”。

在行驶过程中,飞行汽车存在着更多的安全隐患。有人说,或许能够在飞行汽车上采用自动驾驶技术,那样不但更安全,也不会出现醉驾问题。然而技术再先进也难免有失灵的时候,发展了100余年的飞机加上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才能尽量将航空事故降到足够低的程度,并且在发生故障时正确应对。而技术不成熟的飞行汽车车一旦上天,再加上一些菜鸟驾驶员,后果真是细思恐极。

此外,政策方面的监管与相关法规尚不够成熟。飞行汽车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比无人机更严重,如何对这种新型产品设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迄今为止并没有答案。作为空陆两用的交通工具,飞行汽车是应该归交警管还是归空管管?飞机的航线尚且要遵循严格的规定,甚至常因流量控制而晚点,所以汽车漫天飞行的画面更是不敢想象。

其实在1926年,福特汽车的创始人Henry Ford就构想过飞行汽车,但直到现在,汽车还是“四个轮子加两张沙发”的配置。不过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飞行汽车在一些方面也在逐渐改进中。

谷歌联合创始人Larry Page投资的飞行出租车公司Kitty Hawk研发的Cora项目位于新西兰,该项目现已得到新西兰总理Jacinda Ardern的支持,并希望在3年后实现商业化。

此外,欧盟政府基于未来智慧城市和新创产业的框架,提出了“空中机动计划”,契合了Pop. Up Next对空中交通概念的构想。而德国联邦政府也与奥迪签署了合作意向书,进行空中出租车的开发与测试。

有了相关部门的介入,飞行汽车在法规、监管等方面应该会有很大的进步,对飞行汽车行业的规范化能够起到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飞行汽车顺应了交通状况的需求,在治理道路拥堵方面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而且必然会在未来产生重大意义。然而新事物的发展过程总是难免曲折,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飞行汽车在5年之后启用的可能性还是不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