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就这样在一幅幅画中,与内心对话、与孩子对话 | 亲子美术游学

 果妈阅读 2020-07-24
公众号回复“书单”
获取30个妈妈主题阅读书单

这是果妈阅读会员投稿文章的

—第152篇—

作者:莹丫儿

坐标:北京

2018年8月21日,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黄山脚下的黟县。来之前,我对这个地方一无所知,本着好学、求知(其实,是担心被孩子问倒,嘿嘿)的心态,去上网搜寻了一番,竟然大有来头

黟(yī)县隶属于安徽黄山市,是徽州六县之一,位于安徽省南端、黄山风景区西南麓。黟县因黟山(黄山)而得名,建置于公元前221年。

黟县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安徽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更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古村落,黟县又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桃花源里人家”。西递、宏村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成功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 

黟山是中国古代对黄山的别称。因为远远望去,黄山山色如黛且苍阔,故以“黟”为名。黟,黑之意。

我们是来进行一场美术游学的。大人、孩子各自为学。在这里的第一天晚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讲述了“为什么”而绘画,此后,进入正题,自选用材,闭上眼睛,感受脑海中的景象。

我个人的感受是,当我脑海中出现一副很美丽、兼具意象与具象的画面时,我的内心十分充盈,我知道,我找到了此刻的“自我”

就这样,我们入住了第一站——古镇客栈,在古色古香的古镇之中,这里一步一景,内心也是悠然而自在的。

夜深人静,进入了梦乡……

我们一行二十人,一半都是年龄相仿的孩子,正如预想的那样,孩子们把课程、把生活变成了“一地鸡毛”,但又时刻充满了欢笑,而作为家长的我们也是满满的接纳。因为我们深知,我们的“鸡毛掸子”或者“鸡毛毽儿”做起来材料丰富,那么,又有何不可呢?

第二天从早到晚都有课。身很累,心充盈。一天下来,我们进一步与自己的内心进行着对话。哪怕是一幅幅看似普通而稚嫩的写生,我们抛弃了技法之余,更注重表现自己的五官感受,因此,我们的画是有自己的内容的。而当其他观者从画中看出我们的意图时,那份内心的欣喜,是对自己绝对的滋养,甚至很难用言语阐述清楚。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的思维也一步步打开。绘画是自我思想的表达,其精进的过程是不断与内心对话的深入。因此,单就绘画本身而言,本无好坏优劣之分、正确错误之别,但绝大多数特别是儿童绘画机构,其实很难做到如此,即使她们“知道”,但难以“做到”。

确实,大势所趋,太多的家长要求“眼见为得”。我们自己也经历过。逃离后,许久小妞都走不出那个“正确”、“更好”的框框。到那里才第二天,我就看到她“迈”了出来。我深知这小小的一步,有多么的不易。我也看到了每次当她没有信心、无从下笔时,东燕在旁充满智慧的风趣而耐心的引导,并心存感激。

第三天。早起,推窗一看,门外竟有如此多的人看着这里!而用完早餐后下楼一看,何止如此!街里巷外,满满的都是来写生的学生们。还记得在来的第一天,看到学生写生,我跟妞说:“看,叔叔画的多好呀!”人家“叔叔”一瞪我,哀怨的说:“我才十八诶!”这天长记性了,走到哪儿,我的用词都是“大哥哥、大姐姐”。

这一天的上午,“妈妈课堂”不画画,而是在充分感受了一些名家名作后,走出去,在古镇里寻找自己心动之处

此时此刻,孩子们还在上课,我们如“游击”般听声辨位、机动处理、及时改向,终于走出大门,放风了片刻……但是,还没五分钟光景,掐指一算,孩子们也到下课时间了,于是一个个怂怂的回到客栈,接上娃,继续出发……也算是一段好玩儿的小插曲了。

本来,我们是三家小组一起行动的,逐渐开始,各自朝着所好去溜达开了。无意间,我们娘儿俩来到一个陶艺小店,店主奶奶十分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我原本担心时间不足——还没找到内心的“心动之处”呢!于是谢绝体验后走了,但是,走远了几步后,又心存不舍,于是又折返回来了。

果然,我们的“宝”,就在这里。

店主奶奶家后院的窑炉

这里,是陶艺实践基地,妞不仅亲手制作了陶器、画了瓷杯,还随着那位好客的店主奶奶来到了她家后院,亲自看到了窑炉。而我们制作的成品将在上釉烧制后快递回京。妞选的颜色将会产生何样的釉变呢?我十分期待。

当天下午,妈妈们只使用黑白色、粗细不同的线条,用写生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物体的状态,当然,还是会结合自己的感受。物品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花花草草、砖石竹架,每幅作品也是风格各异。

记得课堂上,老师在展示名作时介绍说,有位画家看似非常随意画的一幅全是圈圈的画,竟然卖出了一个亿的天价。我当场表示:这个下午,我就练画圈儿了!

而这一天之中,孩子们是如何安排的呢?

上午,他们是机器人主题。孩子们自然的衍生出了“西红柿酱很甜但不能吃的炮弹”、“可变轱辘可行走可加油万能脚”、“可挖钻石手臂(能借我一天么!就一天!)”等各种功能的机器人……

下午,从绘本《月亮的味道》开始,孩子们创造了自己的方法,去“够”到、触摸到月亮:超长电梯、火箭、弹簧、大炮……

孩子们的想象力,确实丰富。

晚间无课,大家一起乘车,去观看了大型剧目:宏村·阿菊。这,也是2018年我跟妞共同观赏的第27部剧啦!

这里,是斥资2.3亿打造出的超美场景,我不禁想起了丽江印象,很有异曲同工之妙。

整部剧依托了徽州文化的背景,将阿菊从选婚、出嫁到望夫、盼夫,最终欢聚的场景逐一呈现。

“银杏满地,古樟苦涩,轻抚愁眉。

看见水牛归来了,回家,一缕晚风吹乱了长发……”

回到客栈,以孩子们当天的作品展示作为一天的结束。其实,每一幅孩子作品后的故事,都是经由他们自己讲述后,我们才得知的。看似简单的画作背后,故事却一点都“不简单”。因此,每晚虽然很累,我们都很珍惜、也很享受孩子们的展示时光。给他们增强自信的机会,给我们拓展想象力的翅膀。

第四天一早,在房间里发现一只蜘蛛。我其实最怕的昆虫就是蜘蛛了,但还是鼓起勇气,跟妞说:“我们要不要请它帮我们吃点儿蚊子呀?”妞本来也有点害怕,听了这话后,特别开心、大声的告诉了蜘蛛,而且后来发现蜘蛛跑走了,还有点失望呢!

午饭后,孩子们玩儿着玩儿着,搭起了“人工防盗门”。规则是:路过者需要按照每个“部件”(每个孩子)的要求,在其身体的指定部位“刷卡“,方可通行。因为有四个孩子共同参与,因此若想通过此门,全部正确的情况下也要最少刷四次。我们笑称,这个防盗门,绝对是物美价廉且天下无敌、绝对安全,“动态密码”每次都不同,还无法窃取呢!

午后,我们娘俩再次出门去闲逛。一人买了一顶草帽,就这么一路逛到了一座小庙。妞发扬了一直以来踏实认真的“唐僧精神”,没有错过一个功德垫,一路拜了下去,包括各位门神、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十八罗汉一众,以及小庙的主仙——三圣龙女等。

午课后,又一次出门散步,恰逢村子里的祠堂开门了。跟着一群大学生的游学团队,我俩也混了进去,感受了下“徽文化”的精神,比如满堂不同时期的牌匾,比如脚下地砖组成的“回”字……果然不同凡响。

这一天,我们一直都在感受着色彩。孩子们也是如此。他们根据五味太郎的绘本:《巴士到站了》,创作属于自己的巴士主题。

这是我家小妞的画:

阳光普照的蓝天下,妞的双层巴士来到了终点站——上上站(“上”字是不到六岁的她,目前写的最好、最熟练的一个字),乘客可随着车内的小楼梯(在绿色区域)下车。汽车尾灯已亮,停靠完毕。

这,则是我的画作。我将整个画面都“玩儿”满了,依然意犹未尽,十分过瘾。

至今,一看到黄+蓝,我就会联想到绘本:《小蓝和小黄》中“小蓝”、“小黄”和爸爸妈妈团聚、拥抱时那句:“快看……他们变绿了!”

或许,这就是绘本的魅力与魔力吧。

第五天,在孩子们依依不舍之下,我们集体转战到了驿境·桂香园酒店。新的环境,新的酒店。这里与客栈的朴实风格不同,处处透着精致,当然,也不失自然。

我们其中几家更是住进了榻榻米房间,孩子们一进家门就惊呼喜欢,而我,再也不用担心妞会半夜骨碌着掉下床啦!

收拾好行李,来到庭院之中仔细观察,我发现这里的园林布置得非常用心,每一个榻榻米房的小院子都不尽相同——这还是小丽丽家儿子发现的。他开始时由于在小朋友家玩,后来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于是用心观察,发现了这个奥秘!是的,这几天,我们的门几乎都是敞开的,孩子们窜来窜去,家长们找来找去……

这一晚,是我们此行最后一节有教学内容的课程,而在课后,我们也对整个行程进行了复盘。第二天上午,是我们自由创作时间。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这几天的课程,浓缩了东燕、思颖两位老师两年以来教学的精华内容;而我们长期在果妈阅读群体的浸泡,凡事很好的接纳、理解,也让老师们感觉到了交流的顺畅。

当然,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不足。我们逐一进行着分析、头脑风暴更好的解决方案。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一切都将会有更好的呈现。

在这里的最后一日,美术游学进入尾声。

上午,我们在画中与内心对话,不断找寻心中的感觉。我自己更是三度完全推翻、重新创作。当那个感觉对了,心流来了,我整个人都感觉通透了许多——我被深深的滋养了。

三度创作之后,我的作品:《记忆》

这时,孩子们创作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四格漫画。还在东燕的带领下,在酒店的院子里藏了许多“宝”,而每个地点的每个“宝”,又是对下一个地点的指示。

彼此完成后,孩子带着我们去寻宝。真的非常有难度,如果没有小“导师”,我是一处都找不到的。

下午,妞无意午睡,于是我俩走进了不远处的古村——秀里古村。现在,这里是影视基地。

一生痴绝处,

无梦到徽州。

曲水流觞,岁月定格。

当我们推开每一道门,仿佛都能穿越回去,感知到当年的景、色、人。

这里人很少、商业味儿也不很浓厚。

在这样的当下,实属难得。

下图,据说是武林外传拍摄地喔!

晚间,我们集体举行了烧烤篝火晚会。

我们几个更是悄悄的准备了一个庆祝蛋糕、一本留言本子,然而,心中的感情其实根本无法诉尽……

当回到酒店,回味了我们彼此的作品展览,果妈把本子递到老师们手里的时候,大家都已动容……

这次旅途,小妞增强了绘画的信心,我则在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自己。

而在绘画中我也深刻的体会到,其实,面对那些我们不愿断舍离、割舍掉的物品,其价值并不在物体本身,而是我们赋予了它自己专属的情感故事。

这一切,仅仅只是个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