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结论偏见思维模型-持续学习,主动做功,让自己避免第一结论偏见

 捡芝麻666 2020-07-24

一、什么是第一结论偏见

正如查理·芒格指出的那样,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有点像精子和卵子,当第一个想法进入大脑后,大脑就会关闭。像许多其他趋势一样,这可能也是一种节能装置,能够减少人脑所消耗的能量。我们倾向于得出的第一个结论,这会导致我们接受许多错误的结果,并停止提出新的问题,第一结论偏见可以通过一些简单而有用的思维方式来克服。

人们往往在改变自己看法时显得无能为力,这是一个人性的弱点,导致人们很容易陷入第一印象,思维惯性,或感情用事的误区中,一旦得出了第一结论,就不愿意在做更深层次的思考,不能根据客事实,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形成偏见。

这种现象衍生出很多对我们有益或有害的社会问题。比如男女朋友第一次见对方家长,大学毕业生的第一次面试,销售人员的第一次上门拜访,新产品的第一次上市等等,有时候就算你很努力了,但是只要有一次的表现不好,就足够否定你的全部努力。这就是因为一旦人们给某人或某物产生了的第一结论,贴上了某个标签,就很难改变了。

与第一结论相近义的词有:第一印象、刻板印象、成见效应、首因效应、优先效应、思维定势等等。

古人所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早来晚走”、“恶人先告状”、“先发制人”、“下马威”、“先入为主”等都是为了让人们形成第一结论,从而占得先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而人们一旦形成了第一结论,后续很有可能就会继续这么认为。

二、 第一结论偏见的事例分析

案例一:三国人物庞统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有个和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庞统先是被鲁肃举荐去见孙权,孙权看到庞统相貌丑陋,“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里本来就很不高兴。问起庞统的才华与已故都督周瑜相比如何,庞统笑对:“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

孙权心中勃然大怒,他这辈子最欣赏周瑜,“姿容秀丽”,英挺儒雅,雄志远略,精通音乐,还会跳舞。庞统长得那么难看,言语中又对周瑜颇为不敬,孙权拂袖而去,坚决不用庞统,后来不管鲁肃先孙权解说庞统的才能如何如何,由于受第一结论偏见的影响,孙权也坚决不信。

庞统在孙权那里碰了钉子,后又被诸葛亮的举荐,到荆州去拜见刘备。刘备早在水镜先生那里就听说过庞统“凤雏”的大名,于是就出来迎接,结果大失所望。

刘备出迎庞统,“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他也嫌弃庞统的外貌。这是个什么怪物,在孙权那里没受到任用,就跑到我这里混饭来了?于是言语中就暗带讥讽:“足下远来不易?”干脆把庞统打发到一个小县城去当了个县宰,“屈公任之,如后有缺,却当重用。”

孙权和刘备都认为庞统这样面貌丑陋之人不会有什么才能,形成了第一结论偏见,因而产生不悦情绪,不肯重用庞统。尤其是刘备,很早就知道卧龙凤雏的名号,庞统的才能不再诸葛亮之下,而由于第一结论偏见的影响,刘备初始阶段也是不肯重用庞统。

案例二:汉封将军柏

在登封嵩阳书院内有三棵“古柏”,最小的称为“大将军”,最大的偏称为“二将军”和“三将军”,将军柏名不符实,是什么原因呢?这里有一段趣谈。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正月,汉武帝刘彻登游嵩山加封中岳后,又来到这里(当时叫嵩阳道观)游览,他一进门,看见一棵柏树身材高大,枝叶茂密,赞叹不已,说道:“朕游遍天下,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柏树呢!”汉武帝面对此树仰望再三,感叹之余,信口赐封它为“大将军”。

封罢大将军,汉武帝在群臣的呼拥下,朝院内走去。来到正院,迎面又看见一棵大柏树,这棵柏树要比“大将军”大得多,汉武帝心中颇为懊悔。但金口已开,没法更改。最后,他还是拿定主意,指着前面的大柏树说,朕封你为二将军。当时群臣觉得加封的不合理,想向皇上建议,但又不敢直言,只好向皇上提示说:“这棵柏树比前院那棵柏树大得多呀!”汉武帝固执已见,大声斥责道:“什么大呀!小呀!先入者为主。”群臣吓得连忙叩头称“是”,谁也不敢再吭声了。

汉武帝继续行为往前走,又见到一棵更大的柏树,他犹豫了一下,心想,怎么一棵比一棵大?可我已赐封在先,又不能改口,还是按先来后到次序加封吧。于是面对柏树说:“再大你也是三将军了。”群臣们面面相觑,也不敢言语。

汉武帝也是受第一结论偏见的影响。一旦第一个想法进入大脑,就会先入为主,在我们脑海中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我们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或者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也不容易接受和改变。

案例三:心理学实验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看完后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

结果甲组说:深陷的眼睛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决心。乙组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维深遂,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这个实验表明第一结论对人的影响,让人很容易形成心理定势。

若第一结论,形成了肯定的心理优势,会使人在后继了解中多偏向发掘对方具有美好意义的品质。若第一结论形成的是否定的心理定势,则会使人在后继了解中多偏向于揭露对象令人厌恶的部分,形成第一结论偏见。

三、第一结论偏见启示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和升级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水平,持续学习,让大脑主动做功,才有可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避免让自己陷入第一结论偏见。

避免先入为主。如果有些人平时在人际关系中总是喜欢道听途说,靠第一印象做出判断,难免匆匆下结论,陷入第一结论偏见,对他人形成偏见。

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水平。可以说,偏见是无知和愚昧的产物,一个人知识修养水平越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越强,受第一结论偏见的影响越少。反之,则容易受流言悲蜚语,道听途说的愚弄,对人形成第一结论偏见。

持续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各个领域最基本的底层逻辑,就像前面我们提到的林迪效应,要多看一些不同学科的经典书籍,经典的书籍一般在过十年二十年也不会过时。通过多学科学习,你才有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个领域的问题,这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因为今天的社会,各种领域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个棘手的问题,你很容易在一个学科里陷入第一结论偏见,通过对其它学科的研究和学习,可以迫使你做出不同的思考,避免受第一结论的影响。

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持续不断的投入和学习,坐等有利时机的到来。当你做到这一点时,会对你个人发展方向时会很有帮助。当你已经了解了行业最顶尖的规律,项目好不好,你已经一清二楚了,这时候,别人在向你说什么,你心中自有决策,你就很难会在受第一结论的影响了。

学会独立思考,因为你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取得令你满意的结果,提升独立思考能力,提升解决问题,才能够帮助自己走到想要到的地方。比如很多人屯了一堆课,过去问他课听完了么,一概是没有。他只是把在视野范围内大家觉得的好的课程都收罗下来,非常盲目,而且没有理性判断,买前没有判断这些课程是不是真的适合他,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