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726草书释读20

 田牧 2020-07-24

26草书释读20

  回顾一下课程进度。七级课程分为两大部分,到现在还在讲第一部分,解决对不对的问题。讲草法讲到第三单元“草书释读”,这是识字课程。首先讲人体,从头上开始,口齿眼眉,五脏六腑一直讲到手足,这些器官构成了人,这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人分为男女两性,组成家庭,生儿育女,于是有父母、有兄弟姊妹、叔伯姑嫂,这些都是属于血缘关系。今天开始讲社会,社会由不同血缘的人组成。于是人和人的关系称为社交,社会活动还有物资的交流。

  

  二、社会

  

  什么是社会,只要看看《清明上河图》就知道了。当然这已经是高度发展的社会,无论城外还是城内,我们看见道路两旁有许多建筑物,一些是民居,一些是店铺,大量的人穿梭于这些建筑物之间,进行社会活动。

  2.1居所

  人的居所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建筑物,涉及好几个部首,我来来研究一下。

  

  “宀”部,俗称宝盖头。“宀”本身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中就有了。《说文》:“宀,交覆深屋也。象形。”王筠说“宀”是房室形,四面有墙。“宀”字是房子的侧面图,上面是屋顶,两木交覆,下面两直线表示墙,前后当然也有墙,侧面图上画不出来。至于“深屋”,段玉裁说是有堂有室,故谓之“深”。草书中写宝盖头,常省略左边一竖,读帖时请注意皇象、索靖、智永等人的写法。也有不省的,如王羲之《寒切帖》的“寒”字,写得很规矩,所谓“作草如真”,这都属于宀头势。

  

  我们知道,书法中宀头势和冖头势只差一点。在草书中原来用宀头势的字,有时改用冖头势,写完冖后,把上面的一点跟下面的笔画连写。以组成新的笔势,如“客”“安”等字常常这样写。

  居所提供了一个“家”,“家”属于宀部。《说文》:“家,居也。从宀,豭(jiā,公猪。)省声。”豭就是猪,特指公猪,“家”字是房屋下面有豕。许慎解释是“豭”字之省,用来表示读音。但很多学者认为不是形声字,而是会意字。有很多文章探讨这个问题。甲骨文“家”字屋下有两个豕的写法,显然不是“豭”之省。我想“家”字表示两个意思:上面的宀,表示有了人造的住宅,这意味着定居而不是游牧,下面的豕,表示驯养家畜,从而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这两件事是人类历史上标志性的事件,至今还是这两个条件,有房子,有食物,就有了稳定的“家”。

  

  皇象写“家”用了四个笔势:第一个宝盖头,宀头势;第二个一折一转,曲钩势;第三个两撇,向背势;第四个撇捺不交叉,蟹势。王羲之写法也是四个笔势:第一个冖头势;第二个从冖头势上面一点开始,钩裹势;第三个向背势;第四个蟹脚势不变。

  

  今草经常有宀头势改用冖头势,如这两个“家”字。王羲之取宀头,孙过庭用冖头。刚才第三、第四两个笔势在这里合并了。如里理解为三撇,那是贯鱼势。但我看接近于他们写的“心”字,应该属于连波势。

  

  香港雕塑家朱达成有一个作品,就是草书“家”字。这字跟苏舜钦写的非常相似,整个字是不停地顺时针转。内向圈和外向圈连续,而以内向圈为主,形成强烈的动感。

  

  这让我们想起虞世南的话:“草即纵心奔放,覆腕转蹙,悬管聚锋,柔毫外拓。左为外,右为内,起伏连卷,收揽吐纳,内转藏锋也。

  “室”字,《说文》:“实也。从宀,从至。至,所止也。”《释名》:“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本义是人和物到达一个建筑物中,可以居住其中生活。

  

  “至”字在16课详细讲解过,大家还记得吗?只要把“至”字放在宀头势下面,就是“室”字。

  

  第9课提到过“宫”字。《说文》:“宫,室也。从宀,(gōng,躬)省声。”许慎主为这是一个形声字,下面是“躳”之省,声符。但许多文字学家认为下面两个口是表示室,会意字。

  

  今天我要补充一点,在多处出土的楚笑道上,可以看到把两个“口”都写成节耳化势。无疑这就是草书“宫”的源头,春秋时期已经有了。

  

  “宋”字,《说文》:“宋,居也。从宀,从木。”这是“宋”字的本义,原来“宋”也是居所的意思。草书两个笔势:上面是宀头势,下面是群鹊化势。

  有关“宋”字的意义,徐铉等曰:“木者,所以成室以居人也。”房屋材料有草的,有土的,有砖的,“宋”指木结构的房屋。但还有一个可能,“宋”可能指树上的房子。

  

  至今世界各地还有各种树屋,中国古代有巢氏就是居于树上。《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巢居方式的进步,可见浙江余姚七千年前河姆渡杆栏式住屋。它以树枝为桩木搭起一个平台,在平台上建屋。这等于把树屋移到了桩木上,至今还有不少地区用这种结构。所以“宋”字屋在木上,是真实的居所写照。而饲养家畜就在房屋之下,这也是“家”字为什么屋下有猪。

  

  还有“寡”字,草化结果也很难。“寡”字金文,上面是宀头,下面是页。12课讲过“页”是人上画一个大头。房子中数我头大,这是至尊者。“寡”与“众”相对,《后汉书》卷七十九:“寡者为人上者也,众者为人下者也。”所以君王自称寡人。《广雅·识诂》:“寡,独也”,单独一人也可以称寡。小篆下同繁化加了“分”,但秦隶只取“分”之撇捺。这在战国金文中已经有了,其后汉隶把两撇两捺变为四点,真书又把四点简化为三点,这可能是受草书影响。四点也好,三点也好,还可以简化为一横,索靖和智永都是这样写的,宝盖头一看起来好像“直”字。跟左上角现在的正楷字相比,其实就是不写下面的“分”。

  “广(yǎn)”部,这个字现在内陆简体字作“广(guǎng,廣)”。

  本来这个字读yǎn,是一个部首,“广”也属于这个部。那么“广”本来是什么意思?王筠说“宀”是四面有墙的房子,三面有墙称之为“广”。篆字“宀”去掉一竖,少了一面墙,就成了“广”。三面有墙的建筑有两种,直到现在还有。一是靠着山壁而建,这样就省掉了一面墙。二是特意少建一面墙,如古时衙门大堂,沿街店铺,等等。有些建筑物甚至四面无墙,四面无墙的堂称为堂皇。在草书中,“广”就是奋笔势两开。或者是奋笔势两开移位。

  

  跟“广”很相近的一个部首是“厂(hàn)”,金文中经常互用。《说文》:“厂,山石之厓(yá)岩,人可居,象形。”高鸿缙《中国字例》:“厂字本象石岸之形,周秦或加干为声符作厈(hàn),后又或于厈上加山为意符作岸。故厂、厈与岸实为一字。”“厂”不是建筑物,而天然的、凹下的厓壁,所以说人可居。现在内陆简体字把“厂”当作“厰”字用了。“厂”在草书中,就是奋笔势一开,也可以有移位。

  

  “廳”字,“广”字头下一个“听”,通常指正堂。这是个后起字,六朝以前只用“听”,六朝之后才加上一个“广”,变成“廳”,简化字“厅”。听取的“听”在11课中讲过了。只要加上一个“广”或者“厂”,就是“厅”。金代《草书韵会》收有这个字,下面的“听”写法有些争议。《淳化阁帖》卷六有《定听帖》,其中的“听”,米芾认为是“登”字。所以各位应该照智永、孙过庭写法,最为保险。

  

  《草书韵会》和《淳化阁帖》有很多伪迹,不能当字帖用的。

  “厨”字,《说文解字》:“庖屋也。从广,尌声。”这个说法只是对小篆而言。小篆下面是声符“尌”,写起来很麻烦。金文中声符用“朱”的,甚至只写一个“朱”,或者旁边加块肉。上面的屋顶和墙壁都不要了,这是当时的简写。说句笑话,这位厨师大约是在露天煮饭。“厨”字草书,《急就章》这个字恰巧又损坏了。后人临本元朝邓文原比较清晰,放在这里给各位参与。

  

  整个字取势是:奋笔势移位,十字势,奋笔势,戈法。

  有时候“厂”“广”和宝盖头“宀”也会混用。如“宅”字,原来是个宀字头,但楚简中有用“厂”或“广”,《说文》记录了两个古文“宅”,其一跟楚简相同。这就是后来称为六国文字的写法,和秦国不一样。秦国文字有籀文来,所以秦篆、秦隶还是用宀头。草书“宅”也没有跟从古文,它是从小篆演变过来。

  

  草书来源非常复杂,不可一概而论。

  “厚”字,甲骨文从“厂”,金文从“厂”从“广”都有,汉隶也是这样,两种写法同存。皇象章草用“广”,《急就章》这么一写,索靖、王羲之都用“广”,他们都是学章草出身的。但今草还省略了中间的日字形,只写“广”和“子”。

  

  草书“厚”用“厂”字头的很少,贺知章《孝经》有一例。“原”字也是这样,本义是水出厂下,“水泉本也”。到了秦简中,却改为水出广下,当然讲不通。但汉隶都这样写,成为隶书的特色。

  

  结果草书都有两种,皇象从广,孙过庭从厂。

  这是要讲一个难字,“願”。“願”字写法非常多,差不多二十多种异体字。

  

  

  其中有一种是这样的,智永、虞世南、颜真卿都写过。真书是比较晚起的,再早可以在王羲之作品中看到。这不算简单,“願”字左右都有“贝”,两个“贝”可以省略一个,左边的“贝”不写。右旁“页”王羲之用三次来回,省为两次。这就产生了索靖、智永这样的“愿”字,很难识。今天就讲这些。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