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广华·散文‖三大爷轶事

 文斋堂 2020-07-24

三大爷轶事

/郭广华

《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子贡问孔子,有这样一个人,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不能肯定。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三大爷就是这样一个全乡好人喜欢,全乡坏人厌恶的人。

三大爷系上街村人,原名丁振业,中等个儿,黑脸膛,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说起话来叮当作响。

三大爷小时候跟着村里一前清秀才读了几年书。他勤奋好学,头脑灵活,深得秀才喜爱。可惜由于家境不好,后来只得半途而废。但三大爷并没丢下书本,劳作之余,还是手捧书本,孜孜不倦。这期间,他喜欢上了医学书籍,尤其对那本快要翻烂的《本草纲目》情有独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大爷看的医书多了,医学知识也就丰富了,他成了三里五村小有名气的野郎中。

一次,围子村田大头家的小儿感冒后咳嗽不止。田大头抱着小儿每天徒步穿梭于县镇医院,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不说,还东挪西借,求亲告友,债台高筑。但小儿的咳嗽却愈来愈重,甚至咳出了血丝。小儿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咳嗽,让田大头一夜愁白了头。

后来,有人出主意让田大头去找三大爷看病。田大头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怀抱小儿去了三大爷家。

三大爷看了看小儿的舌苔,观察了一下孩子的唾液颜色,又摸了摸孩子的脉搏。转身去厨房拿了两颗独蒜,扒皮,捣碎。然后把蒜泥分别抹在两块棉布上,再把两块棉布分别敷在小儿两只脚脚底的涌泉穴处(有蒜泥的一面紧贴皮肤)。十五分钟后,小儿竟呼吸均匀,不哭不闹,安安静静,再不咳喘。三大爷告诉田大头说:“孩子舌苔泛白,痰的颜色也是清白色,说明孩子身上寒气太大,虚火上浮,所以用大蒜把孩子的虚火引下来,咳嗽自然会好。照此法再连敷脚心三天,咳嗽就能根除。孩子的病耽搁太久,已经伤及肺部,还应多吃些洋葱,洋葱能防治肺部感染”。

大头按三大爷说的去做,三日后,小儿果然复原如初。

田大头对三大爷感激涕零,提着公鸡鲤鱼去答谢。三大爷却笑着推辞道:“大兄弟,你的好意我领了,东西不能收,乡里乡亲的,抬手帮忙的事儿,应该的。”

三大爷对邻里乡亲古道热肠,但对为富不仁的财主却得理不饶。

上街村张财主仗着女婿在县保安大队供职,对乡亲们能坑则坑,能骗则骗,小斗出,大斗进。乡亲们恨得咬牙切齿,但也都敢怒不敢言,拿他没办法。

一日,张财主的小儿玩耍时把顶针套在了小鸡鸡上,怎么拔也拔不下来,孩子急得哇哇大哭。大人闻声赶来,帮孩子从小鸡鸡上取顶针,可忙活了半天也无济于事,孩子的小鸡鸡反而肿胀起来。张财主急得团团转,随命仆人放话出来,谁能帮孩子把顶针从小鸡鸡上安全取下来,就给谁一百升小米。那年月,一百升小米可是贫苦人家一年的口粮啊。

三大爷听说后匆匆赶到张财主家,说有好办法帮孩子安全取下顶针,但张财主必须立下用一百升小米交换的字据。张财主救子心切,想也没想就立了字据。

三大爷让人舀来一瓢凉水,撒上一撮盐,然后把水直直浇到孩子小鸡鸡上。但见孩子小鸡鸡立即变小,顶针顺利脱落下来。

“呀,这么简单,三升小米足矣。”张财主想赖账,头摇得像拨浪鼓。三大爷手拿字据,不依不饶:“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张爷是有脸面的人物,若食言今后还能在上街村立足吗?”张财主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只得乖乖交出了一百升小米。三大爷当即把一百升小米分成四份,一份给了孤寡老人王栖,一份给了胡寡妇,一份给了老弱病残的黄老太,另一份自己留下。

由于三大爷在乡亲们中的口碑好,为他保媒拉纤者络绎不绝。但谁也没想到,三大爷选来选去,最终娶了相貌平平的崔秀芝。用三大爷的话说:“秀芝虽然长相平平,但心地善良,孝顺老人。有了她,俺出门在外就不用担心二老了”。

1940年,三大爷去了延安,在八路军卫生部工作。1943年,三大爷牺牲在日军秋季边区大扫荡的炮火中。就像三大爷说的那样,他不在家的岁月里,崔秀芝无怨无悔侍奉着二老双亲。

现在,崔秀芝作为一名光荣的烈士家属代表,还常常出席一些革命烈士纪念活动呢。

作者简介郭广华,山东省宁阳第八中学语文教师,喜欢写点东西。曾在《小说月刊》《班主任》《语文报》《羊城晚报》《内蒙古日报》《京华时报》《今晚报》《中华日报》《台湾好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400余篇。

平台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