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土保持(五十七):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gymrlwu78v8b0h 2020-07-24

秉着“为水保,做贡献”的想法,和大家说说水土保持的故事,欢迎交流,欢迎讨论!

今天说一说: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01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farming measures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在水蚀和风蚀的农田中,采用改变小地形、增加植物被覆、地面覆盖和增强土壤抗蚀力等方法,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改良土壤、提高产量的农业技术方法,又称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

概述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在中国约有3000~4000年的历史。甲骨文中已有字。圳是农田中开出的小沟,沟间有垄。据《汉书》记载,后稷始圳田,是初期的沟垄种植法。西汉时推行了沟垄互换的代田法和类似坑田的区田法;春秋时已有较正规的作物轮作和复种;汉代已注意间作套种,魏晋时出现草田轮作制,隋唐直至明清,逐渐注重精耕细作,发展套耕、转耕、深耕和轮作、间作复种,增施肥料,提高单产。到了现代,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不断完善,有更高、更全面的发展。中国有2/5的农地面积分布在山区,大多是坡耕地,还有许多风沙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其中除部分退耕造林种草外,其他较缓坡地都要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一些坡地修成梯田、条田等水土保持坡面工程后,仍需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农业技术。在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坦桑尼亚和智利等国家,在坡度较缓的耕地上都大面积采用等高耕作、沟垄耕作、草田轮作、带状间作、地面覆盖、免耕少耕等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对于防止水蚀和风蚀,提高作物产量,收到显著效益。

种类  主要分4

(1)改变小地形为主的耕作技术。有沟垄耕作坑田新式圳田沟垄耕作包括垄作区田、水平沟种植(即套犁沟播)、平播培垄、中耕换垄及水平防冲沟等,都以垄沟蓄水保土。坑田,也称区田、掏坑种植、大窝种植,种植坑等高成行,上下交错,坑的形状有方有圆,多施肥料,每坑多株密植,蓄水增产作用很大。新式圳田是在古代圳田、区田的基础上改进成的新方法,通过耕翻、结合深挖、培埂、增肥,形成0.6m~1.0m宽的窄小梯田,以田面保持水土,类似的还有蓄水聚肥耕作及抽槽聚肥耕作等。

(2)增加植物被覆为主的耕作技术。如间作套种混种等高带状间作以及改休闲轮荒制为草田轮作等,用以增加植物覆盖度或被覆时间,防冲防风,保持水土。

(3)增加地面覆盖物为主的耕作技术。如保留残茬用秸秆、地膜(地幕)或砂卵石(砂田)等铺盖地面,增加降水入渗,防止土肥流失及土壤水分蒸发,多可增高地温,有利种苗发育生长。

(4)增强土壤抗蚀力为主的耕作技术。用免耕少耕等方法,不翻少翻表层土壤,或结合深翻、增施肥料、翻压绿肥等方法,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增强土壤抗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作用  各种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都有拦蓄径流,减少冲刷,防风挡沙,改良土壤,增加产量的作用。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一般年雨量条件下可减少径流50%~80%,减少土壤冲刷50%~90%。在南方丘陵区,减少径流50%~70%,减少冲刷50%~80%。在东北风蚀为主地区,可保持土壤71.0%~93.0%,使土壤水分深度增加1倍。经耕作治理的农田中,由于土壤中氮肥、磷肥、钾肥、有机质及水稳性团聚体增多,孔隙率增大,贮水层加深,一般可增产粮食20%~50%,有的可达1倍以上

~~~~~~

来源:《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土保持分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