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与排序│乡村开发五大基本原则

 大秦笔记_文旅 2020-07-24
选择与排序│乡村开发五大基本原则
博观达智文旅 秦智勇
2019年11月

根据公众号“文旅小咖”的部分内容,以及结合自己做项目的实际情况,加上我们团队最近的一些思考,形成此文内容。
湖北省发布了每年10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重庆市也在打造18+2,浙江与江苏早已从试点到了示范、由尝试到了样板,面对振兴乡村和文化复兴,一个个乡村都将在现在以及未来的十多年发生根本的变化,百姓拥有文化自信,村村拥有产业振业,整体生态环境拥有宜居宜游的绿水青山地净天蓝田园美
我们团队最近在问:“中国乡村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关于乡村开发,其实在顶层设计与资源价值判断上,“博观达智文旅”的判断排序是第一,交通与区位价值;第二,是可以利用与开发的土地价值;第三,是现有自然生态包括人文主要内容可供旅游开发的价值;第四,是现有产业可供发展空间的价值。(关于这四点本期不进行分享)
今天分享《乡村开发五大基本原则》,主要是策划规划运营层面的内容

1
特色鲜明:保持地域、产业、生态、风貌特色
鲜明即优势,神似也要形似
①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
山水与人文,找到自己的特色点或优势点,并用这个特色与优势讲好故事。针对山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应体现“山谷”、“水乡”、“乡野”特色;针对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应体现特色“乡味”、“民俗”等地域特色。
策规划要点:一是独特性,要够明确,够特。二是变现形式的融合性,神似也要形似多用地方材料、符号,体现地域特色,注重整体格局和风貌的打造,格局自然,风貌整体和谐统一,体现特色。
②保持鲜明的产业特色。
乡村土地肥沃,农、林、渔等传统农业资源丰富、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应当把所在地的产业优势糅合进去,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或“农”,或“林”,或 “渔”,形成自身的特色产业。
策规划要点:一是选择,是精品产业还是休闲观光产业还是规模效率产业?二是融合,产业策规划与可合理使用面积规划结合,与产业链条上下游融合,与其他业态如文化旅游相融合;三是特色,与现有产业基础与当地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围绕独特和优势资源来集中发展。
③保持鲜明的生态特色。
美丽乡村的第一层需求就是“山青、水绿、地净、天蓝、田园美”,所以乡村项目的打造,必须符合“现代化生态农村”的建设目标,必须保证在乡村自然区的生态涵养,注重生态农业基地的开发及绿色产业体系、乡村生活体系的打造等方面,都能使乡村保持鲜明生态特色。
策规划要点:一是颜值;二是造型;三是自然,四是生态。景观多用自然,注重小品质景观和细节打造。如在环境设计、建筑设计、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循环经济等都要注入“生态”理念。

2
文脉鲜活: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
让文化图形化,让文化文创化
①提炼元素:所谓“原生性”和“鲜活性”,是指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项目地文化传统。
让文化图形化,让文化产品化,让文化文创化,让文化媒体化。——“大秦笔记”。这套流程可以确保这方面的工作不出差错,加上创意就可以出彩,让来到乡村的客人觉得有味道有意思有美感有享受。这方面,在国内博观达智文旅和博观达智品牌做的很优秀,他们有很多案例。
可供挖掘的乡土文化十分丰富,如纺线、织布、蒸糕、做圆子等生活文化,土布服饰展示、传统婚庆仪式等民俗文化,推铁环、踩高跷等游戏文化,等等。
②文化传承:通过故事传说、通过历史资料查阅、通过现有文化资源的梳理,找到与确定本埠乡村传承的主流文化,优先做好主流文化维护与打造,兼顾其他文化的点缀与延续。
对历史文化丰厚的项目地,应注重保护历史、传统文化,做好传承、挖掘文化要充分,形成乡村的文化认同。
③品质提升:文化品牌化,文化文创化。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系统打造,形成文化品牌,增强竞争软实力。
④重塑精神:对于文化资源匮乏或是新建的项目,应注重文化培育和打造,在现有建设的基础上发展,逐步形成自身文化特色。没有核心价值观的项目,没有文化内涵的项目,都只会红火一时而已。
3
三产融合:统筹区域产业规划保障发展动力
增收靠产业,增长靠品牌
① 一二三业融合:把农业、渔业、林业、商贸业,以及饮食等各类服务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全面策规划,选择适合项目发展方向的产业做强做大,逐步发育成为乡村发展的有力支撑。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及三产融合的带动作用,不仅仅做到一二三产的融合,还要做到农旅文商的融合
②现有产业升级:在现有基础上发展产业,不要凭空创造和引进新的产业。
升级的几个方面
“一个是品牌,持续的打造将产生消费信任和品牌溢价;
“一个是数字化带来的安全品牌和效率提升,通过适度的规模来降低成本;
“一个是融合发展,把不具备规模条件的产业散点发展成休闲观光与体验增值的融合型产业态势,同时没有规模也不用去说产业链的事儿啦。
                                                                        ——“大秦笔记””
③调整产业结构:结构的调整,其实是选择和排序。
选择自己的优势产业,选择自己的有较大发展空间的产业,兼顾目前市场引领的产业,结合本村本区域未来发展规划来确定自己的主导产业、明星产业以及个阶段主要盈利产业。
发挥人气与资源集聚优势,拉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完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构建合理的产业集群,打造竞争优势,扩大产业影响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4
宜居宜游:留住生产力,扩大消费吸引力
既要引人来,又要留住人
①挖掘旅游题材:乡村项目的开发建设,文化是核心,产业是根本,而旅游不是核心目的,但拥有一定的旅游功能作支撑,乡村发展将会更有生命力。可将山水风光、地形地貌、风俗风味、古村古居、人文历史等作为旅游题材。
②打造共享配套:乡村项目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除了满足基础生产、生活需求以外,还应做好三个服务:
注重服务社会事业。设施建设要与镇区结合,共建共享,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整体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注重服务经济发展。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体系,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成为整合资源、集聚创新、特色产业的“新载体”。
注重服务周边村民。统筹布局、互联互通,完善补足城乡服务设施体系,促进服务设施向周边农村延伸。
③留足发展空间:对接区域市场需求,尤其大城市周边,旅游产品策划考虑外溢的功能需求。
要有全域旅游的概念,最起码要有产品线串联的思路,各具特色,分开布局,动线串联,增强游客体验与时间占有。
总之,从道路、交通、环境、建筑风貌,到功能布局、各类设施,从休闲、娱乐,到餐饮、商贸,在充分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外,一切要从打造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思路出发,精心打造,务显“特色”,使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成为乡村赖以发展的产业之一,为乡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
5
活力构筑:聚集人气,防止空村鬼镇出现
靠业态引流,靠内容引流
①打造活力型街区:城里叫社区,乡村叫街区。
小吃一条街,哪里都非常需要。吃住行游购娱,吃排在第一位呢!
艺术街区,小规模也要有。不管氛围差,你得开始有。谁叫现在的年轻人,好这一口儿呢?加之艺术大咖们,也想有个合适的地儿聚集,就看你敢不敢去请他们来,就看他们来了后感觉如何,重要的是要粉丝哟!
所以要结合棚户区改造等,打造一些有活力的早餐、夜宵、娱乐街区等受大众欢迎的有活力的街区。
②提升冬季的活力:北方地区项目选择考虑弥补气候条件等因素,积极发展全季节旅游,增加冬季项目。南方的冬天呢,选择性做做户外拓展或康养类的小项目,至少在乡村要有这样的场地和场景。待形成街区后,就策划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动动更健康!
③注重夜经济打造:增加夜晚的商业和文化活力,打造具有魅力的夜色景观,增加乡村夜生活、夜消费活力。
乡村的夜生活就是你家长我家短的唠嗑,就是三五好友能居在一起喝喝小酒唱唱民歌,就是住在民宿里喝杯茶看会儿写几行文字,就是......
我的意见是:乡村夜游,谨慎选择!
<本期分享结束>
——“大秦笔记”2019年11月6日于重庆

喝一杯茶,唱一首歌,写几段文字,拍几张照片,录一段儿视频。我就是“大秦笔记”(秦智勇wx:marketingqzy),来自重庆博观达智文旅,行走与中国景区和美丽乡村。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愿意分享、等你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