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左起:雪艳琴、杨小楼、龚云甫 上海自开埠以后, 洋场大亨大多发迹于民间帮会。 近代上海的帮会组织严密, 分布广泛, 人数众多—极盛时达百万之众,占全市人口的四分之一强, 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而且与西方近代城市之家族式黑社会组织不同,上海的帮会势力公开活动。晚清时期, 帮会组织还曾与社会变革力量相结合, 一度受到社会的倚重和舆论的赞扬。可以说, 不了解帮会, 便很难真正了解近代上海的许多社会现象, 海派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即是其中之一。 有人曾将“帮会”二字分开解释: 帮者, 以师徒宗法关系为纽带,乃封建行会的变异形态; 会者, 以兄弟结义为纽带, 是血缘家族的变异形态。据此, 则中国旧时的戏曲班社在组织形式上与之明似, 在感情联络上与之暗合。同治初年京剧初来上海, 便因其表演艺术高于其他剧种, 使喜新好奇的沪人趋之若狂。京剧在北京时以戏班为“统系” , 来沪后则以戏园为“统系”( 姚民哀《南北梨园略史》) , 控制了戏园,也就控制了在戏园演出的戏班。当时开戏园不仅收入可观, 更可联络名人,扩张势力, 帮会中有势力者如洋行买办、衙门捕役、行业把头等纷纷仿效。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三大亨控制上海帮会后,更是“理所当然”地将作为上海娱乐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京剧界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黄金荣 1913 年, 时任法租界巡捕房督察长的黄金荣, 将法大马路( 今金陵东路) 卜邻里口专演女京剧的新剧场改名为天声舞台, 以男女合演为号召。天声舞台后一度为京剧艺人吕月樵接办, 改称沪杭共舞台。1917 年后重归黄金荣,后来称为“老共舞台” , 以别于爱多亚路( 今延安东路) 的“新共舞台”。1919 年就春, 刚从北方巡演返沪的坤角老生露兰春应黄金荣之聘, 挂牌老共舞台。露文戏宗汪( 笑侬),音色嘹亮; 武戏学黄(月山), 身手矫健, 并能使真刀真枪, 适合当时观众口味。所灌唱片《骂毛延寿》、《枪毙阎瑞生》风行沪上。其中《阎瑞生惊梦》一张最为流传, 甚至上海的糖炒栗子摊主也都在摊前用留声机播放:“你把那冤枉的事……”引得路人驻足。据灌制这张唱片的百代( PATHE ) 公司华人经理张长福称,这张唱片的发行量打破了纪录。露兰春原为黄金荣的门徒、法租界捕房翻译张师之养女, 早年常出入于黄公馆, 拜黄为先生。1922 年, 24 岁的露兰春嫁给年长三十岁的黄金荣, 之后渐少登台。露之弟子严绮兰,艺名小兰春, 也在老共舞台走红多年,不久也为黄金荣之妾。 1951年,黄金荣在报纸刊登的认罪书 一次大战后, 黄金荣因维持地方治安有功, 被聘为法租界公董,领少将衔, 取得租界华人最高职位。此时为黄之巅峰期。1925 年黄退休后专心收罗门徒, 经营“销金”风险行业。1927 年8 月, 他接办建于1909 年的大舞台,称“荣记大舞台” , 男女同台, 大演连台本戏。其中《狸猫换太子》( 李桂春主演)、《打金砖》、《二十八宿上天台》( 林树森、姚俊卿主演) , 《西游记》( 张翼鹏主演),以及贾璧云、金少山、李万春、孟丽君、李瑞亭、张桂芳、王少楼、毛庆来、韩金奎等主演的《泥马渡康王》、《苏护进妲己》、《新白蛇传》、《武则天》均有一定影响。1933年重建, 正门由三马路改为二马路( 今九江路)。1934年竣工,9 月9 日以梅兰芳、马连良两大剧团合演揭幕。次年让于其得意门生沈长赓, 改称康记大舞台。1936 年大舞台又转手谢葆生( 绰号癫痢头)、范恒德( 绰号阿富郎)、汪仲云合营, 改“康记”为“鑫记” , 示三人均为黄金荣门生。不久三国归晋, 由范一人经营。恒德遭暗杀后, 其胞弟恒良、恒裕、恒成接办至上海解放。 黄楚九 另一海上闻人黄楚九靠卖药丸起家, 见新兴的娱乐业也能赚大钱, 与人合股在九江路浙江路口开“楼外楼”游乐场,顶楼仿日本风格辟屋顶花园, 底楼赶时髦设京剧剧场, 取名新新舞台,意欲压倒新舞台。1917 年又斥资在法租界爱多亚路造起上海乃至全国最大的游乐场“大世界”, 未及竣工, 赶在7 月14 日法国国庆节开张, 请来法驻沪领事甘司东剪彩凑趣。黄楚九明白,要在上海滩娱乐界站住脚, 光靠洋人是不够的, 便通过帮会中人、商界巨子虞洽卿介绍, 摆了几桌酒席,备红贴红烛加一份厚资, 投拜黄金荣门下。加上大世界娱乐门类齐全,为人们喜爱, 生意迅速超过早开两年的“新世界”。时谚传“不到大世界不算到过大上海”。“大世界”内辟大京班剧场专演京剧。二十年代前期邀北京著名坤伶金少梅至此, 遂名乾坤大剧场。该剧场人才辈出,众多名角在此出道。1926 年失火后改建为独立场子, 以“小活猴”郑法祥之演《西游记》头本《齐天大圣》开台, 取名齐天舞台。黄楚九死后大世界归黄金荣, 改称荣记大世界, 一度又称镛记( 黄金荣字锦镛)。齐天舞台不久也易名荣记共舞台。主人虽仍姓黄, 但此黄已非那黄了。 20 年代年末, 京剧艺人赵如泉与地主庞某、自来水公司总办周炳臣( 帮会中人) 三人合股, 在俗称“偷鸡桥”的牛庄路浙江路口造京剧场, 取名三星大舞台, 1930 年1月30 日农历春节开幕。夜戏演至一半, 流氓起哄, 秩序大乱, 原来荣记大舞台老板黄金荣对“三星”也称大舞台不悦,“三星”自知“犯上” , 即改称三星舞台, 重新开演。黄金荣当年威风可见一斑。 顾竹轩 “江北大亨”顾竹轩则以闸北为根据地扩充势力。1927年盘下市中心由新新舞台改名的天蟾舞台。顾系“大”字辈刘登阶门生, 为“通”字辈。后又通过黄楚九,投“通”字辈黄金荣门下。按帮内规矩,这是不允许的。但正如法律面前不见平等, 帮规面前也无法平等。顾为取悦黄金荣, 又任用黄的徒弟唐嘉鹏为戏院稽查。不久“天蟾”台柱常春恒因对包银不满而转隶“丹桂第一台” , 顾恼羞成怒, 派人于1928 年1 月27日晚, 将刚演完《梁武帝》出来的常春恒击毙在丹桂第一台门口。旋请麒麟童支撑台面, 但只付合同四分之一包银, 帐房面有难色, 顾竹轩掏出手枪扔在其面前, 说:“我姓顾的就拿得出这些, 不够把这去抵了吧! ” 黄金荣后任用唐嘉鹏为大世界游乐场经理, 引起顾竹轩妒忌。1933 年指使徒弟王兴高在“大世界”门口将唐枪杀。黄金荣力主严缉凶手, 王被判10 年徒刑。后因顾未能如约关照王的家属, 王于1926 年乘法租界捕房副总监饶伯泽视察监狱时密告此案真相。顾竹轩由此被捕并判刑五年。两年后由其远侄、国民党大员顾祝同保释。至本世纪30 年代,上海最大的五家京剧场子全为青帮势力控制: 黄金荣的荣记大舞台、荣记共舞台、黄金大戏院, 顾竹轩的天蟾舞台; 三星舞台先后改名更新舞台和中国大戏院, 由号称上海京剧票界“五虎将”的孙兰亭、赵培鑫、金元声、吴江枫、汪其俊( 均为青帮成员) 经营。南北京剧名伶要想在上海滩登台卖艺、发展事业,不能不借助帮会势力。否则便会处处受制,寸步难行。 杜月笙 比起黄金荣、顾竹轩来,后起之秀的“无”字辈杜月笙较识时务。杜也是黄金荣门生, 他知道“黑道”终究成不了气候, 一方面纵横捭阖, 扩张合法势力; 一方面大办善事, 博取好名, 影响逐渐超过乃师。1932 年11 月创立“恒社” , 以联络感情、互相扶助为宗旨。生活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重压下的城市中小资产阶级人士, 为安全计,对恒社颇为称许, 纷纷加盟。第一批社员经过“精选” , 为324 人, 多为社会各界知名人。京剧界有马连良、高庆奎、高胜奎、谭富英及著名票友。同时恒社内设平剧组( 恒社票房) , 每月的恒社社员聚会, 该票房必有演出, 这自然与恒社社长杜月笙迷恋京剧有很大关系。据说杜会哼的京戏段子很多, 这方面对他经常指点调教的有金仲仁和苗胜春。后者每逢杜氏票戏, 从订制行头、排练到检场, 统统由苗胜春一手包办。杜月笙和京剧艺人姚玉兰结婚后, 上海蒲石路( 今长乐路)杜公馆里, 以姚玉兰为首,据说随时可以组成一个戏班子。如逢亲友喜庆之日, 杜公馆演出队常到场演几出以示庆贺。当时被称为“送堂会”。 1931年杜祠落成之盛况 1931 年初夏, 杜月笙为光宗耀祖而在家乡浦东高桥镇修建的杜氏祠堂落成。为庆祝这一盛事, 除社会各界捧场外,当时全国京剧界差不多所有的一流名角( 除余叔岩因故未到外) 都云集中江。整个庆典由虞洽卿、袁履登、王晓籁三人任总管。为了安排三天戏码,主持演出的剧务部张啸林( 主任)、周信芳、赵如泉、常云恒等人辛劳异常。言(菊朋) 、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周(信芳) 五大老生及武生泰斗杨小楼、著名花脸金少山等近百人演出了八十出剧目。袁履登、王晓籁、张啸林等海上闻人也粉墨登场串演助兴。戏台下设席二百余桌, 台前广场可容数千人,演出时观众近万。盛况令当年的四大徽班进京,帝室王府庆典也黯然失色。“诚为自有平剧以来, 空前绝后, 难以再期的天上杰作”( 《杜月笙全传》)。 言而总之, 京剧自近代传入上海后,统治者对它的影响和控制大大减弱,这为海派京剧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而帮会在上海的强大势力则加剧了京剧海派化的进程。对于京剧艺人来说,不少人被迫入了帮会, 虽然那种组织关系不象班社那么直接和严密, 帮主也无意强行控制艺人的人身自由。另外, 由于帮会中人控制了几乎所有的京剧演出场所, 为迎合帮会中人的欣赏趣味, 海派京剧的末流走向了极端, 并由此而形成了一种极端重视感官刺激的“恶性海派”。 京剧道场 |
|
来自: cxag > 《京剧名剧名段名家名票文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