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皇天厚土(正卷第二回)

 文斋堂 2020-07-24

皇天厚土(正卷第二回)

/微力

袅娜登场惊四座

托腮改名妙三思

一年时间太快了。寒假一过,转眼工夫就到51年的夏天。全国上下到处都在宣传抗美援朝,高音喇叭里郭兰英的甜美嗓子,永远不知疲倦地唱着: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梢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母亲萍乡师范一年速成班顺利毕业,分配到新余县里做小学教员。母亲带着毕业证和介绍信,和其他几个同学兴冲冲来到县教育局人事股报到。

那年母亲才十七岁,正值芳华妙龄美貌可人。一身黑白点子布拉吉,松松的扎一个马尾巴,哼着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曲子,浑身洋溢着一股压抑不住的青春气息。

毕业生名单和档案材料早就到了人事股,具体分配方案也已经落实。到人事股只是履行公事,交接一下。先把介绍信递上去,再两手捧着毕业证给人家看,生怕别人不知道。

教育局组织全县公办老师暑假培训学习,各乡正在分组讨论。母亲分配到了罗坊小学,做语文教员兼教音乐。母亲背着行李挺着胸脯,直接找到了学习讨论的地方。

那时候罗坊一个乡只有一所小学,公办老师全部加起来也就不到二十人。女老师更是少的可怜,年青貌美的女老师几乎绝迹。母亲在门口一亮相,如同一道亮光划破夜空,灿烂夺目。所有的眼睛刷刷刷地望着母亲,犹如看见仙女下凡一般。

母亲当过班干部,又上过舞台,见过此类场面。只见她落落大方,微微一笑,如一阵春风吹来,又如一股清泉流过。刚才还显得枯燥沉闷的的空气,一下子就变得活泼灵动起来。

父亲是罗坊小学的校长,此刻正在主持会议。前几天就得到通知,知道今天有新老师来,倒不显得突然。但母亲一亮相,也还是小小吃了一惊。随即回过神来,招呼道:大家欢迎新老师!

全场掌声响起,热烈而真诚。大家拥上前,握手的握手,递水的递水。父亲帮着接过行李,安排好新老师座位。旁边有个颧骨高高精瘦精瘦的人,赶紧介绍:这是我们校长。接着又补充:我是主任。

母亲微笑着致意:校长好!主任好!悄悄打量了一下校长。父亲那时二十五六,身材硕长皮肤细白,头发浓密乌黑发亮。白衬衣扎在黑裤子里,紧紧扎扎干净利落。恰到好处的微笑,亲切自然的神情,话语不多,印象不错。

父亲安顿好了之后,准备继续进行讨论。场下还是叽叽喳喳,一直躁动不安。父亲随机应变,临场发挥:下面我们请新老师做一个自我介绍,好吗?这话大家都爱听,掌声再次响起。

母亲也不客气推辞,也不扭捏作态,站起来就说:我叫胡松云,今年十七岁。萍乡师范刚刚毕业,希望大家多多帮助。话不多,句句实在,说完就想坐下去。

大家都觉得不过瘾,想继续听下去。学习讨论确实有点枯燥乏味,哪有年轻姑娘水灵可爱?果不其然,精瘦如猴的主任,站起来用当地土话说:听说师范毕业咯宁(人),吹拉弹唱都好恰价(厉害),请新老师给我们唱哒(支)歌,让我们开开眼珠啊!

瘦猴一边说道,一边挤眉弄眼,样子很是滑稽。下面的老师也跟着起哄:新老师,来一个!新老师,来一个!母亲并不惊慌,只是用眼睛瞄了瞄校长,算是征求意见。校长也没说话,微笑着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也算是鼓励。

母亲笑着说:下面我给大家唱一首歌。乐器在箱子里,我就清唱吧。

我们年轻人

有颗火热的心

革命时代当尖兵

哪里有困难

哪里有我们

赤胆忠心为人民

不怕千难万险

不怕山高海深

高举革命的大旗

巨浪滚滚永不停永不停

迎着红太阳

意志更坚定

勇敢迈步向前进

积极向上的歌词,慷慨激昂的旋律,优美甜润的歌喉,把大家都感染了。加上这个歌那时最流行,基本上人人都会唱。大家全都扯开喉咙跟着节奏,拍着巴掌一起唱。整个会场沸腾了,气氛热烈火爆。

我们年轻人

有颗火热的心

要为真理而斗争

.......

隔壁教室的老师,也被吸引过来了。或趴在窗户上,或挤在门口,指指点点,品头论足。开头还扭扭捏捏不好意思,最后忍不住也唱了起来,越唱声音越大,越唱人数越多。整个培训场地的人,都围过来了,连不会唱歌的人,也在那里瞎起哄。

........

我们心连心

我们团结紧

胜利迈步向前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母亲这一亮相,获得了大量的点赞,成了免费的广告。人还没到学校,县里已经都传遍:新来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能歌善舞有才有貌。

转眼九月份开学,母亲正式闪亮登场。担任一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此外还教全校一到六年级十二个班的唱歌课。

母亲第一次去上课,着实吓了一跳。教室里坐满了人,粗粗一看,似乎三代同堂。小的稚气未脱,顶多八九绝对不超过十岁。大的十七八岁,占了大部分。老的胡子拉茬,黑衣黑裤黑皮肤,真不知道到底多大年纪。

一问,其实也不算大,也不过二十出点头。只不过乡下人,衣服破旧遍布补丁,蓬头垢面皮肤黝黑,让人感觉年纪很大。那时候的小学生都是这样,很多都比母亲大。

还有一个发现,就是男孩子多,女孩子少。一个班四五十人,女同学只有三五人。乡下人都很实际,男孩子长大要顶门立户,传宗接代。家里再穷再苦也要勒紧皮带想法子,读个一二年级。条件好点的,弄个小学毕业。

至于女孩子,乡人们很多都是这样想的:迟早晚是别人家的人,花那个冤枉钱干什么?能省一个是一个,省下来给儿子读书娶老婆,那才是最实惠最要紧的。条件好点的发个蒙,条件差的连校门哪边开都不知道,直接就去放牛拾柴打猪草。好歹混到十六七岁,找个人家嫁过去了事。

再看学生名单,母亲差点笑岔了气。乡下人大多数没有文化,孩子生下来胡乱取个名字,什么王九一,李三四,叶双三。《朱元璋传》里说,安徽阜阳一带的乡下人,喜欢把孩子生下来的斤两取作名字,比如朱七八,就是姓朱的人家生孩子,落地称是七斤八两,一目了然。

赣西北的乡下人,喜欢用生下来的阴历日期来作名字。比如前面说的王九一,就是姓王的是九月一日生的。李三四,就是三月四日生的。叶双三,不用说,肯定是三月初三生的。正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还有一个问题,这些带数字的名字,光看名字分不出男女。我来考考你,叶双三是男孩还是女孩?不知道吧?有时候想叫个女孩子发言,偏偏是个男孩子。还有同月同日同名字的,一叫名字两人同时站起来,全班哄堂大笑。

还有些乡下孩子往往有名无字。什么意思呢?就是只有浑名或小名,没有书面名字。现在要上学读书了,就把这个浑名或小名写上去,看了确实令人发笑。

比如说钱牛鼻子,同学们都取笑他。一是笑他鼻子上穿个小链子,很好笑很好玩。二是给他取个绰号,都他叫牵牛鼻子。因为钱同牵正好同音,再加上手势动作,确实是很好笑。为什么鼻子上要穿个小链子呢?为什么要取名牛鼻子呢?这里面有个缘故。

原来在他出生之前,已有两个哥哥都没带活。一个死于天花,一个死于脑膜炎。生下他时,神婆说要穿个牛鼻子,系条银链子,还要取一个贱名字。这样就能驱灾避祸,容易生养。神婆张口就来,取名就叫牛鼻子。

你还别说,乡村文化有时挺灵验的。比如说:

天皇皇地皇皇

我家有个夜哭郎

过路君子念一念

一觉睡到大天光

乡村贱名文化现象挺多的,男孩子叫女孩子名啊,人叫畜生名什么阿猫阿狗啊。还真有效哦,居然平安无事带活了,你说神奇不神奇?大家叫来叫去,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以后慢慢长大,要读书要参军要结婚,总不能一直叫牵牛鼻子吧,那还不让人笑掉大牙?

还有比这更好笑的。可能是生下来家里穷,拿不出好布来包裹婴儿,用的全是一些破烂布条。接生婆不高兴,顺口就给孩子取个名字叫烂布条。烂布条一直叫,叫到现在长大读书,还是叫烂布条,总该有个大名了吧?

母亲那时年轻水灵,热情洋溢加激情澎湃。煤油灯下托着香腮反复推敲,帮他们一一改好了名字。既保留了原先的大致读音,字面上又好看好解,意思也文雅吉祥。诸位看官,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王九一改成王久益,还有点意思吧?李三四改成李三思,典型的小知识分子!大家都说妙极恰价,赞不绝口。叶双三改为叶霜,好听好看好认好记好解,典型的女子味,简直太有诗意了。牵牛鼻子改名为钱优比,有才气更有财气。烂布条姓周,改名叫周南步,很有点文化品味哦。

说来神奇,这些孩子自从改了名字后,一个个脱胎换骨,变得神气活现。乖巧伶俐又爱学习,成绩一跃而上,好像换了个人。

家长们更是高兴,纷纷提着花生鸡蛋,或者扛着甘蔗红薯,前来学校答谢母亲。最隆重要算牛鼻子和烂布条两家人,缚鸡携酒拱手作揖,口称恩人泪珠流转,颇有一些汉唐古味。

这些孩子日后也都有了小出息。若干年后,王久益当了国家干部,在民政局工作,还是个小科长呢。李三思成了中学语文教师,在县城中学高中毕业班高考把关。叶霜,省文艺学校毕业,分配到县文化馆 ,负责辅导群众文艺,培养了一批艺术苗子。

钱优比后来读了财经学院金融专业,毕业后分到县银行工作。在基层摸爬滚打拼搏十年,当上了行长。周南步考上了广州华南理工学院,攻读工民建专业,成了一名挺有名气的建筑设计师。这些都是闲话,暂且不说。

当地老师上课,不管是什么课,全是一口土话,咿里哇啦像是吵架。母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当地人叫官话或官腔。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文化教育百端待举。当务之急是统一语言和文字,要不无法交流沟通。有点像千古一帝,当年平六国成大统,先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文字主要是推行简体字。繁体字太复杂,不符合工农干部立竿见影短平快的需求。客观的说,简体字在一定历史时期,还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也有很多弊端,如若干年以后的段子里所说,爱不见心,病还是病。

语言主要是推广普通话。那时候,别说全国了,就是一个省甚至一个县的人,说的话都不一样,互相听不懂对方说什么。罗坊乡四县通衢,东北临近樟树上高,东南紧贴峡江新干。语言也是五花八门,十里不同音,最典型的就是黄王不分,吴胡不分,刘牛不分。

母亲白天教孩子,晚上教老师,礼拜天就教乡干部。教他们拼音识字朗读写毛笔字,教他们唱歌跳舞扭秧歌还带化妆。校园里到处是母亲优美的歌声,还有花蝴蝶般的身影。母亲走到哪里,歌声和笑声就带到哪里。

一学年下来,母亲的语文课唱歌课,还有班主任工作,都获得巨大成功。老师学生和家长一致好评,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

校长亲自登台,又发奖状又戴红花。那时有首歌是这样唱的:

戴花要戴大红花

骑马要骑千里马

唱歌要唱跃进歌

听话要听党的话

1952年新年钟声即将敲响!学校的新年晚会,也徐徐拉开了帷幕。这个晚会,从统筹策划到创作排练直至化妆演出,都是母亲一手操办,确实是心血之作。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晚会,既是母亲的处女作,也是巅峰之作,还是她的谢幕之作。

报幕员叶霜一身碎花布拉吉,袅袅婷婷笑意微微上场了。后面跟着的是周南步,一身军装英气逼人。他们环视四周,玉齿微启:全校师生同志们,贫下中农同志们,大家新年好!罗坊小学1952年新春文艺演出现在开始。

浏阳鞭炮啪啪啪响起,一串串火光闪烁,硝烟弥漫呛人口鼻。喧天锣鼓咚咚咚咚锵,敲的人慌慌乱乱,心驰神迷。锁呐高亢激昂,吹响了迎亲曲。二胡慢慢悠悠,拉起了采茶调。掌声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真的是杂而不乱,热而不闹。

破庙改建的大礼堂,挤满了人。前面是乡里领导本校老师,那时领导和老师是平起平坐的。中间是十二个班同学,码得整整齐齐,横平竖直。两侧分别是学生家长亲属。尤其是那些登台表演同学的亲属,半下午就从十里八村赶来。最后面挤挤攘攘叽叽喳喳的,是镇上及附近的居民或乡民。

第一个节目,大合唱,社会主义好一一预备齐: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地位高

反动派被打倒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

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

建设高潮

建设高潮

那时也没有什么舞台灯光,布景道具,更没有音响设备。有的是热情洋溢精神饱满,还有上下同步群情激昂。台上是齐唱领唱轮唱分声部唱,台下是合唱混唱乱唱全场都唱。唱得地动山摇,唱得石破天惊,唱得汗水淋漓,唱得周身通泰。

下面依次是歌来舞去刀光剑影轮番登场。什么大合唱小合唱表演唱,什么活报剧快板书三句半,对口词群口词锣鼓词......

观众们一个个看花了眼,拍疼了掌,笑出了声。演出是空前的成功,达到该校历史最高水平。

最后谢幕时,谁都没想到,来了一个小高潮。校长主任上台祝贺演出成功,瘦猴面向观众突然发声:今天的节目好不好?下面一片欢呼:好!瘦猴又说:再来一个要不要?下面又应:要!

瘦猴左手拉住校长,右手扯过音乐老师,笑吟吟的说:下面有请校长和音乐老师合唱一首,黄梅戏天仙配,大家鼓掌欢迎!

那时的上下级关系很是融洽随意,也不流行说什么美女帅哥。主任天性诙谐,并非恶搞。他这么一招呼,下面立马炸了窝:天仙配,来一个!天仙配,来一个!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简介:微力,本名刘伟力。1956年出生,江西新余人。擅长书画,热爱写作。近年来从事教师系列小说创作,写时代写变迁写生活写命运。篆隶古朴厚重,别具一格。草书奔放老到,气势非凡。绘画作品笔墨清新,尤擅画荷。姓名联格调高雅,堪称一绝。2012年为星云大师撰写姓名联一一星耀天外,云留山中。出版有《名句人格与书法风骨》、《现代公共关系》、《到深圳求职》、《人文阅读》等书籍十种。在广州深圳海南香港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及艺术收藏展,作品被海内外多家艺术机构收藏。2013年《中华国粹》封面人物。《中国收藏》誉其为一一实力派,国学底,文人气,多面手 。

平台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