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85】孩子就是孩子

 新文艺 2020-07-23

辉光日新“V”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距离2021年高考还有

317


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有自己的认识、成长规律;孩子就是孩子,即使过了花甲之年、满头银发,在父母眼里也终归是孩子。所以,尊重孩子,首先就要尊重自然规律,让孩子像个孩子一样慢慢地成长;尊重孩子,就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像个大人般地独立成长。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但是身为父母,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如何爱自己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不懂爱、不会爱,因为爱而焦虑,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束缚孩子、管教孩子动不动就吼叫甚至打骂孩子,那么,孩子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昨天下午,孩子大休。大休的时候放松一下是正常的,找同学出去玩也是可以理解的,下着雨,八点多还不回来,我就有些坐不大住了,既担心他在外面会不会被雨淋着,更焦虑他的心会不会变成平原上放出去的野马,放出去就收不回来?

他妈看出了我的焦虑,对我说:“孩子其实挺让我们省心的啊!今天下午放学后,他又在学校自学了,到我下班的时候他才回来的。”

我从来不怀疑孩子的诚信。我们不逼迫孩子,不往错误的方向引导孩子,所以我坚信,孩子一般不会撒谎的。

有些孩子会撒谎,往往是家长给了孩子错误的信号,让孩子错误地以为不说实话、“换种说法”就不会被家长骂,所以在家长的“暗示”、“教导”下,他们才学会了“变(sa)通(huang)”。

不管孩子做了什么,我们都能先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跟他一起分析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后果,并不是简单地打骂孩子,所以,我以为,孩子跟我们的沟通还是比较顺畅的,他是不会跟我们说谎的。所以,我的焦虑打消了一半,唯一担心的,就是怕他在外面(浪漫)淋雨了。

孩子回来后,我默不作声(家长的焦虑,孩子应该是能够感应得到的。焦虑中的我如果一发声,他往往会理解为批评、责问,反而不利于互相沟通。),“听其言,观其行。”先听他的解释。

“怎么才回来?”他妈问。

“我想回来学习了!”似乎有些答非所问。

“真难得啊!光玩行了,难得还能想着学习?!”是赞赏,也有一点点“冷嘲热讽”。我马上意识到如果继续反讽、把话说完的后果不是我想要的,于是马上转变了态度。“你没观察回顾一下,看看自己什么时候主动地想学习?什么时候学习效率更高?”

“一般......”果然中招!他认真地回顾分析了自己的状态,自我感觉什么时候学习更主动、更积极、效率更高。

接下来,我们就鼓励他一定要继续保持这种状态,想玩的时候就疯狂地尽情地玩,但一定要有节制,及时调整、恢复到学习状态,扎扎实实地学。

我的焦虑彻底消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