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关东军“肉弹十勇士”真相:被杨靖宇打成蜂窝,还能喊口号?

 战旗视界 2020-07-24

作者:慎独

在战争史上,一般把敢于牺牲看作是一支军队的优良品质。不过,有些军队在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最典型的便是日军。日本人对战死有着谜一样的崇拜,打不打赢不重要,战死最重要。因此,日军在作战时有不少主动求死的战法,比如日俄战争期间顶着俄军机枪大炮的“猪突冲锋”,如同野猪一样埋头冲锋,连枪都不开,就为了冲得快一点。还有“肉弹”攻击,即把士兵视作炮弹的一部分,让士兵与对方一起毁灭,其实就是当炮灰。

【准备冲锋的日军】

比如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日军报道“肉弹三勇士”的壮举,报道上说仨人平常就想着怎么死在战场,开战后,久攻不下中国军队的防线,仨人抱着一根爆破筒冲了上去,炸开了铁丝网,三个日军全部被炸死。为了渲染气氛,文章中还提到这仨人死之前还高喊“陛下万岁”。

实际情况是,三个人其实本不想死,而是被日军军官逼着去送死的。由于弹药不足,仨人拿的是装满炸药的竹筒,之所以被炸死,是因为制作时导火索太短,来不及逃跑。日军为了掩盖自己战前准备不足,把这仨人宣传成“肉弹三勇士”,忽悠一下不明真相的其他日军士兵以及国内民众。

【日本给所谓的“肉弹三勇士”立像】

在东北,日本关东军则包装出了“肉弹十勇士”,传得神乎其神。从1935年10月起,日本关东军针对东北抗联等抗日武装发动大规模扫荡,即“秋冬季讨伐作战”。日本《朝日新闻》以“飘雪的东边道血战详报”为专栏进行报道。1936年1月16日一篇报道的标题是“全身被打成蜂窝,为他们壮烈的末日垂泪”。简单总结一下全文就是,1936年1月13日,日军在桓仁县西部围剿抗日武装时,被抗日武装打破包围圈,日军追击过程中因为兵力不足,在后方养伤的13名日军带着26个伪军也加入了围堵。结果,这几个日军在路上被伏击,伪军一哄而散,13名日军中,2人带一个重伤员回去叫增援,剩下的10个日军向抗日武装发起冲锋,全部战死。

【东北抗联战士合影】

报道写得颇具煽动性,据说一名军曹“被打成蜂窝煤后向东方膜拜,高喊‘陛下万岁’”。10个人全部当场死亡,后方记者还能描绘他们死前的状态,这不是日军军曹还魂了就是记者见鬼了。第二天,日军增援部队过去,把打得稀巴烂的尸体收了回去,日军评论员还说,这是“皇军之精华”,并说他们是被杨靖宇的精锐部队消灭的。

【杨靖宇将军】

根据抗联第一军战史记载,当时杨靖宇率领的第一军司令部与第一师主力1000余人,确实在通化桓仁一带活动。当时杨靖宇率部从桓仁出发转移,不久被敌人发现,被发现的原因是战士撒尿时,尿在了埋伏的伪军头上,伪军见抗联人多,淋了一脑袋尿都不敢喊,而抗联战士考虑到一旦枪响就会吸引来大股日军,也没向伪军开枪,双方来了个好聚好散。不过这些伪军离开后,向日军报告了抗联的动向,日军立即派出携带火炮的一个中队与伪军追击。

【抗联战士雕像】

杨靖宇发现日军追兵后,临危不惧,派出小分队绕到追兵背后偷袭敌人。随后,杨靖宇带着部队和日军玩起了捉迷藏,日军在山里转得头昏脑胀,晚上就在快大茂子村休息。结果,当晚杨靖宇也来到了这里,发现里面住满了日军后,立即发起了攻击。伪军一触即溃,日军激战一夜后损失惨重,少数人趁乱逃跑。杨靖宇的部队缴获了1门火炮两挺机枪,还抓了几个俘虏。当晚战斗时,在后方因伤病留守的十几名日军带着20多伪军前去增援。还没等他们到达战场,被包围的日军就已经被击溃。但这些敌人并不知情,结果被抗联打了伏击,伪军跑得无影无踪,13名日军被200多名抗联战士包围。10名日军被击毙,剩下3个躲在灌木丛里侥幸逃生。

【制作炸药准备当肉弹的日军士兵】

此次追击,日军可谓是一败涂地,上千名抗联就在眼皮子下之前居然没发现,追击的部队被抗联伏击歼灭,损失惨重不说,火炮还被缴获,10名援军一头撞进包围圈被打成蜂窝。日军实在丢不起这个人,就把那10个援军包装成“肉弹十勇士”,反正抗联不会出来指出他们的虚假报道,打不过你还吹不过你吗?与上海的“肉弹三勇士”一样,东北的“肉弹十勇士”,也是日军为了掩盖自己战斗失败所做的夸大宣传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