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我的老师(1) || 作者 党小娟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0-07-23

忆我的老师(1)

作者    /    党小娟

小时候的读书时光,单调而有趣,如今想起来,还是有些事情可以用来回味的。

大概是在我7岁的年纪,也是父母觉得我到了适龄年纪了,安排我走进了位于同一个村子的小学的大门,那时候的小孩普遍都上学比较晚,小时候的我害羞胆怯,执意不肯一人走进那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学校大门,听姐姐说,第一次去学校还是她拿着一个向日葵头哄我进了校门的。

我们南十小学的校园,一进大门迎面就看到的是位于东面的一堵土墙,南面是活动小场所和卫生间,也就是天然黄土筑就的院子,很纯洁很朴实的黄土地,没有污染。相当于操场之类的。北面是两间教室,其中左手的一间套着老师的一间办公室。

说起老师,当时只有两位,他们都姓杨,而且是叔侄关系。年龄稍微大点的那一位,是杨海清老师,也是其中的叔叔,他长着不太高的个子,留着平头,给我们负责代数学课。只见他很严厉,如果你平时数学几加几算错了,或者有简单的题目算错了,不由分说,你就得上前接受训诫去。说起训诫,这是他们二位老师的特色之所在,被训诫的孩子要上前站到老师跟前,只见杨老师手里拿着他的戒尺——一条黑色的轮胎状的皮条,约摸一尺来长吧。当年几乎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被训的经历。记得轮到我的时候,我颤颤巍巍的走到老师跟前之后,老师说,伸出手来,顿时,“啪”的一声,只见我那小手儿直接被迅猛的击打抽出了一道红印子,一般也就三两下完事了,为的是让你记住不要轻易犯错误。这虽然只有几下下的训诫,让我幼小的心灵感受到了震撼的效果,那就是肉体的疼痛和心灵上的害怕。那时候因为孩子们都小,也不知道交流被老师打后的感受如何,我估计疼是每个人都首先感受到的吧!

杨老师的数学我认为讲的还好,狭小的教室也就一共我们十几个学生。数学上完了开始上语文,或者是语文上完了开始上数学,那时候的主科也就这两门,因为英语课程初中才有涉及。

杨林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留着我认为在那时看来很洋气的分头,他高大的个子,面色红润,双目有神。以至于我初见他时,他给我的感觉是他很具有文科老师的那种先生般的派头,也很彬彬有礼,有种很想做他的学生的感觉。而且杨林老师写得一手好看的粉笔字,这也是我觉得他适合做语文老师的原因之一。

谁知,上了几节语文课,学了几天“a,o,e”之后,我觉得我对这位老师的“期望值”是太高了,书是教的不赖,问题在于作业字写不好了,或者生字写错了,同样的,我们也会被接受训诫。同样,是上前到老师跟前挨一通皮条板子,这估计也是我学习语文认真的原因吧,我有时候在想。对于训诫一事,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有个疑问,这两位老师用的皮条般的戒尺会不会是同一条呢?

还有初上小学最欢乐的时光,莫过于语文杨老师让我们一整班同学们,拿着自己的语文课本,走出教室,然后均匀地散开在那魅力无穷的黄土地操场上,操场在蓝天和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有些干燥。我们学生们一人手持一截子小木棍,或者条件好的同学拿一节黑色的废旧的电池的铅芯,在一人一格的专属天然“练字本”上均匀地书写生字,写拼音。一个个的学生就像羊儿般点缀在广袤的绿色草原上,认真地练习着汉字笔画。通过一笔一划,神奇的汉字被我们用幼小的心灵刻在了脑海里,印在了心上,成了我们生命中最初的无穷的知识力量的源泉!

在太阳的照耀下,一字排开的小娃娃们,用幼小的手指写出的字体像是画在大自然锦缎上的花儿,同时,也让单调的黄土地,有了点点姿色。

杨老师在我们写字的间隙,也会来回走动,查看我们的“作品”,如果有人的笔画写得不对,或者字写得不好看,他也会一一纠正,让我们正确习字。

正因为有了这位杨老师的天然大地为作业本的启蒙,我自小爱上了语文,喜欢上了习作,虽然对曾经的训诫多少有些惊恐和余悸。何况我们那时的教学理念可不就是“严师出高徒”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