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南文学•散文】熊向阳(河南)/览胜新野

 熊向阳文集 2020-07-23

    【作家简介

熊向阳,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南阳市首届草庐文学研修班学员,湖北省襄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学校海风文学社编辑,北方文学研究所采编记者,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当代作家》《西南文学》及各大小平台发表诗歌及散文一千多篇文章,诗歌(乡村的风骨)入书《南粤诗刊》,《王庄的春》等入选《湖北文学丛书》,多篇散文获奖。

因为喜欢诗歌散文,在岁月的沉淀中,不断发现和捕捉创作灵感,努力开创自己的作品风格。


  清韵的季节,光的脚步雕琢了碧水长天,树荫缱绻交错的叶子,消散了匆匆的光阴。历史的风烟在这一季一季的变幻中,留在了灿烂的星河,谁将它们铭记?
  遇见即是美好,在阳光的温软里,应邀去美丽新野参加汉风文学平台征文颁奖典礼。新野青草闲花,烟火气息扑面而来,突然想起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之句,这是王维在游历山水间遇见旁若无人、不管其事的芙蓉花,演绎了«辛夷坞»禅诗的极致。汉风总编鲁晓英女士盛赞文学盛开的花朵,各有姿态。简朴的风格,不均衡的美,跃动的孤独感,自我揶揄的趣味,恰似一夜落花雨,满溪流水香。
  在颁奖典礼上,感受到在文字中行走,是为了遇见有趣的灵魂,一个灵魂摆渡多个灵魂是更加有趣的,撼动无数个灵魂是妙不可言的!文字是最有生命力和穿透力的东西,或走过荒漠,或掠过大地,或穿过戈壁,或奔驰草原,或金戈铁马,或江湖风雨,或神话传奇,或历史烽烟……流淌千古,虽未曾活在那些世纪,虽未经过那些朝代。然而,我们依然能感受,感悟那些历史真相和人生假相。
  在新野原文联主席朱德生老师带领下,我同邓州市作协主席张天敏女士,以观鸟笔记享誉文坛的动物性散文大家祖克慰老师,草庐文学院总经理王育潮老师,文学评论家张勇老师,以及青年作家魏俊朝,花洲文学总编王文雅女士,还有汉风文学团队马景新老师,任汉平老师等数十人,参观汉桑城,议事台,挂剑树,汉文化馆。三国文化故事和历史遗迹让我们震撼,静静的倾听葛磊老师的讲解,思绪静静的流淌。马蹄声声,烈火升腾,刘备执着与诸葛亮的相遇,成就了自己的帝业,孔明出山一把火烧新野惊了天下,二把火烧赤壁,借曹箭万千,三烧博望坡使诸葛亮在刘备军中大展鸿图。故事已在史书中,遗迹此刻在眼前。这便是遇见,与历史的遇见。
  老师还为我们讲起了新野籍的文学大家,魏晋时期的庾信,“乡关之思”成为其作品的基本主题,《哀江南赋》成为千古名篇,杜甫对庾信极为推崇,诗称:“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岑参是边塞诗代表,新野前高庙乡前张楼村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是他写下的不巧名句。明代马化龙,马之骐,马之骏父子称为马氏三贤,当代最有名的新野籍作家要说张长弓父子了,张长弓著作等身,国学造诣很深有《中国文学史新编》《唐宋传奇作者及其时代》《七言诗的兴起》等,他的儿子张一弓,任河南省作协主席,他的中篇小说连续获得全国一、二、三届优秀奖,还拿下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河南省文学院从事文学创作,2004年获河南省文学奖终身荣誉奖。新野人何弘是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河南省文学院院长,现在新野崛起的青年作家有张勇,魏俊潮,鲁晓英,任汉平,韩晓,齐川红等等,创新发扬新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新野,宣传新野,塑造时代人文风貌。
  我们同去古迹名胜地,仰古思今,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历史的缔造者,国家历史是这个国家的所有人共同参与的,连同花草树木,江河湖海,峡谷山川。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文字记录这一切的一切。汉语的寿命可能有五千年左右,甚至于更久。因为在五千年前,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后期,中原地带出现了一群人,这群人比周围的群族有着某种发展优势,并使他们的势力不断壮大。而分别说着古南澳语、古阿尔泰语和古藏缅语人群汇集在河南西部、陕西东部和山西南部的中原地带。新野凤凰山遗址与之相对应,新野汉文化馆中汉砖实物真实的书写着历史的春秋,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凿,虽粗糙,结构简单,然而是人类智慧向文明创造的开始。
  新野汉文化馆展出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新野境内出土和传世的精美文物三百余件,其中一级品11件,二级品113件,三级品526件,一般文物50件,古钱币4000余枚,古朴的石器,精美的青铜器皿,惊艳的陶器瓷器,它们华美绝伦,巧夺天工,有如大自然的山川溶洞般鬼斧神工。最吸引我的是长长短短的汉砖,及上面的雕刻画卷。
  汉朝时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手工业,纺织品,冶炼技艺高超,丝绸之路促使商品交易互通,社会经济达到空前的繁荣。那么汉砖上反映的市井生活,相当丰富。既有体育和娱乐活动民间杂耍,又有反映礼仪的拜谒图,豪门武士,门吏,侍女,胡人俱有显现。那么汉砖上的画是何人所画?出于什么动机?以现有实物来看,大多是民间生活画面,为什么没有名人肖像?或者单独一人的画像?并且极少有文字,要么画一堆人,各有事做。要么仅仅是一个器皿。是民间作坊烧制的吗?那些丧葬陪衬之物,看来只是为了再现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有汉代度量衡器皿,祭祀的礼器,汉代陶俑,优美的曲线,简洁而富有韵味,明代瓷器不仅是城乡人民日常生活的用品,而且还是陈设用的工艺美术品,清代民窑的滕王阁序瓷瓶,书法精美,制作精致 ……
  新野的百里平川,多为粉砂质或沙质,泥土土质细腻,为制作画像墙砖提供了理想的原料。新野出土的画像砖和南阳汉代画像石一样,数量众多,内容独特,艺术成熟,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瑰宝。单看这一个画像砖熏炉,一个红酒杯的底座,上边圆圆的肚子,上部镂空花纹,熏香是香料,或者是兰香,总之,点了放里边,像蚊香,任烟气升腾,满屋生香,情调飞扬,可能是贵族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平民估计是省了这钱买蜡烛了。
  汉人雕画一些东西出来,比如猫狗,小人,或日常生活用品。可能是对于社会生活的眷恋,对不朽精神与生命的追求,如果将这些烧制出来,或遗落一个角落,经过千百年,幸被我们遇见,也是一种赞叹!那些陶制的鸡,狗,及有模有样的猪舍,圈起的土墙再现当时的农家生活。如果在一块泥巴上画下一简单的图案,比如:灯烛台,酒壶器皿,复杂一些如骏马,驾辕,人物杂耍,虽刻画的不似大师之手,甚至是有些搞笑搞怪之物件,也极有可能是古人的一种调侃或完全随心而作,也没曾想流传千古。反倒是一些大型岩壁画确实维妙维肖,刻画细微,一看就彰显出大手笔之风范。这尚需要史学家研究挖掘个中原由。
  汉砖上的匈奴人形象很是醒目,服饰帽子都很特别,符合地域特色。那么匈奴人是如何参与历史进程的?作为一个游牧民族来说,三十年的汉匈战争也使他们颠沛流离。经常迁徙转场,破坏了他们脆弱的经济体系,汉砖上那胡人要饭的情形,形神兼备。拜谒,百戏,博击画像砖,左边为高大的厅堂,堂内为拜见,乐舞,侍卫,弹琴,击拊等生动礼仪,娱乐场景。车马过阙画像砖,画面呈横幅,最右端为一导车,一骑,一驭驾,一马,往左为两阙,阙后为一树。阙中间有两骑吏欲穿过阙门。门边有吏躬身相迎,有两吏执戟佩剑。在所有的画像砖中,大多为横幅,车马最多,礼仪生活面最多。展示市井场景最多。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的真实面。只是画像,没有文字。画像技艺或简单直接,或夸张戏谑,一幅人间烟火气儿。“一捧雪”玉杯是明代玉器之珍品,属国家二级文物,现藏于歪子镇大李营村李氏族人家中,我们没能够一睹芳容,但是关于它的传奇故事有很多,京剧,徽剧,晋剧,汉剧,秦腔等剧中有全本戏演绎《一捧雪》,还有折子戏《审头刺汤》《雪杯圆》,当代出版有连环画《一捧雪》,长篇小说《魂飞情荡一捧雪》等等。
  新野因汉桑城而闻名,巍巍汉桑树,生机盎然,汉桑有两棵,县城之汉桑,沙堰之汉桑,都与三国时的关羽有关,忠义仁信,流传千古。新野因汉文化馆而厚重,小小汉砖,享誉世界。新野民俗文化最具烟火气儿,专业团队,草根班子随处可见,符光录说唱艺术团走上省级大舞台,猴乡猴戏全国少有,槐书展现着独特的魅力,板面享誉周边,黑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野大道宽阔景美,正是活力新野,田园新野,幸福新野。
  光阴流转,时光如白驹过隙,历史的云烟消散在长河之中,画像砖为我们展现那时的铁马冰河,百姓生活宫廷礼仪,衣食住行等等。古城名胜遗存将时代的画卷呈现,刻下了远走的春秋。这是时代的一枚枚印记,是人类文明的见证。优秀的文化底蕴,应当大力挖掘与发扬,保护好历史遗存,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是我们对后代的责任,灿烂的星河会将他们一一铭记。  

主 管:四川省文联
主 办: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
承 办:
    四川曾训骐三月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协 办: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
    四川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贾平凹、赵义山
顾 问:

  张晓风、黄代培、林 彬、何 武

  黄有全、张用生、郭宪伟、何永康


名誉总编:张人士、蔡 斌
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副总编:

  张永康、李顺治、周晓霞、华 尔

执行主编:

  金宇清、胥树东、梁冬梅

编 委:
彭太光、贾秀全、况永夫、曾宪敏
李朝艳、李 博、刘智永、褚福海
董庆月


理事单位:

  广州万佳直播中心

  广东盛世星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广东万佳互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广东鹿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广东彩格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市贵和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资中县郁树船香教育集团

理事会成员:

  陈志越、唐祥华、蒋大根、王郁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