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作家】宋慧洁:“你看着咋恁有钱?”

 中州作家文刊 2020-07-23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626】 

“你看着咋恁有钱?

河南邓州  宋慧洁

刚下过雨,在家里无聊了几天,想起来好久没有联系的朋友,想聚一聚。联系后,她脚又崴了,在床上躺着呢。刚进门,正找拖鞋,她告诉我不必换了,家里好多天没收拾了,我还是脱掉鞋子,正准备打赤脚,她从卫生间拿出来一双拖鞋。
 


在一起天南海北的聊,聊身体,聊生活,聊工作,还聊到孩子的问题。她的孩子已经上高中了,在初中的时候以全县前100名的成绩考入一高中,现在刚进入高二,成绩下滑到全班的后三名。她非常烦恼不知道怎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家女儿从六年级开始在致远上学。她说:“唉呀,你们罗庄二初中全县数一数二的,多少城市里的孩子都送到那儿去上,你倒是真有钱,把她送到这边,一年得多花万把块吧?”我们很熟悉了,这句话算白说。我笑而不语。她知道这是态度是认识问题。“二初中的所有的任课老师办公都坐在教室的后面。时间抓得非常紧,除了学文化课,孩子们根本没有多少自由的时间。到了九年级星期天节假日就放弃了,弦崩得更紧,我担心这样到了高中会松懈。再有一个班100多个学生,非常挤,我自己性急,不喜欢那样的环境。这不是有钱没有钱的问题。”随后我们又聊了一会儿。
 
忽然想起了住在附近的王平同学。早上我本打算联系她,我们仨一起聊。于是视频,聊的时候也谈到了孩子。当我告诉她孩子在致远上学的时候,她也和这位同学一样感到非常惊奇。“你咋恁有钱?”带着这些问题回到家。
 
刚到家,打开手机看到王平发来的语音。先解释了,早上没有回我信息的原因,后来又说了一点:说我胖,今后我才不跟你们一起。
 
两个同学的态度让我想了很多。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明明大家的收入都是一样的,单从气质形象以及孩子上学这件事,就觉得我比他们有钱。
 


关于形象与气质的问题,首先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虽然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但是他非常注意自己的仪表。父亲只上了高小,大概就是小学五年级吧!他的作文写得非常棒,老师总是把他的作文抄在黑板上,让其他学生当范文来读。由于家庭的原因及社会原因,父亲高小毕业就再也没能进入初中去学习。但父亲从未忘记读书,到现在为止,他仍然喜欢阅读,去年春节出去玩,还买了一些书。冬日暖阳下,他带着老花镜在院子里读书的身影已经烙在了我的脑海里。每天早早的就起床,大概四点半左右收音机就在院子里响起了。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父亲也算是个文化人吧!从我记事起, 在村里干过小组长。凡是有人家办红白喜事时都会让他去帮忙。我们一个家族里有了什么事也总会叫他去处理,听听他的意见。大概觉得自己是个有脸气的人吧,父亲往往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记得小时候他就告诉我黑色庄重严肃, 橙色能增加食欲……有一次穿同学一件带有花朵的衣服回家,他斥责“这谁的衣服?”父亲是不喜欢这些的。我的母亲也是心灵手巧。小时候用布拼接的书包,上面有我和姐姐的名字。因为是双胞胎,书包做的一模一样,只有用名字来区别了。母亲给我们织的毛衣,花型特别漂亮。我还记得她会用纸做出各种各样漂亮的花来。每年正月十五,蒸好看的“枣山”“鸡窝”,二月二,蒸“鱼”还有很多,已经记不得名字了。由于这些的耳濡目染吧!我也是爱美的。衣服啊!没有华丽的,至少干净整洁,端庄大方,不花哨。再有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不断学习一些穿搭技巧,让自己更加的得体优雅。关于这张脸,虽然不化妆,但至少让它整洁,补点水是正常的,擦一点霜,让自己更有自信吧!


说到底,我的形象与气质的问题,还是家庭的影响,就连读书也是。
 
再者孩子上学的问题。有一次,在翻之前的读书笔记时,发现在上师范的时候,我就曾借阅过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有了孩子之后,更是加紧阅读这方面的书籍。尤其是读了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的敏感期》《家庭教育全书》,《卡尔.维特教育全书》以及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越看越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少了,时间非常迫切。培养孩子阅读的过程,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从中我也学了很多知识,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虽然女儿在上幼儿园之前,自己就可以读简单的书,知道了一些科普知识, 但是在选幼儿园的时候,我还是非常慎重。参考了两个幼儿园。第一个幼儿园,孩子去第一天,我告诉她有什么事情给妈妈打电话。结果宝宝不小心尿裤子了,她记得我的电话号码。可是幼儿园的老师,只反复推辞:害怕孩子是想妈妈了,不让孩子打。到另外一家幼儿园,看到小班的孩子穿开裆裤去上学,我随即决定让孩子留在家里,没有去上小班。而是等她四岁多的时候直接上了中班。到上小学的时候,我下定决心要从一年级直接把她送到五年级。这五年之内我要交给孩子什么呢?在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开始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了。在网上得知山东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以及新教育。知道了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小学的阅读书目,综合参考之后,我初步有了自己的计划。每年我们都在书上花钱,在农村有许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而我则把书当做了家里的必不可少的商品。五年间女儿闲暇之时总与书为伴。而现在女儿仍然喜欢阅读。星期天节假日的时候,她还去画室学画画。如今在致远上学,城市几千人的学校,与农村的学校相比,气象如何?
 
我们的家庭收入虽然不多,可我们从来没有觉得非常的贫穷。老公总说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读书学习,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不是该花的钱呢?不管孩子将来学业怎样,我们绝对不会后悔。
 
忽又想起有次一位阿姨在推一个新的视频软件,每天看五分钟,或者推荐给周围的人,便可有利可图,我拒绝了。她好奇:“你不缺钱?”不是不缺,只是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面罢了。
 
假期里许多同事忙着辅导班,而我总是个闲人,陪着孩子们过暑假。“人家不缺钱?”不是不缺, 而是我知道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瓦尔登湖》告诉我: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并不需要很多的金钱。关键是能有勇气为生活做减法,为精神做加法。有舍才有得。
 
生活上的贫困不算什么,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活成一个有尊严人。一个精神生活丰富的人生必定是有趣的!
 
父母让我知道了这些,我也会把它告诉给我的孩子们。

投稿须原创首发,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