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作家】邹宝平:闲谈“说都不会话了”

 中州作家文刊 2020-07-23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626】

闲谈“说都不会话了”

陕西西安  邹宝平


在电视广播和生活中我时常听到一些叫我很是费解,甚至云里雾里的话语,我认为那样说话的就是“说都不会话了”。汉语是优美的语言,有着几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当今,连外国人学习汉语都成了一种时尚,可是我们自己却在糟蹋自己的语言,硬是“说都不会话了”,岂不令人扼腕。搞不清从何时开始,有一些国人,不知是为了标新立异还是要显示自己的前卫,就是不好好说中国话,说话叫人听得云里雾里。那些人讲话不但不讲语法,汉语外语夹杂一块,他们感到这样讲话很酷很潮,自以为是的认为引导着语言新潮流,真是可笑至极。我不敢武断的说他们这是鄙视汉语,但我可以说这就是在糟蹋中国的语言,连正常的语言表达已经不会,他们就是“说都不会话了”。

不好好说中国话,“说都不会话了”有时竟到了大行其道泛滥成灾的地步,倘若任其蔓延,其危害不浅。我似乎有点杞人忧天了,但我真的担心整个一代人受其影响,会误入歧途,都“说都不会话了”,那时可就无力回天了。


闲话少叙,还是来看看那些人是咋样“说都不会话了”吧。

“说都不会话了”一种是不讲语法,逻辑混乱。如今,一些所谓年轻人追捧的电视栏目,总有操一口娘娘腔的男主持和嗲声嗲气的女主持(我无意指责人家的娘娘腔和嗲声嗲气),以及那些所谓的明星们,时不时的称呼早已是不惑之年的嘉宾什么男生女生,甚至还相互吹捧什么漂亮的女生主持、帅气的男生主持,真是令人作呕。不少电视节目和电视剧里都有这种现象,甚至对五六十岁的人也依然“涛声依旧”的称呼“男生女生”,让人听了生厌,甚至了起一身鸡皮疙瘩。我们知道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他们的统一称谓就是学生。男生女生,是对不同性别学生的称呼。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就不再是学生,自然也就不能称呼什么男生女生了,再称呼什么男生女生,岂不是逻辑思维混乱了吗?就如同把自己的爸爸叫哥哥、妈妈家叫姐姐一样。我想哪些“说都不会话了”的主持人和所谓的明星们,难不成是脑残,竟会如此逻辑混乱。

男生女生是对学生们的称呼,曾几何时却演变成了一些电视节目中男女嘉宾统一的称谓,仿佛这样称呼很时髦,好像很敬重嘉宾似的,真是咄咄怪事,令人啼笑皆非。记得某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男生女生向前冲”,嘉宾是来自各公司员工。真不搞不清,编导脑残还是低能儿,竟然把这个节目名称弄得这么搞笑和幼稚。还有一家电视台的一档相亲节目,节目中,主持人还时不时地说:男生们要大方点勇敢点呦!真是叫人听了不仅头皮发麻还一头雾水,明明是都已步入社会的男女相亲,还要说男生女生。难道这是在引导各年龄段的学生都来勇敢相亲,鼓励小学生也来勇敢的相亲吗?每每听到这样的说话,我都会忍俊不禁,明明没有学生还称呼什么男生女生,这不岂不是睁眼说瞎话吗。诸如此类的太多,不逐一而论。我不敢保证逻辑一直这样混乱下去,会不会以后男女不辨,长幼不分混乱称呼,食堂和厕所也弄得颠倒混淆,那可真的是糟糕了。


时下,说话不讲语法不遵守语言规则,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误导危害。说它具有普遍性,因为它在广泛在流行;说它有误导危害,是因不少的电视节目和一些主流媒体,甚至很有影响力的报刊媒体都在大肆滥用,也在犯着幼稚低级的错误。报刊媒体和电视具有很强的社会引导效应,孩子们更容易受到影响和误导。因此,绝不可小觑它的误导作用。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语法和规则,不讲语法你的语言会叫人听得费解,还会闹出笑话,甚至搞的人云里雾里。我们知道,汉语语法里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例如桌子、凳子、上海、西安、父亲等等名词,你非加上副词说成“很桌子”、“很凳子”、“最西安”、“最上海”“最父亲”,这能不别扭吗,能不令人费解吗?这简直就不像话。试问,“很桌子”是什么样的桌子,“最父亲”是啥样的父亲,“最西安”又是啥样的西安?今年春节前,一家报刊在报纸显著的位置用硕大的黑体字写的宣传语是:“过最中国年来西安”。“最中国”是啥样的中国,叫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了,一个“最”字,一下子把我给坠到云里雾里了,几乎把我也带的“说都不会话了”,可想小孩子们受到的诱导又会到何种地步,还真不敢小觑它的误导危害。

“说都不会话了”的又一种表现就是“中英混血”。现在,有的人说话很喜欢加上一两个英语词句以示时尚。两种语言生硬地糅合在一起,不伦不类,是当今的“洋泾浜”。他们却引以为荣,认为这是潮流也是时尚,说穿了,这不过就是为了博人眼球,是一种显摆。比如,你很low(低水平、没品位),或fashion(时尚、流行),这也就是个假洋鬼子的玩意而已。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明星,甚至连一些著名主持人在节目上也是这样。好好的一句中国话生生的硬是让他们给说的支离破碎,弄得一句中国话成了一地的碎片,不像人话。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说话就是要叫人能听懂,不叫人懂,听得云里雾里,你说它干啥?叫人听不懂还要喋喋不休,看来不傻即疯,两者必居其一。不要认为你说话加上一两个英语词句,就显得很时尚,很有学问,恰恰相反,这只令人生厌。尤其是电视节目等大众媒体,男女老少的观众都有,不懂外语的大有人在。不懂外语的人咋能懂得你说的意思,难道你就是要这样戏弄观众、听众吗?你若真有才华,你完全说外语,可以说完外语再说一遍汉语,这才叫你有水平,毋庸置疑你这才会赢得一片掌声。要显示你说话时尚就时尚呗,为什么非得要说fashion(时尚、流行)呢,难道把人搞的云里雾里,听不懂你说话的意思,才能更能凸显你的时尚和才华吗?


一些小品、相声等表演时,有时偶尔会加上一两个外文词句,这是为了达到逗乐的艺术效果,不失为一种艺术手段。学习中文的外国人和华侨来到中国,他们说中国话会很自然的、时不时的冒出一个两个英文或其他外文单词,这不奇怪,也无可厚非。这是为了弥补他们汉语的不足,来补充他的这句中国话的完整。但我们生长中国,难道还有必要用英文单词来补充我们的正统中国话吗?说你这是崇洋媚外也许过重,说你这是画蛇添足,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了并不为过。

当然,学外语无可厚非,不过“洋泾浜”式的讲英语,是不是滑稽可笑那。当下“洋泾浜”式的讲英语成了一种潮流,岂不知在这种潮流现象之下,潜藏的却是一种“装”的内涵。这种“装”就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似乎时尚和高雅, 《围城》中写的一段话告诫人们:“与其用简单的英文单词来彰显身份,不如学学怎么做人。”所以,还是不要“装”的为好,好好讲中国话,好好做中国人吧,我希望不好好说中国话的国人,还是要不要盲目追赶潮流和时尚,好好说中国话吧,不要让中国话变成了四不象的语言,把自己也变成了假洋鬼子!


“说都不会话了”再有一种就是一概的“萌话”,乱造新词。我们知道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经常把一些词汇用相近的音说出来,让你感觉有趣可笑,如,西瓜话说成“西达”;饼干说成“平单”等。这也就是小孩子开始“萌话”,表现了孩子幼稚可爱的一面,这倒招人喜爱。有时,我们成人在逗孩子时也会有意模仿幼儿,说“萌话”,这倒也妙趣横生,也不失为生活中一个乐子。幼儿在说一个单音词时,往往说成重音词,如,“车”,就会说成车车,“草”说成草草,这是在学说话,很逗人,招人喜欢。

可是,不知何时,幼儿的“萌话”却演变为了成人的“游戏”,那些人感觉似乎很“时髦”,很“萌”,且不断在蔓延“发萌”,不断“创造”时髦“新词”,有话就是不好好说,用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词汇。比如:知识被说成“姿势”;朋友被说成“盆友”;悲剧被说成“杯具”;什么被说成“神马”;东西不叫东西,被叫成“东东”;把“有没有”非要说成“有木有”,等等,可谓令人“耳目一新”。就有那些人,“萌”不惊人死休,“萌”就“萌”他个天翻地覆,真是“萌”的花样百出,令我等“下里巴人”佩服的“五体投地”。此类“萌话”“新词”大行其道,慢慢给人们尤其是孩子灌输的“说都不会话了”。

“说都不会话了”正在泛起泡沫浮渣,它们只是一股暗流,绝不应该成为引导人们说话的主流文化。但愿“说都不会话了”不要再继续下去,立即止步吧!如若不然,可能就会荒废了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中国话,人们真的就“说都不会话了”。由此我又多余的担心,继“说都不会话了”之后,会不会继而出现一些人“走都不会路了”,“吃都不会饭了”,“睡都不会觉了”哪?我想,这也未必没有可能,我的担忧未必就是杞人忧天!


投稿须原创首发,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