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肃顺:汉族权臣崛起的推手,专门恶心满人和洋人,被两者联手剿杀

 思明居士 2020-07-24

肃顺是乾隆年代之后至咸丰年间,唯一清醒、明于知人且敢于做出应对的满族权臣。

作为宗室且身兼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以及协办大学士等的肃顺,几乎受到咸丰的完全信任。倦于政事的咸丰皇帝对他言听计从。这使得肃顺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肃顺是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等人的伯乐,不仅直接促进了这些汉臣的崛起,更自信地让这些汉臣走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

而对于日益衰败的满人阶层,肃顺却大肆打压,多方贬损。所谓〝抑满扬汉〞,是清朝开国后的第一次。肃顺试图对昏昏欲睡的旗人,进行一番强力改造。

肃顺不仅敢于向满人开刀,而且也敢于向列强施以颜色。他是对英法俄最强硬的权臣。对沙俄强签的《瑷珲条约》嗤之以鼻,称之为一纸空文。

肃顺本人亦非常清廉,作为一个几乎一言九鼎的权臣,他被抄家后,从他家搜出的银两竟只有区区20万两,不足和坤家资的五百分之一。以至于慈禧一时竟不知所措,不知如何给肃顺定罪。

肃顺:汉族权臣崛起的推手,专门恶心满人和洋人,被两者联手剿杀

爱新觉罗-肃顺

肃顺超越民族的眼光说明他对国家的忠心耿耿,并不仅仅是对爱新觉罗家族的。

但肃顺被杀看来也是一定的,他必然会成为满清保守派的第一个祭品。

他得罪的人太多,而且大多是显赫的既得利益群体。从满人到洋人、从慈禧到英俄,都对他恨之入骨。不是说他是被慈禧这个27岁的寡妇整死的,而是他被自己整死的。

为了改革沉疴,肃顺冲得太凶,难以收住脚步。不能简单地用〝情商太低〞来评价肃顺。乱世必用重典。肃顺用重典砸向满族权贵,为之后的〝同光中兴〞创造了条件。但因为同时把最柔软最没抵抗力的部位暴露出来,遭到政敌无情的撕咬。

他当然该死!

一:没有肃顺,就没有曾国藩左宗棠的崛起

太平天国兼以洋人掠边,满清摇摇欲坠。八旗绿营不堪的战斗力,使满清的虚弱暴露无遗。肃顺年少时曾在市肆斯混,对民情有深入了解。尤其对那些整天出入烟花、斗鸡溜鸟的旗人同胞,肃顺有着本能的反感。

一次,咸丰问肃顺:〝你认为旗人还能打仗么?〞

〝不能!〞肃顺说,〝他们除了溜鸟和抽大烟,什么都不会。〞

肃顺:汉族权臣崛起的推手,专门恶心满人和洋人,被两者联手剿杀

(图:咸丰帝画像)

如此,肃顺经常恶心满人,总是直呼其名,仿佛奴才。满人托他办事,贿络了也不见得有用,汉人托他办事,他却坚决不收也给人办好。

他常说:〝不能得罪汉人,他们笔厉害。〞

他求贤若渴。对于有才华的汉人,皆倾心结交。甚至不惜屈尊和对方结为异姓兄弟。

所谓的〝肃门六君子〞,如郭嵩焘、高心夔、王闿运、龙汝霖、李榕、黄锡焘等,都是当时名重一时的学者,一悉汉人。其中不乏一时难以出头的举人,因为没有中进士,只能在体制的边缘徘徊,都被肃顺纳入幕府。

曾国藩尽管在抗击太平天国运动中,一鸣惊人。但基于传统的满汉大防,咸丰始终没给曾国藩地方实权,甚至还派满人官文担任湖广总督,来监视曾国藩的一举一动。

但官文领导的绿营实不堪用,经常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肃顺于是建议咸丰,大力提拔曾国藩胡林翼等人。

终于两江总督有空缺。咸丰有意让胡林翼担任两江总督,让曾国藩接替胡林翼的位置,任湖北巡抚。

因为胡林翼比较圆通,和官文关系不错。曾国藩则和官文关系不睦。原因在于官文经常和曾国藩并肩〝行动〞,抢曾国藩兄弟的军功。两人成见很深。

官文自然常在咸丰那里道曾国藩不是,却对胡林翼印象不错。所以受官文影响,咸丰更愿意把胡林翼抬到总督位置。

肃顺:汉族权臣崛起的推手,专门恶心满人和洋人,被两者联手剿杀

曾国藩画像

但肃顺却极力推荐曾国藩。当时曾国藩担任有名无实的各类〝侍郎〞七年。侍郎看似中央官员,其实对地方无多少约束力。没有地盘的曾国藩常为后勤不力而苦恼。

肃顺认为调动胡林翼会对整个战局有不利影响。因为胡己熟悉湖北事务。应该给曾国藩一块自己的地盘,让他放手干。

为此,肃顺还给胡林翼去信解释。胡林翼和曾国藩本是好友。于是胡把这封信转给曾国藩。曾国藩大为感动。

担任了两江总督之位的曾国藩,第一次得到实权,有了地盘和雄起的筹码。这也是他大放异彩的开始。

曾国藩由此超过胡林翼,成为晚清中兴大臣之首。并称为神迹人物。什么《曾国藩家书》《曾文正公智慧》等等,后来在中国民间大卖。

所以,肃顺被诛后,曾国藩第一个站出来,谓〝此冤案,自毁长城也〞。于公于私,显然是发自内心的。

另一位汉人重臣左宗棠,因没考中进士,只能长期做湖南巡抚的幕府,无多少出头的机会。偏偏他又惹上了永州总兵樊燮,还踢了人家一脚。

但这个樊燮来头不小,他是湖广总督官文的亲戚。所以樊燮和官文联手告了一状,谓左宗棠为〝劣幕〞,差点致左宗棠于死地。咸丰要官文把左宗棠执至武汉,若有不法〝就地正法〞。

肃顺:汉族权臣崛起的推手,专门恶心满人和洋人,被两者联手剿杀

左宗棠剧照

左宗棠只是4品兵部郎中衔,樊燮官至二品。左宗棠踢骂樊燮,属以下犯上。所以,这件案子在当时影响很大,左宗棠几乎难有回旋的机会。

这个节骨眼上,一帮汉臣开始了对左宗棠的大营救。但最终拍板的,还只能是肃顺。

肃顺在听取幕僚高心夔、王罔运、龙汝霖等人的意见后,又敦促郭嵩焘组织人向咸丰写信陈情。肃顺从旁为左宗棠开脱。肃顺对咸丰说,湖南的事实质都是左宗棠在做,〝国家不能一日无湖南,湖南不能一日无左宗棠〞云云。

左宗棠从此受到咸丰赏识,官运享达,一飞冲天,短短几年就成封疆大臣。及至以后的西北伐回,收复新疆。他人生几乎所有的精彩,都与肃顺有关。

肃顺用汉臣,所谓用人不疑。完全超越了民族界线,以国家利益为先。咸丰去世前,整个清王朝共八大总督,外加漕运和河道两个总督。十个总督中,只有一个是满人,即两广总督瑞麟。全国共15个省的巡抚,也只有一个满人,那就是安徽巡抚英翰。

三:〝我们满人糊涂〞

唯才是举是肃顺的用人法则。他常说〝我们旗人胡涂〞,这是发自内心的,说明他非常清醒。

早年的满人,亦兵亦农,战可上马,休可耕田,英勇勤劳。经过数百年的演变,有了铁饭碗的旗人己完全蜕变成寄生阶层,除了溜鸟博彩看戏逛烟花里巷之外,不能为帝国的安全贡献任何实质的东西。而八旗在战场上的惨败,更加促使了肃顺对旗人的严苛。

肃顺除了不断减少旗人俸禄外,他主导的三大案,即科考弊案、户部宝钞案以及耆英案,全部顶格处理,小罪亦重判,给满族权贵重大打击,以至满官人人自危。

肃顺:汉族权臣崛起的推手,专门恶心满人和洋人,被两者联手剿杀

柏葰书法

例如科考案中涉案的柏葰,一级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相当于宰相。依历史惯例,他认为他不会死,皇帝会在最后一刻赦免他。临刑前,柏葰叫儿子带衣服食物在城外寺庙等他。他认为可能会被叛流放。但肃顺力主杀了他。

至于耆英,因为主导了一系列卖国条约,让一向主张对洋人强硬的肃顺很不爽,终于有了一个治他的机会,岂能放过。

细究起来,耆英案可大可小。他作为钦差大臣去广州同英法会谈。但基于以前闹过不快,英法不鸟他,且对他非常无礼。耆英一气之下折返京城,想和咸丰商量对策。

但那时又没有电话之类。这一通折返跑,要花很长时间,耽误〝军机〞,说临阵逃脱也不为过。但耆英能怎办,人家和他不来电,总不能热脸贴冷屁股吧!

耆英最终也被肃顺所杀。因为耆英是三朝元老,又是镶白旗统领。耆英被杀,对满人震动很大。

总之,象柏葰和耆英这样的重臣,依以往惯例,顶多是斩监侯,相当于现在的死缓。也就是在监狱呆一段时间,然后打点关节就放了。但肃顺不给二位任何通融的机会。连曾国藩都认为〝太严苛〞。

户部宝钞案,则牵涉到恭亲王的首席太监孟来喜,这个人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

所谓户部宝钞案,指的是咸丰年间进行的一次币制政革,贪官和不法商人在里面上下齐手。咸丰大怒。肃顺决定一查到底。包括恭亲王府和多个宗室涉案。

肃顺:汉族权臣崛起的推手,专门恶心满人和洋人,被两者联手剿杀

肃顺画像

但肃顺连恭亲王的面子都不给。最终有4人被斩,一个斩监候,数百商家和一些宗室被查。以至南北监狱都人满为患。

肃顺这一次,把恭亲王和多个宗室得罪很深。

关于整顿吏治,肃顺向咸丰建言九字方针,即〝严禁令,重法纪,锄奸宄〞。说肃顺打击满官是为了争权夺利,也应该有一定的道理。但肃顺对旗人的不满,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意,不排除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在里面。

每次直斥旗人,肃顺多以旗人不能为〝国家出力〞为中心意思。甚至建议咸丰完全取消八旗俸禄,让他们自食其力,以减轻国家负担,让族人警醒。

肃顺在打击旗人权贵的同时,却对底层旗人很关爱。在他所在的镶黄旗,他出银子,在旗人中设立〝翼学〞,又称〝旗孰〞,让基层旗人的孩子去读书。他常说,读书才能明理,不希望他们像父辈一样粗野。

这哪有半点打击旗人的意思?

可见,肃顺对旗人,也是区别对待的。他创立的〝旗孰〞,改变了满人中只有贵族才能读书的惯例,让许多满人都怀念肃顺。肃顺死后都祭奠他,称之为〝老师〞。

三:冒犯两宫,不屑列强,一身孤愤招忌恨

肃顺的执政风格,尽管意向明确,但过于刚烈,恃宠傲骄,天马行空。不大在乎他人感受。所以,除了满人,两宫太后和列强,亦对他不喜,甚至恨之入骨。

先说列强吧。肃顺对列强极其强硬。英法俄都不愿和他打交道,盖因为讨肃顺便宜太难,但又不得不和他打交道。

剧照:肃顺在领土问题上毫不让步

当时的沙俄乘英法联军入京之机,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署《瑷珲条约》,强行割走中国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俄使伊格纳切夫到京换文,要求肃顺签字承认该条约。肃顺拿出《尼布楚条约》样本,对这个条约进行逐一驳斥。谓奕山代表不了中央,他的签字无效,拒不承认《瑷珲条约》。

伊格纳切夫十三次上门找肃顺,软硬兼施。肃顺干脆把条约猛地往桌上一甩,言词十分强硬,暗示收拾完太平天国就来收拾沙俄。

伊格纳切夫愤愤不平,立即联系英法等列强,大造舆论,谓〝肃顺是与西方为敌的大坏蛋,多次声称把欧洲蛮夷赶出中国〞。

于是他们决定在清廷寻找盟友和代理人,把肃顺赶出中枢。

这个时候,恭亲王奕訢走进了他们的视野。

列强对奕訢的信任,首先和机缘有关。因为肃顺一行随咸丰逃至热河,京师就留奕訢掌握,兼负责与八国联军的外交。可见,咸丰不大信任这个弟弟,把恭亲王丢到这个看似不大安全的地方,肃顺也想借刀杀人。

不成想这却成就了奕訢。

奕訢开始也有点怕,毕竟摸不透洋人心事。但一接触,发现洋人并不愿杀人,只想要好处。奕訢于是尽量承认清廷和列强的条约。列强要的就是这个。这样,奕訢就和列强交上了朋友。他还有了一个额外收获,列强愿意帮助清廷镇压太平天国。

可见,恭亲王和列强的交好,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肃顺,一个不承认不平等条约的肃顺。

而且,没有列强的支持和鼓舞,奕訢并不大愿意对肃顺下手。

肃顺:汉族权臣崛起的推手,专门恶心满人和洋人,被两者联手剿杀

恭亲王

英国公使普鲁斯说:〝恭亲王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我们应帮助他获取最高权力,把皇帝从那险恶的党徒(肃顺)手中解救出来。〞

当恭亲王联手慈禧通过政变拿下肃顺后,普鲁斯毫不掩饰地说这是他们的〝功劳〞。他说:〝没有我们的说服工作,恭亲王下不了这么大的决心〞。

而在处决肃顺前,慈禧公示的肃顺〝罪证〞中,确有一条〝不尽心于和议,失信于各国〞。也呼应了普鲁斯的说法。

除了得罪列强和恭亲王之外,肃顺对两宫太后的冒犯,有的看似小事,但女人心眼本来就小。再说那个野心勃勃的懿妃(慈禧),咸丰在世时就经常插手政事,自然感觉肃顺挡了她的道。

但只要有咸丰在,懿妃就奈何不了肃顺。咸丰本人也对这个精力充沛的少妇有戒心。据说肃顺曾建议咸丰杀掉懿妃,以效仿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事,被咸丰酒后说出。咸丰可能是想以此来警告懿妃,这自然让懿妃对肃顺恨之入骨。

还有一些琐事,两宫感觉不受尊重。

在从北京逃奔热河的路上,只有皇帝享有一辆宝殿马车。其他人包括皇后和懿妃,都只能坐民间马车,又颠又硬。于是懿妃请求主管后勤的肃顺能给换俩好的。

肃顺:汉族权臣崛起的推手,专门恶心满人和洋人,被两者联手剿杀

慈禧

肃顺不悦,回呛道:〝你以为你是谁呀,敢凌驾于皇上之上?〞

懿妃咬牙切齿,一路和皇后咬耳朵,肯定没肃顺好话。她们吃得也差,天天豆腐之类。但听说肃顺天天和皇帝一起有酒有肉,却置自己和皇后于不顾。懿妃更加忿恨。

结语:

肃顺被杀,不仅在于他完全得罪了旗人高官,洋人和两宫太后,更在于他一向恃宠傲娇,不考虑后路。甚至在离开京师后,和所有的八个顾命大臣一起,把兵权都放弃了,以表明他们一心为国,没有私心。结果危险来临时,他们成了待宰的羔羊。

本来,八大臣中,肃顺掌京师侦察部队,载垣掌皇宫侍卫队,端华掌步兵统领,相当于九门提督。如果这些兵权不放弃,慈禧和恭亲王岂敢轻举妄动?

咸丰死后,肃顺又放两宫太后先行回京与恭亲王会合,自己从热河扶咸丰灵柩断后。这就等于把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交给慈禧们去发动政变。

被押上刑场的肃顺一路被旗人追骂,石头菜叶泥巴砸得他满脸不堪,血肉模糊。这就是他长期〝抑满扬汉〞的结果。

他一路破口大骂,誓死不跪。监斩官命人割了他的舌头,敲碎他的膝盖骨…

肃顺:汉族权臣崛起的推手,专门恶心满人和洋人,被两者联手剿杀

剧照:临刑前的肃顺

但慈禧和奕訢显然对肃顺留下来的一套政策和制度挺满意,〝杀其人而不废其策〞,汉人受到重用的政策亦保留下来。知名学者王闿运认为,〝肃顺之学术经济,迥非时人之论…皆肃顺一人之策,故能成中兴之功。〞

肃顺能以超越民族的眼光,重用汉臣。又以国家利益为先,不惜同列强撕破脸皮,俱显开明正气。

有人说,如果肃顺能活着继续执政,清朝的历史或许不一样,中国的崛起或许会提前。

这真不好说。因为肃顺在,洋人就不会帮清廷打击太平天国。是恭亲王和慈禧的存在,帮助了湘军淮军和洋人的联手。没有列强帮忙,清朝或许撑不过去。

还有,清廷拘禁和杀害英国等西方使节,是引起英法联军侵华的真接原因。肃顺应该参与指挥了对洋人的行动,对西方的强硬没刹住脚,这显然不符合外交文明。也说明肃顺对国际形势了解不够。

肃顺也许不算好人,但好人也不一定带来好命。历史很复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