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 屋||张俊峰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0-07-23

老      屋

文    /    张俊峰

梦中的老屋,仍旧满目疮痍,千疮百孔。

老屋算起来也不太老,三十五六年了,它记录着父母的辛劳,也记载着我们童年的快乐,更承载着家的兴衰和灾难.幸福。

八十年代初的农村乘了政策的东风。父母凭着勤劳的双手盖了一座不到二十平米的新瓦房,那时觉得特别的宽敞。每到逢年过节,串门的人很多,一边熬着罐罐茶,一边抽烟,酽酽的茶,浓浓的烟伴着欢声笑语飘向窗外。

后来我长大了,在家务农,也自己学会了木匠活,当然是半达子的。看着日渐瘦小的房子想着要将它翻新。可是天不作美,我的愿望落空了,一直纠结着。(这本是一个农民的伟大构想。)这老天爷给我开了一个有点承受不了的玩笑,让我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在外面谋生。一床薄被,一把斧头,一个二尺长的老式锯子混入了城市里的建筑民工队。开始了星星作伴,挥汗如雨的艰辛生活。每一次回到家,看着父母斑白的头发,还有在寒风中默然的房子,父母老了,房子老了。老人,老屋,老家,开始在心中打上了烙印。

前几年,又托了上天的福,在城市上有了属于自己的“窝"。忙忙碌碌的生活一年回不了几趟老家。可老屋时常更清晰的走进了梦乡。记得前年农历七月时,梦中的老屋,屋子旁边的果园,腿脚不方便的老父亲勤劳的背影……醒来后,枕头湿了。当时写了几句话,“梦中依稀老屋寒,老父蹒跚田园间;空为双亲遮风雨,银丝悄然忹中年。”是的,父母快八十了,还在为儿女劳作,心中有愧。去年快冷了,在县城租了一套廉租房,父母在我们姐弟的耐心劝说下,极不情愿的搬到了小房子里面。虽然小,也暖和,让我心中略微好受一点。

今年正月过年时,回老家走了一趟亲戚。看了一回老屋,空荡荡的有点失落,父母搬走了,不是以前的“家”了,要珍惜父母的健在。

想着再过几年,回到老屋,重新翻盖,因为这里是我的根,更有父母的身影。

2018年正月,白银


注:视频来自网络。“天南地北会宁人”尊重作者付出,可以授权在其他公众号登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坚持准确署名,倡导原始创作,提振正向能量。感养育之恩、念精神砥砺、记风土人情、忆美好往事、歌秦音豪迈、颂祖厉雄风。传播会宁文化,弘扬奋斗精神!欢迎搜索“allhuining”或“天南地北会宁人”关注公众号,投稿可直接发送至邮箱:280615328@qq.com,也可搜索微信280615328加好友后以发消息的方式投送稿件。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