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十七) || 作者 杨彦萍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0-07-23


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十七)

作者    ‖      杨彦萍

作者杨彦萍,70后,文学爱好者。生于甘肃定西安定区,从教二十二年。不忘初心,依然热爱文学。用心创作的文学作品在网络平台发表。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看见灵魂(小说连载一)》《看见灵魂(小说连载二)》《看见灵魂(小说连载三)》《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四)》《看见灵魂(小说连载五)》《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六)》《看见灵魂(小说连载七)》《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八)》《看见灵魂(小说连载九)》《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十)》《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十一)》《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十二)》《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十三)》《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十四)》《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十五)》《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十六)》《一个人的突围》

17

杨撸平第一次打电话秦局长不接,过了一会儿只好发短信说明情况,学区班子会的成员们都心知肚明,这样的时刻这样的等待是必须的,这也显示了领导们的廉洁和不那么迫不及待,但这恰恰也说明了久在官场浸润人的心态,送礼的人必须等待,忍耐,才能让接受礼物的人恰如其分的展示自己的高贵,好事多磨嘛。杨撸平在任副职的时候,就深谙这些过年给上司们送礼的窍门。送了礼,在今后的工作中,人情的成分肯定或多或少的都起一些作用,不送礼,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很难打通各个关系的人脉,然后吃亏的只有自己。工作中难免有错误和不满意之处,你的工作要让上级肯定,除了扎实苦干,还得把好人情的关这一卡口,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酝酿和经营。

过了好长时间,秦局长回短信了,然后他们按照提示,来到岚山酒店的808包间,杨撸平一行人到时,秦局长还没出现,又过了半个小时,他们终于见到了微微有些许小肚腩的秦局长,自然是一阵小心翼翼的嘘寒问暖,体现着上下级关系的融洽和谐。杨撸平以茶代酒敬了秦局长,代表子峰学区感谢领导的关怀和照顾,才使得子峰学区的工作更上一层楼,哪里哪里,秦局长也是谦和了一下。吹捧是适时的,合理和恰到好处的逢迎才是体现下级如何对上级心思的掌控揣摩能力,杨撸平的超人之处就在这里,这也是他,一个没有背景而能在这个城区最大的学区出任一把手的原因。同样的场面,不同的地点,同样的话语,重复了三四次之后,终于在夜里十点多,子峰学区班子成员给上一级领导拜年的事情告一段落了。回到家的杨撸平疲惫之际,倒头就睡。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子峰学区下属学校的校长们给学区的杨撸平他们几个领导拜年,规模较小,但议程和经过和杨撸平他们给上级拜年一模一样。有时候,杨撸平想,过年的文化习俗啥时候能改变一下啊,这是一个转型的社会,慢慢的从传统文明再向工业文明转化,希望这些繁琐的关系网被轻松的和另一种比较更自由的模式替代,人际交往啥时候变成轻松愉悦的文化心灵交流,不让所处在其中的人感到累,感到尴尬,那有多好。杨撸平有时候感到很疲惫,不让下属们上门,自己感到不近人情,但下属们上门肯定是有人情的成分在里面,再者杨撸平也需要物质的累积和用物质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他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人,过年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仪式,好吧,相互体谅这不容易的生活啊,拜年吧。

其实四十岁以前的杨撸平,太过于注重一件事情的结果了,他往往就忽略了做事的过程,享受过程才最重要,人生有梦是清欢,人生有仪式感才是生命的累积,细节决定生活的质量。在外面如何招摇和冲撞,那是一个男人的生存本质,但回归家庭,杨撸平就是温顺的羔羊。他会在腊月下旬的某一天,特地腾出时间,去母亲家帮母亲淘洗衣物,打扫卫生,把父母亲的小家整理得干干净净,买好过年的东西,叮嘱好父母过年该做的事情,然后才回去忙自己的事情。杨撸平往往是边擦那些被母亲已经擦得很干净的家具,脑海里就涌现出来的是小时候在乡下过年时,进行大扫除的情景。母亲给一把长长的锄头的顶端帮上一把自制的笤帚,然后把家里各个房子里的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家什都搬出来放到空空的大院里,然后就开始扫房子了,把那些尘土和一串串细小的灰尘扫下来,也是扫去一年的疲惫,不顺心,贫穷,然后就过年了。

小时候,家里穷,但有母亲的家就充满了欢乐和温馨,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决定了这个人的发展方向。杨撸平驰骋自己人生的疆场,但他不忘记自己的初心和根址。每当要帮母亲干家务活的一天,母亲总是很惶惑,母亲总认为自己的儿子是有头有脸的人,不必要做这些琐碎的事情,但母亲拗不过杨撸平,其实杨撸平知道,他的这种矫情或者是隐秘了自己心底秘密的帮母亲打扫卫生,做家务,他是在圆满自己的灵魂,在外面如何拼搏,如何逢迎拍马,有时甚至狐假虎威也好,在家里,自己就是父母亲的孩子,回归平静和安详,只有来到父母亲的家,才能找到。没干过家务活的杨撸平,累了一天,腰酸背痛,看着母亲为自己忙前忙后的张罗饭菜,最让杨撸平感到幸福。和父亲就没有多少话要说,有的只是拉拉家常,说说工作上的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有时候也会聊到教育的话题,这时候的父亲就很有许多的话想要说,是的,父亲想要表达,杨撸平就静静地人听父亲说话,退休的父亲是寂寞的。

杨撸平的心中知道,母亲在,家就在,父亲在,自己的精神就在。母亲是温暖的家,父亲是心灵的家。四十年的亲情就浓缩在这几句话里。这就是他无论怎样都不会被外界的风风雨雨打败的原因,杨撸平特别享受这幸福美好的时刻。父亲有父亲的天地,父亲身体健康,这得力于父亲年轻的时候就是一名体育健将的原因。父亲有严格的自律能力,一天会少食多餐,控制自己的体重,爱吃五谷杂粮。母亲,最重要的就是给读书的孙子们做饭,母亲一身的病痛也是杨撸平感觉愧对母亲的地方,但你母亲只要不睡倒,能给孩子们做顿饭,杨撸平就是幸福的。他现在最怕母亲说她哪儿疼,哪儿不舒服,因为只要能咬牙坚持,母亲从来不开口喊痛的。这就是他的父母亲,杨撸平灵魂深处的家。给父母亲在一年的快终结之时,打扫一天卫生,在家陪陪父母,杨撸平把这些记在了自己的生活仪式之中了。除夕之夜,他就会守在父母亲家里,不再动手做任何事情,就享受母亲做的家常便饭。这个小县城里,有一个自己的家,有一个父母亲的家,有一个弟弟的家,有一个妹妹的家,这是杨撸平常常关怀和眺望的地方。

临近年关,杨撸平就是再忙,他也会抽出时间来帮老婆收拾家里的卫生,从擦洗墙壁,打扫阳台,换洗被套床单,清理厨房里的抽油烟机的油污,甚至清洁厕所和马桶,这些活儿他都会干。尽管杨撸平干的时候会被老婆王晓花调侃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他也会一声不吭的干完这些活儿。杨撸平知道,生活里需要仪式感,正是这些仪式感还能让自己找回自我,找回那种很强烈的幸福感。这不,腊月二十六就是弟弟的生日,他就张罗着家族里的亲人们吃了一顿火锅,席间从来不喝酒的父母亲也喝了一点姜啤,十几只酒杯碰撞的声响,显示着杨撸平内心的喜悦。终于到了大年除夕夜,杨撸平带了礼物和红包,带妻子女儿来给父母亲拜年,守夜,春节联欢晚会就成了背景,弟弟一家,妹妹一家,都先后来到了父母亲的家里,真是热闹。

这时候就是母亲最忙的时候,也是母亲最高兴的时候,母亲不时指挥父亲干这干那,就是舍不得使唤自己的几个孩子。勤劳了一辈子的母亲,自己的大恩人母亲,杨撸平悄悄的把这些爱的甜蜜藏在心里,看在眼中。今年六十多岁的父母,希望你们能活到九十岁,再好好的陪伴我们后代们三十年,这是杨撸平的真实心声。杨撸平这些年的打拼和不好不坏的做事风格和人生态度就是因为父母亲和亲人们做他的后盾,他好事坏事一起做,而且有时候就是心甘情愿的堕落,为了让亲人们有尊严的生活,杨撸平拿自己做托起希望的垫脚石,一个家族必须要有做垫脚石的人,才能引领这个家族走向兴旺和辉煌,而土生土长的农民之子,要实现家族的突围或者说阶层逆袭谈何容易,这需要有时候放下尊严和低下骄傲的头颅,生活在灰色里,才能得到一点回报。

四十岁以前的杨撸平,很是抵触一年四季中的那些节假日的,他的心思一些扑在工作中,或者说钻营也好,为了自己的一腔热血也罢,他不曾注意过生活的细节,那时候的他,没有江山和根据地,他常常憋着一口气,再等待时机。他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到祖太爷祖太奶奶,想到祖父祖母,想到父亲母亲,想到祖先们的足迹和坚韧,在他的内心就会激起一股热流。尤其是最近,在实现了当上子峰学区的一把手后,他就有一种能告慰先辈的资格了,在他这一代,他要真正现实家族的逆袭和突围,这是他的野心之一,寒门子弟,出身卑微,除了靠自己,别无选择。那些岁月,那些日子,是厚积的光阴,经过各种各样的历练,让自己蜕变成如今的自己,从而厚积薄,这些需要岁月的沉淀,这种沉淀是痛苦和忍耐的交织,不管是接受现实,还是被现实改变,一切都在蜕变,壮大,杨撸平你已经进到这张网里了,也就是你已经进入到自己编织的围城里了,把敏感脆弱变成坚固不可摧毁,把脸上蒙上厚厚的一层面纱,再也不会不安,这就是一种成熟吧,练就铜墙铁壁的铠甲和百毒不侵的身躯和灵魂吧,现在的你已经不可摧毁了,而且必须负重前行,没有退路,这是发自杨撸平内心深处的呐喊。

除夕夜,看着孩子们可爱天真烂漫的身影,一股暖意涌上杨撸平的心头,他这些年的厮杀,这些年的前瞻后顾都值得,为了孩子们,为了家族,为了向曾经的岁月致敬,他必须坚守住岁月所有的馈赠和赐予。杨撸平是一个细心的人,他给母亲,孩子们都包好了压岁钱,一个个给到他们的手里,在他的心里,血脉亲情永相连。杨撸平爬到这个位置真的不容易,保官位比爬官位更难,稍微有一些不慎或者哪儿出现一点儿纰漏,就会被别人取而代之,所以,在位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孩子们最优秀的教育资源,这是他的责任和义务。欢乐的春节联欢晚会继续演绎着,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快到零点的时刻,杨撸平就带领孩子们去楼下放烟花,只要点燃着象征幸福吉祥的花火,新的一年就来临了,一切就都有希望,今天的新春格外有意义。杨撸平在绚烂的火花中,也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明天,这是一个农民之子最辉煌的时刻,也可以说这是自己权力的顶峰,尽管这种权力没有任何的级别,但杨撸平很知足,孩子们的欢呼声时时淹没杨撸平的心声。

知足了,一个读了师范学校的农民之子,一个乡村走出来的小知识分子啊,你再怎么跳腾,也就是这样了。可爱的孩子们哪里能知道作为杨家第一代实现了阶层逆袭的杨撸平真实的内心啊,先生当年也是用自己的汗水勤勤恳恳的养育着一大家人啊。杨撸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里,亲人们都能自食其力的生活,而他需要做的事情只是引领和指明方向,给予亲人们前行的方向和路标,这是杨撸平的职责和坚守。小时候,每当过年,母亲总是开玩笑说一句话,一年盼着一年富,年年穿的没裆裤,那时候人小不懂这句话的含义,今天终于明白,这是对于贫穷的最无奈调侃和对穷苦生活的解套,这对于童年生活在窑洞里,经历过“文革”的尾巴,到家庭责任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经历了改革开放,而考上公家饭碗的杨撸平而言,真的是一段历历在目的真实家族历史啊。从农村迁往城市,首先是自己购买了房产,接着是父母亲给弟弟购买了房产,妹妹出嫁城郊附近也有了房产,最后杨撸平出手给父母亲买了一套养老的近六十平米的二手房子,离各个学段的学校都比较近,也可以算作孩子们的学区房,这些家族产业的累积,真的不容易。这种小小的逆袭,或者说举家从农村迁往小县城定居,真的是他们家族史上的壮举。

祖父是旧社会的长工出身,父亲是社请的民办教师出身,一直到到今天自己干上子峰学区的一把手,可以说这是一百多年来杨氏家族的成功逆袭。在社会进步和人类历史的进程中,这只是沧海一粟,这显得多么微不足道,但在杨氏家族的历史中这算是迈出的第一大步了,这代表着杨撸平的家族从此不再耕种土地了,也不再靠土地而生活了。祖太爷,祖父,父亲都曾经辛勤的在土地上耕耘收获和生活过近一百年的时间,这不是说杨撸平对土地没有感情,而是恰恰说明,杨撸平对曾经养育了他们家族的土地爱得深沉,但在土地上劳作的人们太辛苦了,收获也太少了,尤其现代工业文明大规模的袭击了农业文明以后,那种田园的牧歌已经成为过去,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们必须出走去才能更好地回归,生活里只能有更好的祈愿和向往,而现实还是那么的严酷。

一百年奋斗的凯歌已经奏响,至少在杨撸平这一辈,他已经奠定了坚厚的基石,现在就是培养孩子们长大成人的关键时间点。父亲四十年的教师生涯,为家乡乡村的基础教育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而自己和老婆也是勤勤恳恳的在教师的工位上工作了将近二十年,是教师这个行业给了杨撸平家族衣食住行的所有,所以,杨撸平从内心里感谢这个行业,从内心里敬佩这种职业。这就是,无论杨撸平的内心经历怎样的翻天覆地,他从来没有对教师这个行业开过一次玩笑的原因,杨撸平深深的热爱教师这一行业。杨撸平常常想,不管自己是作为一名教师,还是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他都无愧于教育这两个字。虽然爬上一把手的位置时,杨撸平肯定调用了一些人脉和用尽了他自己几年来积攒的财产,也赔上过许多谄媚的笑脸,但面对此时此刻的场景和心愿,他觉得付出是值得的。杨撸平也是在自己有时候的胡作非为里看到了自己的自甘堕落,有时候也为自己给自己找出一块遮羞布的借口而哑然失笑,但他的内心始终有一个方向孩子们将来走出这小地方到大城市生活,这就是他的方向起码孩子们要有一个崭新的开始和落脚点,这就是杨撸平一直努力的方向。

说实在的杨撸平从内心深处他没有当官的瘾,他有时候觉得很累,觉得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但现实不那么器重你,走仕途的路,有它的好处在。一个农村的小知识分子,要走一条没有选择的路把梦想收起来,帮父母亲照顾弟弟妹妹,这杨撸平的不二选择。其实当年的杨撸平完全可以进行脱产进修,继续在大学里完成他的文学梦,但最后他决定走一条现实的路。于是他自考了大专中文,拿到了大专文学教育的毕业证书,又函授了本科中文,经过前后三年的时间,他拿到了本科中文毕业证那些经历让他明白,只有面对现实才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些年他也积累了一些人脉,也办成了不少的事情现在让父母亲安度晚年是杨撸平的心愿之一。在新春祥和的氛围里,杨撸平感到些许的安慰,一切值得,这是今晚他在内心里第二次发出这样的感慨,我的孩子们你们争气,我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完成我的任务,杨撸平面对冉冉升腾的火焰轻轻倾诉着自己内心的秘密。

(待续)

▋本文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皆为偶然,请勿对号入座。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