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在重庆梁平区某小区里举行了一场伟大的婚礼:因为婚礼上“拜堂成亲”的主角是两个女人,如今已成为梁平当地的一段佳话,更在网上引起广泛热议。 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今有妹妹代哥迎亲。原来,新郎范飘和新娘龙金莲原定于7月14日结婚,结果7月6日收到归队通知,新郎立即回到高原执行任务。 这场没有推迟的婚礼背后,是新郎“若有战,召必回”,更是新娘深明大义送郎出征。新娘在接受采访时回忆,“第二天,我送他去机场,那天晚上他给我说了很多话,心里很愧疚。我那时候也有点懵,但还是想着让他好好去工作,就说‘我永远都是你的人,安心去部队吧’。” 殊不知,25岁的新郎在高原已经当兵7年,去年经朋友认识才认识远在300公里外奉节的新娘。如果没有紧急任务,这对新人现在应该在度蜜月,享受阳光和沙滩、美酒和咖啡,和绝大多数人一样的甜蜜生活。 和平年代,能有什么紧急任务让新郎推迟或者缺席婚礼?2013年芦山抗震救灾,正准备结婚的飞行员张尚年接到任务立即归队,他推迟了婚礼驾机出征。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因为执行重大任务,张尚年们无不舍小家,因为他和他们的身份不只是新郎,更是军人。 也许,平时大家看到妻子待产不能陪伴、推迟婚礼等新闻时,有人会觉得没有人情味儿。军人也是人,也有血有肉有家有爱有亲情,而且在把个人“生活质量”看得更重的时代,一些人甚至觉得这样的新闻乏味,见一个就吐槽一个。 堂妹替兄出征的新闻,最开始也有人吐槽,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样的事情。有什么天大的事要影响一个军人的婚礼,部队那么多人,离开他一个就转不了吗?不过很快,无力吐槽的网民发现,新郎服役的地方是我们关注的西部高原。 中印边境对峙已经超过1个月,印度大兵压境。没有耐心的人敲着键盘发送“为什么还不打!”这就是新郎紧急归队的原因。他和他的战友,正在做好一切准备。 若有战,召必回。只要穿过军装的人,都有豺狼来了举起猎枪的家国情怀。中印对峙紧张之际,离开部队不久的一批转业干部就在网上表决心:只要祖国需要,他们义无反顾归队。更何况还在服役的新郎,正在西藏服役的新郎。 新郎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而新娘却深明大义,婚礼未办就送郎出征,热泪盈眶的我们应该为她点赞!了不起的新娘,了不起的嫂子! 这一幕幕岂止发生在眼前,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刻,正是“替父出征”“送郎出征”“送子出征”,才让中国历经磨难永不倒。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 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志士王建堂出征前,他的老父亲给儿子的一面“死字旗”,一面用毛笔字写下“死”字的旗帜,鼓励儿子向死而生,为国捐躯,奋勇杀敌,马革裹尸。 一位将军在回忆“我的母亲”中写到,也正是这一次血的经历,震撼着妈妈那颗慈软的心,和家人商量后,妈妈毅然做出了送我当兵的决定。妈妈那天对我说:“小三,你要和二哥一样去当八路,不打走鬼子,日子没法过!”哪个妈妈不爱惜自己的儿子,她知道仅凭自己的儿子亦是沧海一粟,可是八路的队伍里不正是千千万万个母亲的孩子吗? 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从来没有不疼孩子的母亲,也没有愿意参加“一个人的婚礼”的新娘。如果印军执迷不悟,同样会有千万个父母、妻子“送子出征”“送郎出征”。 但愿新郎破虏大捷,归来仍是少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