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十二) || 作者 杨彦萍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0-07-23


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十二)

作者    ‖      杨彦萍

作者杨彦萍,70后,文学爱好者。生于甘肃定西安定区,从教二十二年。不忘初心,依然热爱文学。用心创作的文学作品在网络平台发表。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看见灵魂(小说连载一)》《看见灵魂(小说连载二)》《看见灵魂(小说连载三)》《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四)》《看见灵魂(小说连载五)》《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六)》《看见灵魂(小说连载七)》《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八)》《看见灵魂(小说连载九)》《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十)》《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十一)》《一个人的突围》

12

目标明确的人好运就会青睐他,杨撸平随说不是官瘾很强烈的一种人,但多年的忍辱负重总算换来,在宁阳区的最大子峰学区的正校长的职位了,这是杨撸平的目标,也是一个乡村教师可能达到的最高名誉,尽管没有行政级别,但也是他多年打拼的结果。在区教育体育局的正式文件下发和传达之前,杨撸平其实早已经知道了最后的结果。对这个结果手握胜券的原因是年前的一个机会,省委宣传部供职的老同学死党李建军去年腊月回老家,在同学聚会的时候,杨撸平进行了及时的活动和游说。同学聚会说白了就是官场得意的人显摆,情场失意的人寻找慰藉,这么多年混的不好不坏的人,要么不参加聚会,要么抱着观望的态度来搓一顿饭。当然也有一种人,就是有赤子之心的人,也是奔着就十几年的同窗情而来的,不过,这种人很少了,被世俗浸泡了这么久,不变的情怀早已经蜕变异化了。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杨撸平积极的组织和参与了这场师范毕业之后的十五年同学聚会。排排坐分果果。

聚会的时候,原则是分享同窗情,畅聊人生。但入座的时候,大家都心照不宣。正堂的座位留给了官位大的同学,其次才一一落座。每一个人仿佛都在谈笑风生,每一个人都在左顾右盼,每一个人都在忙碌着自己的眼睛和嘴巴。酒店的饭菜不错,等到酒过三巡之后,每一个人的本来面貌就表露无疑。杨撸平面对着凭自己苦练多年手写一笔好毛笔字的同学兼死党李建军如今的仕途,心里既是佩服也是羡慕,不管以何种方式发达,只要是经过自己的奋斗,能走上更好的工作岗位和能改善亲人们的生活空间的发迹也好或者高升也好,这个人就是好样的。不管现实要经历过什么,人往高处走么。仕途上,官场上最讲究的是揣摩二字,揣摩正确就会事半功倍,如果揣测错误就会失去好多的机会。杨撸平小心翼翼的端着酒杯,小心翼翼的敬酒,既想要显得不卑不亢,又想恰到好处的巴结逢迎老同学,文人有文人的做事风格,凭借自己对李建军的了解,他是一个既不需要过分巴结逢迎的人,也是一个不得不用心揣摩对付的人。而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是非常难掌握的事情。每一个人脸上都是红彤彤的,酒精的刺激活跃了每一张经过风霜印刻的脸庞,虚情假意或者真挚走心,谁也不知道每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等到聚会迁移到一个较高档的KTV包间的时候,杨撸平知道机会来了。杨撸平一直想找个机会和李建军好好聚聚,趁机在仕途上想让老同学帮帮忙。但就这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实亲,没有一定的权力的人,谁也办不成,今天终于如愿以偿。正在这么想的时候,同宿舍的齐鹏居然悄悄的伸过头来说,唉,弟兄们你们记得上学那会儿咱们在宿舍里比谁的二师兄大还是小的事情吗?哥们你们说说当时谁的二师兄最大?一阵轰然大笑。和一起好奇转过头的五六个人一起开怀怪叫,然后就是异口同声的建军!建军!那是一个用大教室改装的男生宿舍,周末的晚上,有的同学在画画,有的在练手风琴,有的在弹吉他,有的在吃零食,有的在洗衣服,有的在看小说。当然,李建军永远不是在习帖就是练习毛笔字,有时候也会看一阵古典文学名著,对同学们的冷幽默或者玩笑话很少搭理。但每当同学们说到好笑的事情,他也会参与进来。杨撸平那会儿,最爱看小说,他和李建军都属于那种要在骨子里寻找到什么的有一股真劲儿的主儿。

KTV的影像设备还是很能跟上时代的,超大的液晶电视里播放的尽是一些上世纪九十末到新世纪初的怀旧歌曲。有的男女生已经迫不及待的双双翩翩起舞了,也有的在独自摇摇晃晃,有的在劝酒,还有的在抓阄儿喝啤酒,一时间你都无法面对这些已经进入四十岁年龄的一群中年人的内心。这是一次肆无忌惮的释放,也是一次对青春的缅怀,更是对远去时光的追寻。在这个时候,杨撸平瞅准一个机会,抓住恰当的时机给李建军说了自己想从多年的学区副校长转正成正校长,也就是想当宁阳区上最大的子峰学区的一把手的心愿,当然是恰到好处的诉苦再加自己还年轻还有机会,想再拼一把等等的理由。李建军在酒精的作用下,也是想显示自己的实力所在吧,就爽快的答应了。小事一桩,咱兄弟谁和谁啊。李建军和杨撸平是师范的同班同学,也是一个宿舍里共同成长了四年的兄弟死党。毕业那年,由于李建军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被当时的县委办公室招进去了,成了当时一位姓廖的副县长的秘书,然后又到市委供职,最后又是因了书法上的成就,被调到省委宣传部供职了。

可以说,在这十七八个人共同生活学习的大宿舍里,杨撸平和李建军算是最合拍了。一个爱看书,一个爱练字,家庭背景又相似。杨撸平的父亲是当时的社请民办教师,母亲不识字,有祖父祖母,弟弟,妹妹,一大家子人都等父亲一个月的几十块钱和一年种植的十几亩土地来养活。李建军的哥哥在上高中,父母亲务农,家里也有年迈的祖父母亲。这就是这次学生聚会上,杨撸平敢这样毫无障碍的向李建军提这样的要求的原因。再者,就是在工作的这些年,只要是李建军来杨撸平工作的小县城里,杨撸平也会想方设法的和他聚一聚,交情一直都在。在这样的境况下,对李建军而言这已经无所谓,他已经达到了一个农家子弟在他活动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高理想状态了,而奋斗对李建军而言就是守住这么多年来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切。

李建军的老婆也调到了省城的一所小学上班,儿子也转到省城的一个较理想的学校上中学了,房子也买到省城了,前年装修好,进火的时候,杨撸平也专门去省城庆贺了,一切已如他自己的所愿,这也是李建军白手起家,用多年的汗水换来的,今后就是平稳的生活着,守望着他自己的幸福。但对生活在低层,常年工作在乡村教育一线的杨撸平来说,今天聚会的成功与否就决定了杨撸平今后人生所要走的路的方向。他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契合点,那就是杨撸平虽然年龄小,但自从进了师范的校门就目标明确,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李建军从进校的第一天就拿着纸和笔,练起了毛笔字。刚开始,都是十六七年龄的愣头青,大家伙儿就是一个磨合期,再在后来的共同成长中,他俩的心灵有了某种相同点,就是想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聚会的最后,醉酒的醉酒,偷跑的偷跑,剩下清醒的几个人,去结账,大伙儿集资吃饭剩下来的钱不够付KTV里消费的账单了,已是深夜两点,杨撸平打电话叫来了自己所管辖下的一个初级中学的校长和会计来买了单,虽说杨撸平是子峰学区的副校长,但下一届学区的正校长的位置,很清楚是杨撸平的,所以那个初级中学的校长也不好怠慢的,有人结账买单就好,杨撸平想。然后杨撸平就扶着东倒西歪的李建军,出了KTV的门,打的士去了友谊大酒店,一夜无话。天亮后,李建军清醒了,他主动谈起了关于昨晚的话题,他靠咐好杨撸平,等自己抓住机会,等区上的领导去省城办事情,就赶紧叫杨撸平来办这个事情。他嘱托好杨撸平,买两条熊猫烟,两瓶茅台酒等把事情能够办成后再给领导真金白银的感谢。

就这样,时光在流逝,而等待的过程是漫长和苦涩的。终于有一个机会了,杨撸平从自己所在的宁阳区包了一辆出租车去了省城,他不敢在省城里开小汽车,尽管已经是几年的老司机了,他也不敢开,因为他长年累月开车走的是去乡下的公路。他和出租司机驱车去了省城里有名的宁庄宾馆,在那里等开会的区领导姚区长。在等待的过程里,杨撸平坐立不安,而李建军就从容多了。他让老同学吃放在茶几上的水果,有新鲜的杏子,荔枝,紫竹等等还有叫不上名字的名贵品种的各种水果。真是让杨撸平心里暗暗慨叹高干的社交工作中的生活水平真是高啊。等姚区长一行人开完会,姚区长回请李建军的时候,李建军给老同学的碟子里夹了好多叫不上名字的菜,他一一介绍了菜谱,杨撸平既尴尬又很是感激。

尴尬的是本是同根,而今各人的境遇不同,感激的是老同学引领自己见识了高层的生活真面目,而且丝毫也不让昔日的同窗感到自己的卑微和乞怜,就足够哥们。领导是见着了,而自己升职的事情又是拖了一年,终于办成了,总共花了五万元,都是自己和老婆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工资。杨撸平在平时的生活里,吃最简单的饭,穿便宜的衣服,最舍得的钱也是给宝贝女儿买书和衣服,或者好水果,汉堡包之类。有时候还要补贴弟弟的家用,妹妹成家买房等的费用。不过,千年的媳妇终于熬成婆,总算有了出头之日。正职的光阴肯定比副职的光阴有赚头吧。杨撸平从此开启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辉煌时刻。

在放暑假的八月份,又是和老婆的一番较量和周旋后,用按揭的形式买了一辆十五万元的丰田小轿车。那个四万元的吉利小轿车只卖了两万元。上任正职后的换车,是杨撸平身份和地位的直接体现,杨撸平很享受这个过程。尽管又要还帐,但内心里还是很惬意的。当在福门酒店送走家族的亲人,要好的同学,和几个一起干过的原来学区的同事们贺完自己的升迁和买了小轿车的聚会完之后,杨撸平开上十五万的丰田小轿车,车里拉着老婆和女儿时,只象征性的抿了小口酒的他,在夜里的九点多,穿过城市的霓虹灯,他有一种似幻似梦的感觉。 

他一下子想到了在民国十八年生死未卜逃离家乡的祖太爷当年迎娶了祖太奶奶的意气奋发,勤劳了一辈子在人民公社化时期,赶过马车的祖父,他能想象正值壮年的祖父赶着马车,经过茫茫的绿意葱茏的秦岭,从甘肃前往陕西的宝鸡拉救命粮食的情景,当年是他的祖父,在上世纪“六零年”那个特殊年代用精明和坚韧养活了一家人,还让自己的父亲读了书,祖父在七十六岁的时候寿终正寝,祖父的一生奠定了杨氏家族兴旺的基础。父亲在乡村一线教书坚守了二十一年后终于转正成了公办教师,前几年父亲才退休,父亲在乡村小学干了整整40年,现在,所有的亲人都生活在小县城里了,并且都各自有了房产。从祖太爷到祖父到父亲再到自己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已经过了近一个世纪,一百年的光景,杨氏家族才有了今天的一切。一阵走神,记忆回归,宝贝的两个耳朵里塞着耳机,一副忘我的样子在听英文歌曲,老婆在副驾驶座位上,尽量小心小心的提醒着杨撸平。穿过整个小县城霓虹灯闪烁的街道,杨撸平熟练的把小车停在了园区的停车场,打开车门,他从容的走下车,麻利的关了车门,锁上车,左手扶着老婆的胳膊,右手搭在女儿的肩上,一米六八的女儿只比自己小一个个头了,杨撸平趁着夜色的迷蒙和黑暗,他偷偷的笑了,笑中带泪。

宁阳区子峰学区是当时区里最大的乡村学区,有四百五十多名教师,十几所小学,四所独立初中,一所幼儿园,学区办公地点在所在镇的镇中心小学。按照惯例,九月一号开学,杨撸平在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白局长的亲自陪同下,来到子峰学区就就任正职的有关事宜进行交接。不知道为什么,白局长要亲自出马带杨撸平进行交接,也许是有李建军的原因,也许也因为他们知道杨撸平堂三爸在北京工作的原因吧。杨撸平对官场的潜规则又不是不知道,其实杨撸平已经在子峰学区干了三年的副职了,对于这个工作了三年的地方,他很熟悉了,但今天就任正职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任副职的时候是他自己一个人拿着文件来报到的,而今天就任正职是在白局长的亲自陪同下来的。在镇中心小学不大不小的还算过得去的一个会议室里,子峰学区的全体成员欢迎了杨校长的上任。先是白局长的讲话和传达文件精神,接着是子峰学区的苏书记致欢迎词,下来就是杨撸平的就职讲话。就职演讲稿 ,说句良心话,是杨撸平从教十六年来的工作总结,也阐述了一些自己对教育的观点和看法,既有先进的理念又能联系当时的一线教育实际,可以说这是一次杨撸平个人魅力的一次最充分展示讲话。讲稿的文字充满煽情和文学味很浓,尤其是他提出了在大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下,学区的具体管理教育工作中的精,细,管理理念,很符合当时教育的现状,他把自己的经验和思考都浓缩在这份讲话稿里了,这也是他十几年在一线工作的心血累积,杨撸平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而要干好这份一把手的活儿,还得自己的苦心经营和从长计议。

杨撸平展开工作的第一步就是仔细地翻阅了十几所小学的校况介绍,一所幼儿园的办学特色报告,四所独立初中历年来的中考成绩情况,有了这些充实的材料,他的心中有底气了。再下来就是转着看了学区的档案室,还有各个办公室的硬件建设,再一一的和办公室主任王钰,学区的会计曲罡,管教师职称的咸军,副校长老路,学区书记苏凯明,学区干事李文明等进行了工作范围内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子峰学区一共有中小学生两千五百人,上任的第一次学区教师大会就是展现杨撸平自身实力的一次平台,是第二十八个教师节的教师大聚会,也是杨撸平和子峰镇党领导第一次交流和合作的开始,所以,在集会的前一天,学区就组织了一次各个学校的校长会议。在这次杨撸平任正校长,子峰学区首次举行的各学校的校长会议上,杨撸平还是重复了一遍就职演讲辞,口气更加坚定,最后的结论是要确保明天的全镇教师大会必须务必圆满成功。

九月十号教师节,上午八点半准时开会。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就是开好这次教师大会。主席台的嘉宾有副镇长郭丽莲,其他就是子峰学区的领导班子成员,学区苏书记主持会议,轮到最后,杨撸平进行了总结讲话,其实也是他的任职演讲稿,不过被他昨晚润色了更多的内容。他讲的铿锵有力,激昂慷慨,教师们也是沉默着,也有一些女教师面对几分帅气的杨撸平,眼前一亮。说实在的,杨撸平的几分儒雅气息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俗话说,一个人的气质包含了他读过的书,爱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想过的问题,这么说来杨撸平还是自信满怀的,本次教师大会在热烈的掌声里落下帷幕。晚上回到家,杨撸平晚饭后独自散步回来躺在床上,头脑里一一飘过今天上午的教师大会的一幕幕,他感到一种精神的满足和快慰,很快,他就睡着了,失眠很久的老毛病有一点不治自愈的状况。一觉睡到了天亮,反正是周末,就彻底放纵自己一回吧。看了一会书后,就想了想,接下来如何开展工作,更要如何打好自己的根据地,这是最最重要的事情。十六年的乡村教师生涯,从一个普通教师到中层领导再到成为此时此刻宁阳区子峰学区的一把手,杨撸平可以说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既有成功的欢喜也有败走麦城的无助伤痛,一切过后才迎来靓丽彩虹。

(待续)

▋本文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皆为偶然,请勿对号入座。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