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得从前几日比较火的一则新闻说起—— 16岁神童少女,日均写2000首诗。 什么概念?一天24小时,86400秒,也就是说她不吃不玩不睡,平均43.2秒作诗一首!有网友用了更形象的说法:5天写出一个陆游,20天一个皇阿玛(乾隆),25天一部《全唐诗》…… 再换成我们熟悉的文思敏捷代表诗人——曹植,写2000首,要走14000步,而且是每七步一首,中间不带停顿的那种。结果是,“才高八斗”的曹植哭了!哈哈哈哈~ 这种新闻,一笑付之罢,今天我们来聊聊那些有真才实学,而又下笔成章的诗人们: 01 七步成诗——曹植 《七步诗》(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故事不用多介绍了,那个戏剧性的创作场景,大概率是后人杜撰的,但诗很可能是曹植手笔,因为对“出言为论,下笔成章”的曹植来说,七步之内作一首诗不算难事。 02 五步成诗——史青 《应诏赋得除夜》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 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 史青,唐代诗人,诗仅存一首,就是上面的《除夕》。 说来很怪,既然他五步之内可作一首诗,为啥不多作一些呢?(也可能写了不少,但没有流传下来) 据说,史青曾经向唐玄宗上表称:曹子建七步成诗,没什么了不起,臣五步就够了。 唐玄宗也来真格的,命史青在大殿之上当众作诗,那天是除夕,故以“除夕”为主题。 史青胸有成足,五步未完诗已成。“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象意境俱佳,可称名句。 八句,五步,算下来史青走得应该很慢,否则也太吓人了。我们熟悉的大诗人温庭筠,据说是叉一次手,得一句诗,叉八次手,便成一首律诗,这速度够快了吧,可在史青面前似乎还有点逊色…… 03 三步成诗——寇准 《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头白云低。 或许有人说,这首诗又短又小,而且意思粗浅,不难! 可你知道吗?这是寇准7岁时写的,比起骆宾王7岁写的《咏鹅》,一点也不差吧? 况且小寇准创作时有众宾客施加的压力: “早就听说令郎善诗,不如即兴来一首?我们这离华山近,就写一首咏华山吧。” 小寇准被父亲拉来,开始表演作诗。 一步,两步……刚迈出第三步,他便吟出了上面的五绝。 众宾客啧啧称奇,认为此少年以后必成大器。果然,寇准40多岁便做了宰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