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读王维

偶从书架上抽出蘅塘退士所编<<唐诗三百首>>,对所选诗篇作了一个统计,发现王维的诗有27首,只比杜甫少6首,比李白还多5首。由此可见王维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
王维一生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而尤以山水诗见长。他的诗清新淡雅,读之让人赏心悦目,是一种艺术享受。其中,那首<<山居秋瞑>>堪称传世佳作。诗曰: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尽,
王孙自可留。
字里行间,让人深感山野雨后的秋意、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响、竹溪浣女的笑声、小船穿荷的荡漾。这一切,是那么自然和谐,如一首清新优美的小夜曲,如一幅淡雅灵秀的山水画。王维一生钟情于山水,常常亦诗亦画,以画配诗,以诗作画,用自已的诗心和画笔,抒发对大自然的无限感情。所以,后来的苏东坡在读了王维的诗画之后不无赞叹地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是盛唐山水诗人,历代诗评家已无异议。然而,不久前我在某报上读到一文,说王维是盛唐边塞诗人,其理由是他的那首著名的<<渭城曲>>,把该诗同王之涣、王昌龄的同题诗<<出塞>>合而为盛唐边塞诗"三绝"。其实,我以为<<渭城曲>>并非边塞诗。其诗原题为<<送元二使安西>>,诗曰: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据陈婉俊为<<唐诗三百首>>补注,此诗乃作者在长安为出使西域的朋友饯行而作,抒发的是一种惜别之情。这首诗一度被选入宫廷乐府,始定<<渭城曲>>,后因"阳关"句反复咏唱,又题为<<阳关三叠>>。当然,纵观王维的创作历史,他也曾写过一些反映边关的诗,如<<使至塞上>>一首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可谓千古名句。但是,就其整个文学艺术风格来讲,王维应当是一位山水诗人。
王维以山水诗见长,是由他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性格决定的。他一生生活条件优裕,没有李白的流离颠沛和杜甫的穷困缭倒,加之他性情豁达,内心淡定,把得失置于有意和无意之间,即使官至尚书右丞,仍是亦官亦隐,一心崇尚自然,钟情于山水之间。所以,他的诗是那么清新恬淡,是那么流畅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