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书法而言,很多人的认知还停留在要把字写工整、写规范的层面,其实这个层面,如果以当代晋人书法作为依准的话,则不能称之为书法! 文徵明行书《忆惜四首次陈侍讲韵》长卷 王羲之曾经就在一段跋文当中批判这种“点画雷同”、“状如算子”的字就不是书法,其实这是属于美术字的范畴,属于工艺美术而不是艺术,艺术是有矛盾冲突了,这需要系统的学习和感悟,这也仅仅是书法的一个层面。 书法最重要的是学养,溥心畬先生就说过:
文徵明行书《忆惜四首次陈侍讲韵》长卷 学习书法要熟读经史,也要精通诗词,这才是除了技法之外一个真正书法人的基本功!我们纵观古代的一些大书法家,都具备这样的素养。王羲之能写一笔好文章,一篇《兰亭序》无论书法美还是文辞之美,都是极高的水准,唐人自不必说,成名的大书法家皆是不凡的文学家,比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宋四家”更是如此,“明四家”也不例外,就算是民国的一些书法大师,都有着极高的国学基础,此为当代人所不及也。 由此就涌现出了一种“才子”书法,这些人的字充满了“书卷气”,这类书法在近现代有马一孚、谢无量,在古代突出的代表是赵子昂跟文徵明! 文徵明行书《忆惜四首次陈侍讲韵》长卷 而文徵明尤其最具有代表性,他并不是一个天才型书法家,在幼年的时候甚至读书不通,11岁的时候才会讲话,但是他遍访名师,稳扎稳打,终成一代宗师! 在16世纪末16世纪初的太湖流域,活跃着许多文化怪杰,有一代盟主的文徵明,有少年奇才唐伯虎,有天才型小楷名手王宠,还有草书独步天下的祝允明,此外,还有文徵明的书法老师书坛领袖李应祯,文徵明的文学老师吴宽,文徵明的绘画老师沈周,这些人彼此各有关联,共同撑起了一个文化盛世! 文徵明行书《忆惜四首次陈侍讲韵》长卷 而文徵明便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他的书法根植于晋人传统,师法“二王”,上追汉魏,并且受到了唐人和宋人的影响,可谓是吸取百家之长,同时在自己深厚字内功的影响之下,写出了极具“书卷气”的才子书法。这种书风远胜寻常书法家,一般人学不来! 文徵明的小字跟大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风貌,其小字温润典雅,风流蕴藉,其大字书法取法于黄庭坚,他可谓是历代学人当中,学习黄庭坚最到位的一个人,学习前人要懂得取舍,比如学张旭,要得其笔法,去其狂放,学李北海,要学起骨力,去其俗笔,学习欧阳询要学其险绝,避其寒薄,而学黄庭坚,文徵明做到了学习气势而避其霸悍! 文徵明行书《忆惜四首次陈侍讲韵》长卷 这一点在文徵明的大字代表作《忆惜四首次陈侍讲韵》中就能看出来,这幅行书长卷乃是文徵明晚年的经意之作,也是他平生最高水平的代表。秀雅平和,500年来属第一!通篇得黄庭坚神髓但有加入了文徵明独有的温润气质,从未显得气度开张且不失温润之气,所以成为了后世之人学习大字行书的经典之作。 初学黄庭坚很多人不得法,不知道应该如何取舍,而文徵明这幅《忆惜四首次陈侍讲韵》便给了你一个绝好的范本! 文徵明这件《忆惜四首次陈侍讲韵》如今藏于苏州市博物馆。 文徵明行书《忆惜四首次陈侍讲韵》长卷 如今,我们将这件行书长卷按照原作比例,采用德国超高清复刻技术,还原出了跟原作一模一样的作品,与真迹毫无二致。 欲购此卷,请点击下面惠购: 文徵明行书《忆惜四首次陈侍讲韵》长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