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巴赫斯特的牛叶兰

 文斋堂 2020-07-24

巴赫斯特的牛叶兰
/秦聿森

天才都是爱玩的,天才无聊的时候往往玩出花样。1966年2月2号巴赫斯特在纽约靠近时代广场他的实验室里摆弄一只测谎仪,顺便给自己的一盆牛叶兰浇水。然而巴赫斯特突然想知道水从牛叶兰根部到达叶尖需要多少时间,手边上有现成的测谎仪可以用来测量牛叶兰的电阻变化,测谎仪的原理就是利用肤电感应反映人的内心活动。你的表面可以强装镇静,内心活动却是无法掩饰的。

两根电极贴上了牛叶兰,测谎仪的曲线图显示牛叶兰居然跟人类一样有情绪反应,牛叶兰感觉受到了威胁。巴赫斯特由是成为第一个发现植物也有感情的科学家。别人认为他的发现是个惊天的大发现,打破了只有脊椎动物有内心活动的界限,把感情这样东西扩大到植物和其他我们认为不可能存在知觉的生命当中去。请看,当巴赫斯特不常常到办公室去的时候,他的牛叶兰也不再生长,还差点死掉,牛叶兰跟巴赫斯特有了感情。现在这株著名的牛叶兰长得比天花板还高了。
我一直坚持“万物有灵”,虽然我不能像巴赫斯特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但是我坚持老天创造万物,不可能就偏爱人类,老天编制了一个程序让万物在程序中运行,谁都不可以出意外,谁出了意外都可以破坏这一个程序。不管是恐龙还是猛犸,你搞过分了,搞成死机还是搞多了病毒,老天就来个一键还原。程序还是那个程序,你没有了!
老天(我不信教,姑且用‘老天’这个词代替自然存在的能力)有这个权利,人没有这个权利。人看见老天有这个权利就开始冒充天的儿子。还有好多的人想行使这个权利,自谓有通神的能力,然后狐藉虎威把自己弄得超出凡人之上,世界史上吃这行饭的人多了,现在也还有。我见过一个人,为摘果而锯树,为取铜而烧电线,在国外没几天,说他现在是耶和华的见证人。回国其他东西都少带,却带了满满一大箱子书。这么个拔一毛而利天下都不肯做的人物,打死我都不相信他会铁心皈依基督教,说白了,他就是个吃教的,靠打着基督的旗号骗饭吃!清末民初,乡下出现过好多这样的刁民。今后也许在某个地方,又多了个装神弄鬼的角色而已。这些人不会替天行道只会挟天作恶。陕西大片的宕口刷上绿漆,还是最先进的经验,不仅欺人而且欺天哟!丧天害理的事居然做成理直气壮,倒行逆施成了开拓创新。真想请巴赫斯特做个试验,用他那台机器测试测试被破坏得千疮百孔的山河是不是跟植物一样也有情绪波动。
动物有情绪,身体各部位会做出反应。要么躲避,要么自卫,要么反抗。人要有情绪,反应的方式更多更复杂。山河有灵,会做出什么反应?人只想“万物皆备与我”,人考虑过人之外的情绪没有?万物要是也有情绪,你要活,他也要活,矛盾这就来了。人类致万物于死地,万物也会致人类于死地,这死法不那么显性而是比较隐性而已,万物的报复比人类能做出的动静要大的多了。你对万物零刀碎剐,万物会叫你全军覆没。是的,人往往没把万物当回事,也不承认万物跟自己一个地位。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全供自己使役的,被狗咬过。被驴子踢过,用这畜生时便知道当心,不想惹急他。逮过熊罴当牛用,不想他倒把主人吃了,罢罢,你还在你的山林做山大王吧!偏偏用死劲打牛,狠命儿养猪,这就用上一句俗话:可怜人必要可恨处了。打别的有危险,打你没危险,不打你打谁?
天地万物不会说话的很多,不会说话便以为他没有意见,也不认为他会有情绪。人要是知道克制,凡事留有余地则很好,过去都是这样做的。到了近代,科学进步,人的眼界大开,从地底到天心都探索得个透彻,便不畏天不畏地不畏人起来了。过去做官讲究“无私无畏”,现在却是无知无畏,你就为了个人捞些钱财也就罢了,你还偏要到处指点江山,这里画个圈,那里建座城。你懂点堪舆也罢,至少活人住的地方不至于住死。但看看,弄出多少险处建城,绝处养生的事出来!这片土地上生存过多少代人?有贤有愚,老村老郭是多少经验教训才确定下来的。不说亘古不移,起码轻易不要改动。我一直奇怪也敬佩秦秦始皇时代修驰道,那时没有卫星观测,没有经纬仪水平仪,可是那时能修驰道的地方无不被后代人所用。这种水平经千年而不坏难道不算真正的水平?采取历史虚无主义使人看不见古人的长处,轻视历史的经验。千万不要以为所有的聪明人全出在现代,只有我们这一代有空前绝后的智慧,古人不行,将来的人也不行,舍我其谁?探索知识以后更应该遵循规律办事而不是知道了人体结构后便尝试把心肝五脏易位。然而我们确实很容易在现实中看见突发奇想随心所欲的故事发生,是现代人的幸还是不幸呢?有好多事连普通老百姓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有些当官儿的还是要硬着头皮做,譬如那个用油漆刷山的事。难道不觉得这是个千古笑话吗,就是想遗臭万年也不该做这么弱智的事啊!
面对强敌我们要有大无畏的精神,不然我们就永远懦弱下去;面对自然,我们还是存点敬畏的心情吧。我们不懂的地方还很多很多,要是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它真的有知觉,真的有感情。面对我们无止境对它的戕害,它要报复起来,就是人类的死期!

作者简介:秦聿森,江苏镇江人,工程师、政工师。1952年生。初中生,十年农民,三十年工人。散文爱好者,闲暇之余,亦写文章亦发感慨,暮回首,竟有百万言。有片言只语见于报端,有零片碎章展现公众号。现为镇江市作协会员,镇江知青作协会员。

平台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