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岁上北大,28岁当博导,30岁拿下全球大奖,本土科学家照样成功

 我爱你文摘 2020-07-24
17岁上北大,28岁当博导,30岁拿下全球大奖,本土科学家照样成功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的其它条件。——贝弗里奇

很多时候,世人都会追求美好,都会有过向往云端的想法,但是世人不得不承认那始终只会是一些少数人的博弈。而就在这些少数人的博弈的胜利者当中,也总有一些会让人感到特别的存在。

本文的主人公黄芊芊毫无意外的也是身处于这些少数人的博弈当中,但却有着和其他的优胜者不同的想法,放弃了原本可以出国留学的机会,本着对北大有着国内微电子专业最顶尖的师资力量和科研环境的自信留在了燕园。或许她并不是众人眼中的那种天才级别的存在,但却足够努力,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不出国留学也照样可以做出世界级的科研成就的北大才女。那么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支撑着她不出国也照样取得成功的呢?

17岁上北大,28岁当博导,30岁拿下全球大奖,本土科学家照样成功

锋芒初露

黄芊芊,1989年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的一个普通家庭,但是从小的成绩的优异,使得黄芊芊成为了当时众人眼中学神一样的存在,也成为了老师家长眼中的别人家孩子,成为了众人学习的一种榜样。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骄傲和自满而是一步一步的稳扎稳打的努力学习。

只能说上天总是不会去轻易辜负那些一直在奔跑的人,努力的人终究会被这个世界所温柔以待。在2006年,年仅17岁的黄芊芊参加了她人生当中的第一次大考——高考,而成绩的优异使得了她毫无意外的以高分考入了她从小心心念念的北京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微电子学系。而在后来或许是受心目当中对未来的诗和远方的影响,黄芊芊在到达北大之后,开始戒骄戒躁在这里度过了本科四年时间。

17岁上北大,28岁当博导,30岁拿下全球大奖,本土科学家照样成功

而就在本科毕业之后,黄芊芊并没有和其他的同学一样,受当时社会上盛行的留学热的社会氛围的影响而去选择出国留学,相反却选择了继续留在北京大学深造。在这里我们或许看到了黄芊芊做到了不改初心的态度。但更是因为她深信北京大学拥有着全世界最顶尖的科研水平的那种自信,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她最初的选择是对的。

黄芊芊读博的5年的时光匆匆而过,但是就是这匆匆而过的五年的时间,对于黄芊芊来说是荣耀的五年。因为在这五年里黄芊芊不仅做到了学业综合成绩排名第一,还做到了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北京大学学术十杰、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论文等多项奖励和荣誉。

17岁上北大,28岁当博导,30岁拿下全球大奖,本土科学家照样成功

还有后来由于其对微电子科学领域研究作出的突出贡献,其获得了入选中国“未来女科学家计划”的奖项。后来的黄芊芊由于获得这样一个极高荣誉的奖项,在二十八岁时,接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入职聘请她成为了微电子学系的一名研究员,博士生的导师的入职通知。

获得IEDM国际大奖

或许很多人都不明白IEDM到底是一个怎样比赛,而这个比赛到底有多牛。这个被誉为“微电子器件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创始于1955年,而这项奖项设立的初衷则是为了鼓励那些为微电子科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而设立的一种奖项,其珍贵性在于每一年在全球范围内的入选的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的提名不会超过三位。而黄芊芊则是2019年亚洲地区唯一一位获此奖项的亚洲科学家。或许看到这里会感到疑问,黄芊芊到底何德何能可以获此殊荣?

17岁上北大,28岁当博导,30岁拿下全球大奖,本土科学家照样成功

如果了解过黄芊芊的生平经历的话,就应该知道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她足够的有实力。或许在我们的传统的记忆当中科学家的样子不是年纪大,就是满头白纷纷才对。而不是像黄芊芊这样三十岁出头的样子。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这样一个看起来不那么老成的科学家,正在为国家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令骄傲的成绩。

例如她研制出的新机理超低功耗器件打破了国际上硅基隧穿器件的亚阈摆幅纪录,器件综合性能为国际报道中器件同类最高,相关成果被知名国际科研机构争相引用。后黄芊芊依靠此项研究与中国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合作。

研制了世界上首个基于12英寸CMOS生产线的互补隧穿器件集成技术。为中国的芯片制造技术带来了福音,使得了中国开始摆脱了一直以来芯片技术一直受到外国辖制的局面,中国科学技术开始领跑全世界。

17岁上北大,28岁当博导,30岁拿下全球大奖,本土科学家照样成功

小结

的确很多时候人们都可以拥有去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力,都可以去选择抓住那一次改变命运的关键的机会。但是很多时候事实证明你最初选择去放弃的事物,不一定就是造成你落后的理由。相反那是你自己本身对所处环境的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一种自我的不自信。

黄芊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于国家教育的一种自信心,她用自己的一生坚守初心来告诉世人他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国家。

17岁上北大,28岁当博导,30岁拿下全球大奖,本土科学家照样成功

人的一生的生命总是短暂而有限的,而将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那便是一个人的生命的意义所在。在黄芊芊身上我们更多看到一种对于国家的自信,对于民族的自信,以及对自己的一种自信。还有她身上所体现的那一种家国情怀。

或许我们会说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但如果接受了国家的教育和栽培,又不会为国家所用的话那也是一种枉然。但也只有像黄芊芊这样既爱国又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才配得上说是国家的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