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11月,冯唐联合一众艺术家,在北京国贸商城举办了一个展览——《冯唐乐园:一座有乐的园子》。 可能是冥冥中的注定,在一个多月之后,中国开始爆发新冠疫情,子鼠年的开端,华夏大地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狂欢,骤然按下静止键。在巨大的落差前,很多中国人开始不约而同地思考冯唐在他的展览上抛出的问题:当物减到能再减,欲念忘到能再忘,剩下的你是你的哪个部分? 世间的人总是如此,若是没有重大的天灾人祸逼自己一把,总是习惯性地将最真实的自己和最心底的想往压在最深处,假装它不重要,也假装它不存在。偶尔百忙之中得闲,夜里台灯之下,它们会突然冒出来,让你怅惘一阵,最后又被你压下去了。 2 可能我们都会觉得很玄,尤其是这些人性和艺术的东西,但是冯唐在“一座有乐的园子”里,把它描绘的很通俗易懂。 所谓园子,就真的是日常生活的园子,它展现的是在卧室、餐厅、厨房、客厅、院子等等场所的生活场景与人之欲望承载。 入口处,是艺术家杨凯的灯光装置,以梁思成手绘的佛光寺为蓝本的一栋建筑外形。这是在提示这座园子的外形,一座传统建筑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宅子。餐厅里是曲水流觞,书房是抄诗处,卧室里情欲绽放…… 冯唐说:纯文学要解决人性中的某种困扰,对我来说,最自然的入口就是跟身体底层需要相关的欲望。 什么是“跟身体底层需要相关的欲望”? 看过冯唐某些作品的人,可能要往一些中国世俗文化禁忌领域发散想象了。但是,这一次不需要我们寻找答案,冯唐早在2007年给出了答案。 3 北京老城,后海以西,恭王府以北,沿着一条窄窄的胡同,一直向前,可以到达胡同里唯一一户朱门高墙的四合院。 这个院子最早属于一个银行家,后来几经周折,在2007年,冯唐将它买了下来。想要知道这个院子什么样,可以看看冯唐的一篇文章《我心目中的理想房子》。 在这篇文章里,详细列举了冯唐想要的房子的样子:要有庭院,最好庭院里能有小动物出没,还不避人;要有自然风景,让自己能自己与自己对话;要有公园,可以运动;周边要有有意思的店,可以偶遇有意思的人…… 最重要的是,附近要有朋友。一生中,除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剩下最重要的就是和相看两不厌的人待在一起。 如果你有心,就能发现,冯唐的文章写在他买房之前。 也就是说,冯唐先有了想过的日子的模型,然后用工笔画在心里细细描绘出承载这些日子的容器,最后按图索骥。 4 冯唐,是作家、诗人、编剧、主持人,每一个角色都游刃有余;冯唐,是张海鹏,是协和医学博士、前麦肯锡咨询全球合伙人、前华润医疗CEO、中信资本PE高级董事总经理,每一个角色都令人欣羡。 这样一个流光溢彩的人物,有最具世俗意义的成功,也有最具浪漫主义的知名度。但是兜兜转转,他内心最深处最理想的“日子模型”,与你我并无二致。 其实也并不单是冯唐,中国人都有一种院子情结。 梁思成曾经说过,中国人有一个情结,只要拥有自己的一个小院就是真正有了着落。 林语堂也在我的愿望当中写到,我要我要一块小院长,不要有遍铺绿草,只要有泥土,可以让小孩板砖弄瓦,浇花种菜,喂几只家禽,我要房屋附近有几棵参天的乔木。 这种情结,若是溯源,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密不可分。中国人的空间,讲究天、地与四方的和谐,在中国人眼中,天、地、人是一个整体,人永远不能离开自然——这“天人合一”精神的最佳体现就是院子。 自古以来,院子这种东西,也是有产阶级才能拥有的,所以,一所院子,代表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不用为五斗米折腰,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生状态。 在中国风风火火的城市化发展当中,我们一度丢掉了自己的院子,一栋栋楼房最初的名字叫“洋房”,顾名思义,是海外的舶来品。 我们也一度将自己割裂开来,住在楼房里,为功名利禄奔波劳碌,没有的想拥有,拥有的想要更多,螺旋上升,永无尽头。 至于奔波劳碌的初衷——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停下来享受生活,则不知道遗失在了哪里。 5 幸而,有人提醒你。 青岛阿朵小镇,由融创打造的首个高端目的地文旅度假小镇内,就有这么一所归山小院。 出发,走一走溪水潺潺与花海马道,在骏马造型的河畔花海慢行2公里,听原生山地河流在脚下淙淙的打趣。 穿过稻田,体味稻穗由青至黄的时光滋味。看找到生活本真的人们,周围散落成一幅田园行乐图。 走入茶园,依山层叠,碧波覆盖;亲手采摘一撮嫩芽,带回院子,把山水间的宁谧幽境,煮成一壶入口的自然清香。 盛唐风韵的阿朵小小镇必然要去的,在街边小店淘一件有故事的物件,在唐风古韵的客栈里偶遇有意思的人。 最后,把来访的友人安置在安麓酒店。在藏马山间,与窗外的月牙湖打个招呼,就着藏马山蜿蜒 30 公里的层峦叠翠、山湖林泉,,聆听一段“白马夺长生不老之药隐匿山林中”的浪漫神话故事。 此时,你已经隐隐有了疲乏,转身回到归山小院。 建筑面积约76-93㎡的归山小院,总价在200万以内,用不算昂贵的代价,让人生中途,可以找回自己生活的初衷。 归山小院有个庭院,庭院不大不小,50平米左右,够种三两株果树,树下再摆一张原木桌,待到下次朋友来,随手丛树上摘下几颗杏子,谈天说地。 二楼的小院,拥有大尺度露台,摆上几盆绿植,放上大大的沙发,瘫在里面看书,被书困倒,被夕阳晒醒,午睡前的书都记到脑子里了。 最好是邀约三两好友,一个在庭院里种果树,一个在露台上放沙发,在院子里吃完水果,再一起在露台上看书。 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