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辰大海——《火星救援》

 全球影视频道 2020-07-24

**《火星救援》片名The Martian (2015),别名火星任务(港) / 绝地救援(台) / 火星人。

美国科幻电影。

《火星救援》(The Martian)是科幻作家Andy Weir的成名作,也是硬科幻经典之作,讲述了营救被困火星宇航员马克的故事。这个倒霉的被困宇航员,由被营救专业户马特达蒙扮演。在《拯救大兵瑞恩》里,为了救马特达蒙,死了一个排,在《星际穿越》里,为了救马特达蒙,主角差点挂了,人类也从四维空间摸到了五维,到了《火星营救》,为了救马特达蒙,人类完成了对火星的初步“殖民”。

粗略估算,此次营救马特达蒙花费了两千亿美金。亲,两千亿,还是美金。很早就有人讨论过,花费那么多钱营救马特达蒙是否合适。其实根据当时的全球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来看,这个区区两千亿,花的很值。就像《拯救大兵瑞恩》里拯救独生子瑞恩一样,并不能但看用多少条士兵的性命换回了瑞恩,更要看背后的相关利益,如果一个国家对出生入死的士兵不闻不问,会让多少奋战在前线和后方的人民伤透了心,今后还想不想有人当兵保家卫国保护政权了?拯救大兵瑞恩的价值并不是但看多少条命换回瑞恩一条命,更多的是看背后的潜在利益。政治家是最精明的人,绝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何况成本是可接受的范围。2020最新电影

同样的问题拿到《火星营救》中也一样,本身培养一个宇航员花费的成本就已经十分惊人,能够救回来就能减少很多沉没成本,另外营救时可以拉动整个地球的经济发展,而花费的财力和全球的GDP相比不足一提,完全是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既能让全世界航空航天技术得到一次融合,带动更多相关产业一起发展,还能给官方挣足脸面,一举多得,何乐不为呢。如果花费成本远超过全球经济所能承受的范围,营救的花费可能导致全球动荡,那么就基本不会营救了。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要知道能够把一个宇航员丢到火星上,地球的经济、科技水平肯定可以承受再来一次往返火星。

把简单的事情表现的很复杂是本事,同样的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表现也是本事。这么一个营救故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但能够拍摄出《异形》《银翼杀手》《普罗米修斯》等众多经典的雷德利·斯科特,会不知道怎么讲故事么。他不用多少炫技手法,就用最简单最朴实最简单的方式,给观众们展现了一场精彩的火星营救之旅。就是这种朴实最后打动了我,看到队友们不远千万里的营救马克,队长和马克以瓦力式的旋转抱在一起时,影片也到达最高潮。

小说和影片中,对待问题的态度一致。马克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再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就是这么简单。一般人被落在荒凉的火星时,茫然四顾,估计早就失去希望,心理早就崩溃了吧,偏偏马克不是这么一个轻易放弃的人,他用一种革命大无畏乐观精神,笑对荒凉的火星。在他看似不着调不靠谱的调侃中,是以冷静乐观的精神面对惨淡的人生。正是他的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激励着自己、激励着伙伴、激励着观众,陪他走到最后。生活中也是这样,一个一个的去解决问题,然后,你满意的生活离你越来越近。

聪明人总是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手头已有的材料,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影片也可以看做是学霸的胜利,脑子不好根本连活下去的资格都没有,当然啦,脑子不好的也不会当选宇航员嘛。马克身上有扎实的科学知识和深厚的学术素养,拥有农学家的特长,开启了殖民火星之旅。他的伙伴们也都是聪慧之人,在地球的戏份,幸好没有变成一线员工反抗官僚体系完成任务的套路,而是群策群力,极客们头脑风暴,想出了一个又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出现中国宇航局的时候,发生了笑场,我觉得笑点不是美国在跪舔中国票房,小说本来就是这么写的,笑点在于中国人看到了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一种反差萌形成笑点。

在本片中除了有美国救了一次又一次的马特达蒙,我们也终于又看到了一部肖恩宾Sean Bean能够完整地活到结局的作品,尽管被迫辞职,至少没有领盒饭。

全世界人们的目标都是星辰大海,只是干啥事别带马特达蒙,总得返回去救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