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从制度演变看宋之后华夏文明的拐点
2020-07-24 | 阅:  转:  |  分享 
  
从制度演变看宋之后华夏文明的拐点1874年李鸿章在给同治皇帝的奏折上说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便是发生在清末民初的西方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冲击,
这次大变局让中国饱受屈辱,国民的文化自信受到重大冲击。中国从天朝上国变成蛮夷眼中的“东亚病夫”,这是一个积微成著的过程,事情虽然发
生在清末,这个锅却不能完全由清朝来背,也不能由儒家来背。其实,我们简单捋一下中国历史的进程,也就清楚了近代落后的原因。周代分封的原
因及影响周代制度是对商代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武王通过千里奔袭,将殷纣王一击致命,取得天下。取得天下的周人明白,庸、蜀、羌、髳、微、卢
、彭、濮可以跟着周人伐殷,如果形势变化,他们也会跟着新的头领伐周。商朝的情况是,各个诸侯国只是服从商王,却并不亲近商王,这也是周人
能够采取斩首行动的客观条件。周人为了防止同样的事情重演,将同宗、姻亲和先王之后分封各地,通过联姻将天下各个诸侯国连接为一个整体。当
然,推行分封制的前提是各个邦国之间的交流的加强和中央对邦国的控制性的强化。分封制的推行加强了各个邦国的文化认同,华夏文明开始走向统
一,文明内部的同质化得到加强。秦代郡县制额原因及影响秦代推行郡县制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历史原因,一方面由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各个
邦国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邦国的存在已经成了制约社会发展的壁垒,为秦代的统一提供了社会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邦国间发展的不均衡和力
量对比的失衡,使得大诸侯国有了统一天下的机会,正是在这个情况下,秦国统一了天下。秦代统一和郡县制的推行,顺应了社会潮流,加强了各地
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汉唐社会同质化的进一步加强从汉到唐期间,中国社会逐步从贵族政治向平民化过度,个人的命运逐步由取决于家
族血统到取决于个人努力。就治理系统来看,社会的管理者从世袭的三公九卿逐步让位于通过读书得到的各级官员,从官员选拔上看,从世袭制到推
荐制到隋唐时期的科举制,逐渐规范和公平。从秦汉到隋唐,中国社会逐渐平面化,均质化,制度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到了唐代,形成
了在皇权之下有效的权利制衡机制,三省之间互相制约,各司其职,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现代社会的
权利制衡机制与此类似。到了宋代经济繁荣,贸易交往频繁。随着贸易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政府的管理措施也在适应社会而做出调整。商品的
发展也刺激了技术的进步,宋代是我国技术进步最快的朝代。这一切,随着游牧民族的进入戛然而止。宛如一盆燃烧正旺的火,随着一瓢冷水的浇入
而化成了一缕青烟。元代社会的转折到了元代,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从唐宋时期的权利制衡变成了中书省管理,宰相位高权重,社会重新回到高度集
权的时期。社会上,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终止了社会同质化的进程,遏制了社会的交流。中国社会的进程在元代拐了一个弯。明清时期明清社会总
体上变得内敛,一方面延续了从元朝以来的集权,并进一步强化,明代废掉宰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强化了集权。另一方面继续和外界隔
绝,明清均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阻断了和外界的交流,中国社会的这种变化,是受到伤害之后的一种应激反应,就像一个人被人欺负过,对周围都
会有一种敌视的态度,这种态度影响了他和周围人的正常交流。明代末期,商品经济再次繁荣,相应地,思想解放也同步跟进,然而随着清军的入关
,中国社会再次按下了休止符。正是在这个时期,欧洲顺利完成了社会转型,从传统社会进入工业文明社会。中国却被历史抛弃了,既失去了独立转
型的机会,也放弃了交流学习的机会,被历史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为清末民初的苦难埋下了种子。很多人将中国的落后归罪于儒家,这是有失公允的
。就好像一个读书家的孩子从小饱读诗书,知书达理,然而遇到的不是读书人,是一伙强盗,被强盗毒打一顿之后,从此将一切罪过归之于读书,认
为都是读书的错。这种归因是错误的,我们应该责备的是强盗,该做的是向强盗找回公道,而不是放弃读书。1
献花(0)
+1
(本文系华夏文明七...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