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高塬农中 || 作者 辛俊烈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0-07-23

记忆中的高塬农中

作者  ‖  辛俊烈

作者辛俊烈,中学一级教师,现退休居平川区。喜欢写作,有作品在《白银文学》和《陇上风情》平川在线》《天南地北会宁人》等公众平台发表。

作者往期部分文字链接:

《我在刘寨中学》《怀念二哥》《李书记在土高》《土高教育之浅见》《大哥》《跟着爸爸去放羊》《野狐泉,我可爱的故乡》《会宁土高的知青》《土高人民的好书记焦少怀》《雨中的三峡》《山村的希望》《美丽多彩的重庆》《我与(会宁)五七学校》《我的妈妈》大墩梁的记忆


这是一段尘封五十五年的短暂记忆。

高塬农中在今草滩镇高塬村(原属刘寨公社)小学后院,和小学共用大门和操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会宁教育资源匮乏。完全中学只有三所,即会宁一中,河畔二中,太平三中,不能满足生活好起来的农村青年的求学需求。于是,在各方努力和县主管部门支持下,组建了大沟和高塬两所农业中学。

高塬农中真是农中。在小学后院打起土围墙,圈了三亩地作校园,东西北三面箍了三排土窑,作为教室、宿舍和灶房,南面开个豁口,直通小学大门。教室里是破旧桌凳加土台子,宿舍里是通盘土炕。

第一届招生是六五年。当时,我在高塬小学住校上五年级。第一届学生主要是刘寨和土高两个公社小学毕业的青年,大多年龄偏大,有王秉祥、李树堂、王秉雄、姬占祥、张文郁、韩学章、孙玉珍、韩宝成、王桂芳、马得吉、张世雄、张廷海、张俊清、张海山等三十个左右的学生,教师只有三个,校长张登科,教师是刘振琪和姜映玺,这些师生后来成为全县各行各业的骨干。

我当时十二岁,只记得清楚的两件事。

一件是一九六四年刘寨黑窑洞发生了鼠疫,中央和省上组织扑灭,设三道防线。东河大队为第一道,刘寨街为第二道,细沟塬公路为第三道。各路口都有解放军和民兵持枪把守,不准出入。疫情很快被扑灭后,附近刘寨丶土高和种田公社变为常规防疫,灭鼠灭蚤。

农业中学责无旁贷。在县六0一站和学校组织下,农中学生穿着防护用白鞋、长腰白袜,戴着长袖白手套,装备很专业,在老师带领下,整队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去黑窑洞灭鼠灭蚤,两个月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凯旋归来后,受到了小学广大师生的夹道欢迎,并受到上级和六0一站的表彰奖励。

一件是一九六六年暴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刚开始主要学习背诵毛主席语录,组织红卫兵开展毛主席语录学习比赛。

当时《毛主席语录》极为缺少,每个学校发一两本,老师讲读,学生背诵比赛。一周下来,我背会了一百六十九条,取得第一。

特别要提及的是,本村王世福大哥在解放军部队当汽车兵,在运送原子弹头到新疆试验场后,立功受奖,并去北京参加了全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欣喜万分,从新疆永红基地给我写来了长信一一《我见到了毛主席》,并寄来一顶军帽,两本压膜皮《毛主席语录》和两个铜质军用毛主席像章,成为我和全校师生的瑰宝。

暑假里,全县中小学教师会开了三个月,互揭互批互斗,后称为九十天白色恐怖。

推迟开学后,停课闹革命。大串连开始,组织红卫兵上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

毛主席第六次接见红卫兵时,高塬农中推荐了王秉祥、李树堂、王秉雄、姬占祥四名代表。我作为小学部红卫兵中队长,也被推选,但因年龄小,母亲怕走丢,校长大伏老师和班主任张维魁老师不同意,只得作罢,成为一生的遗憾。

高塬农中只存在了不到三年,后并入刘寨中学,成为当地人短暂的记忆,但在当时的学生心中打上了深深地烙印。

记忆高塬农中,纪念几位已经逝去的学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