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实,她不可怕……

 大秦笔记_文旅 2020-07-24

其实,她不可怕……

   社会戏言:存钱的,越存越穷;借钱的,越借越富!

   真实现象:“老百姓存钱,企业借钱,企业家和投资机构赚钱。”

   老百姓要的钱的安全性与保质;企业要的是钱的流动性与增值;企业家以投资者身份要的是权益最大化。

   存钱是要钱安全,借钱是钱不够用,投资是钱生钱。角色不同,主要需求不同,结果也自热而然不同。

   金融管理,是一个钱生钱的过程管理。一是这个过程合法,二是这个过程利润最大化,三是现在还要加上为实体经济服务或者说“产融结合”。


   我理解的“钱的流动”有三种主要方式:

   一是存入与贷出;

   二是借进与借出;

   三是投入与退出。

   分别对应了银行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和投资业务三种主要金融形式。

   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指标,利差最大化、投资回报倍数最大化和投资周转率最大化。


   银行把居民存款汇集起来,预提好提款准备金,剩余的钱就进行贷款,以赚钱利差。目前普遍的市场行情,利差在3个点以上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模式与银行是类似的,只是金融产品更加丰富。一是根据企业或个人的资产来设计产品,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流动的,也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把资产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变现,在变现的过程实现借进与进出。

   目前普遍的市场行情,借出年化利率在15个点以上,自有资金就会利润可观,若非自有资金,扣除借进成本,净利润也维持在3个点以上


   投资业务主要方式是以股权投资形式,享受分享权益的权利,或阶段性回报退出或长期持有。

   投资时,钱的来源,可以是私募汇集的钱,可以是信托计划里的钱,可以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钱,可以是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钱,当然更可以是一个有钱人的钱,基本上都以现金形式表现。

   也有非现金形式的,比如:渠道、品牌、专利、配方、团队等,但需要投资时,往往是缺钱的事儿。

   投资后,要求的是回报。一是投资回报率,一是退出倍数。前者适合长期持有股权,后者适合3—5年持有股权,或者以股权形式发生的债务关系。

   2017年2月官方发布的A股新上市公司或新三版挂牌数据中,PE/VC投资退出倍数在1—6倍,平均在2倍左右。

   当然一直持有者,待上市真正发生时,收益率达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在中国市场也屡见不鲜。3月上旬见到四川的周总时,他说投资这些年,一是最高退出是25倍,二是最长持有是14年。


   在这三种主要形式中,你拥有资金来源优势,或者资金出口(借出对象或方法)优势,均可以赚到利差或者说回报。因为你把钱当做商品在经营,肯定会有经营效益。若你既无来源优势,又无出口儿优势,那这个经营就好比一个产品既无渠道又无质量,怎么可能有品牌效益,怎么可能经营出效益?

   其实,金融不可怕,只是产品形式与产品种类很复杂,我们多了解她,接触她,也自然可以找到经营她的规律。只不过做钱本身的生意,受到的诱惑或风险会更大,一定是小心谨慎。

  ---博主“营销十年—秦”2017年3月1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