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籍籍无名的詹姆斯·卡梅隆做了一个梦。 在梦里,一具铬合金骨架从烈火中走出。 后来,这一幕成为了《终结者》系列最经典的镜头之一。 在科幻电影史上,影响力深远的系列作品往往有着流行文化或文学素材为依托。 比如渗入美国人价值观的《星际迷航》,探讨仿生人与电子羊的《银翼杀手》。 “终结者系列”却是横空出世,一鸣惊人。 1984年的《终结者》,由卡梅隆自编自导,还参与设计了特技动作。 这部“神作”,以650万美元的投资博得了7800万美元的全球票房。 不仅为这位30岁的加拿大导演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成就了当时还未转型成功的“健美先生”——阿诺德·施瓦辛格。 迄今为止,“终结者”系列拍摄了六部作品。 只有1984年的《终结者》、1991年的《终结者2:审判日》由卡梅隆执导。 后面三部,虽然讲述的依旧是约翰·康纳与天网对抗的故事,却评分一路走低,亏得一部比一部惨烈。 2015年,投资1.55亿的《终结者:创世纪》承担着“重启系列”的重任,却票房口碑双双失利。多亏反响良好的中国市场,才险险回了本。 于是,“终结者”系列再次被无限期搁置。 直到2017年,卡梅隆终于决心拿回这部成名之作的版权。 影迷们欢呼雀跃,正主终于回归了。 历经三十五年之久,“终结者”的故事迎来了它真正的结局。 为什么卡梅隆的存在对终结者系列影响如此之大? 为什么很多影迷们只认《终结者》前两部为正宗? 我们来聊聊“卡神”到底神在哪儿吧~
卡梅隆对《终结者》系列定位一直都是“R级动作片”。 最近上映的《终结者:黑暗命运》,在国外的定位也是R级N16。 毕竟,只有机器崛起、人类消亡的末世感↓ 血肉之躯对抗AI军团的残酷↓ ![]() 以及机枪怼脸轰的视觉冲击力↓ ![]() ![]() 才是终结者核心的视觉元素。 这些带着“血肉烧焦味儿”的意象,共同刻画了“终结者”的灵魂内核。 卡梅隆的科幻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 ——强烈的真实感。 丰富的细节建设,使电影中的世界无限接近真实。 ![]() 卡梅隆出生于安大略省的一个中产家庭。 有一位电子工程师父亲和艺术家母亲。 从小就在家乡办画展、写科幻小说,还带着小伙伴亲自动手做抛石机。 这些经历,使他后期能从容的掌控电影中"工程技术"与“艺术审美”两股力量。 ![]() 作为导演,卡梅隆并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 他的电影特效技术,是在南加州大学的图书馆看资料自学的。 他的剧本,是休学后一边开卡车赚钱一边抽空写的。(难道这就是《终结者》里总有卡车出现的原因?) ![]() 他的第一份电影工作,是为卡曼工作室1980年的影片《星空大战》制作特技模型。 卡梅隆是少有的特技设计出身的导演。 所以,他的电影不仅特技制作占比很高,还总能带来颠覆性的技术革新。 比如启蒙了水下特技设计的《深渊》,还有史无前例的3D电影《阿凡达》。 ![]() ![]() 手握着前沿的特效技术,制作预算几乎无上限。卡梅隆却从不在电影中“刻意炫技”。 他始终认为,特技是为了塑造电影真实感而存在的。
![]() 科幻定位的《终结者》,讲述的是一个因果相依的预言故事。 电影的理解门槛并不低,却能轻而易举的让观众相信并沉浸其中。 依靠的是电影中多角度的「信息量」与处处呼应的「真实细节」。 ![]() 在“终结者宇宙”中,每个关键人物的设定都与故事背景紧密结合。 1984版《终结者》拍摄时,阿诺德·施瓦辛格本想饰演来自未来的正义战士——凯尔。 也就是反抗军领袖约翰·康纳的老爸。 与卡梅隆讨论剧本时,施瓦辛格认为: “饰演终结者的人,必须要明白自己是台机器。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表现出感情。” 卡梅隆看着眼前像推土机一样强壮的州长,反问道:“为什么你不来饰演终结者呢?” 施瓦辛格:??? ![]() ![]() ![]() ![]() 于是,T-800面无表情杀人的压迫感。 以及施瓦辛格的大胸肌。 一起组成了影迷们难以忘怀的回忆。 ![]() ![]() 无论是T-800、液态T-1000、还是在《黑暗命运》中出场的REV9。 终结者系列中,机械杀手最可怖之处,并不在于形态或战斗方式,而是 ——无休无止。 ![]() 人类创造机械伊始,就赋予了它们牢固、耐用、长期稳定运转的能力。 要求他们勤勤恳恳的服务于人类。 当这种能力反过来用于追杀创造者时,「技术反噬」的警告意味就愈发浓厚。 ![]() 《黑暗命运》中的新一代终结者REV9。 面对非猎杀目标,笑容温文儒雅,分分钟讲个小荤段子给你听。 ——这让他执行任务更有隐蔽性。 ![]() 除了液态本体,还能分身、化形。 ——这让他的战斗方式更灵活。 高性能、运行简洁、出错率低,REV9是标准的「AI眼中的机器人」。 ![]() ![]() 《黑暗命运》中另一个带来惊喜的角色,是穿越过来的改造人格瑞斯。 这个“非典型”女主,身高足足178cm。 平胸,短发,方脸。 长手长脚,一身腱子肉,打仗凶狠。 ![]() 绝对忠诚,且冷漠。 她眼中只有任务对象,对同行的莎拉康纳抱有敌意,甚至见死不救。 行走于生死边缘,有随时牺性性命完成任务的觉悟。 ![]() 不需要过多镜头来描述末世未来有多残酷。 这个半机械女战士,已经包含了足够的信息量。 ![]() 为了拍摄《黑暗命运》,卡梅隆还把自己的前妻请了回来。 63岁的琳达·汉密尔顿,也是初代莎拉康纳。 她与施瓦辛格在木屋前重逢那一幕,虽是仇人相见,我却品出了点“一眼万年”的味道。 ![]() ![]() 丧子之痛,剥夺了女战士心中仅存的柔软。 意外得子,也让机器T800逐渐理解了人类的情感。 是仇人,却也是对方彼此生存下去的动力。 ![]() ![]() 电影中有很多「致敬镜头」。 比如那句“I will be back”。 又比如T800眼中的红光和墨镜。 当昨日重现,相同的场景,角色却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卡梅隆用了三部电影,塑造出这两个角色的人物弧光。 莎拉·康纳↓ ![]() ![]() ![]() T-800↓ ![]() ![]() ![]() 人类和机械人,从不同的起点相向而行,用一生的时间在晚年相遇,彼此理解。 35年过去,它眼里的红光终于变得温柔。 ![]() 电影的高光时刻,其实在片尾。 关键信息隐藏在T800即将熄灭的界面里。 真的,特别催泪。 为了人类的未来,你和所有人都在拼死保护她。 只有我保护的是你,一直都是你。 ![]() 每部《终结者》,都以T800的消失结局。 作为反派被销毁↓ ![]() 怀着对约翰的眷恋自毁于熔炉↓电影天堂 ![]() 只有这一次。 T-800,终于完成了他的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