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2.维生素D.

 一叶绿地 2020-07-24

维生素D作用多多,是抗击细菌病毒的有力武器.

概要介绍:晒太阳、服用补充剂200国际单位维生素D(老人和儿童加倍)、动物内脏、鸡蛋黄等的有利身体健康。维生素D的功能有:逆转心血管系统损伤的能力保护心血管系统;防癌症(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防糖尿病,防高血压,改善情绪,精神疾病;防多发性硬化;有利钙磷吸收,防佝偻病和骨质疏松、有效预防蛀牙;降低女性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维生素D能够动员人体细胞分泌一种“抗微生物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类似广谱抗生素的作用,能够摧毁病毒的包膜,对抗细菌病毒,如抗击呼吸道病症-感冒、流感、肺炎;保护肾功能;提高促排妊娠率和活产率;预防学生近视;有利肠道菌群正常;预防肥胖体重发生而减重等。

维生素D阳光维生素”.  美国科学家一项为期40年的研究发现,每天服用一剂维生素D能把罹患乳腺癌、结肠癌和卵巢癌的风险降低一半。阳光照射在皮肤上,身体就会产生维生素D,这部分维生素D占身体维生素D供给的90%.

癌症专家说,有关这种“阳光维生素”防癌作用的证据十分充分,公共卫生部门必须采取紧急行动提高人们体内的维生素D的水平。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缺乏维生D可能对身体极其有害。研究认为,心脏病、肺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老年痴呆、忧郁症、精神分裂症、便秘、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形成都与缺乏维生素D密切相关。

维生素D.     来源于“科普中国”.

维生素D(简称V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乃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一组结构上与固醇有关,功能上可防止佝偻病的维生素,最主要的是维生素D3与D2。前者由人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后者由植物或酵母中含有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维生素D的主要功用是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对钙和磷的吸收。肠中钙离子吸收需要一种钙结合蛋白,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可诱导此蛋白合成,促进Ca2+吸收,又可促进钙盐的更新及新骨生成,也促进磷吸收与肾小管细胞对钙、磷的重吸收,故可提高血钙、血磷浓度,有利于新骨生成和钙化。

此外维生素D还有促进皮肤细胞生长、分化及调节免疫功能作用。一般成年人经常接触日光不致发生缺乏病,婴幼儿、孕妇、乳母及不常到户外活动的老人要增加维生素D供给量到每日10μg(相当于400国际单位)。缺乏维生素D儿童可患佝偻病,成人患骨质软化。

食物来源以含脂肪高的海鱼、动物肝、蛋黄、奶油相对较多,鱼肝油中含量高。

维生素D(简称V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为一组具有抗佝偻病作用,结构类似的固醇类衍生物总称。最主要的是维生素D3(胆骨化醇、胆钙化醇)、维生素D2(骨化醇)。膳食中维生素D主要来自动物性食品如鱼肝、蛋黄、奶油等、摄入后在胆汁存在情况下从小肠吸收,以乳糜微粒形式运入血中,在肝、肾、线粒体羟化酶作用下转变为1,25-二羟基维生素D3,具有生物活性,可刺激肠黏膜钙结合蛋白(CaBP)合成,促进钙的吸收,促进骨质钙化。人体内胆固醇衍生物7-脱氢胆固醇贮于皮下,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变为胆骨化醇,为内源性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的吸收。

VD是类固醇的衍生物。为白色结晶,溶于脂肪,性质较稳定,耐高温,抗氧化,不耐酸碱,脂肪酸败可使其破坏。动物肝脏、鱼肝油、蛋黄中含量丰。婴儿、儿童、青少年及孕妇、乳母每日需量为400 IU(国际单位。缺乏时成人易患骨软化病,小儿即佝偻病。如血钙下降,会出现手足搐搦、惊厥等,对牙齿的发育也有关系。维生素D摄入过多,可引起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等。

VD的来源.

维生素D都是由相应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来的。维生素D原是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维生素D原B环中5,7位为双键,可吸收270~300nm波长的光量子,从而启动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而最终形成维生素D。如果维生素D原为麦角固醇,则光照产物是维生素D2,如果维生素D原是7-脱氢胆固醇,则光照产物是维生素D3。维生素D2又名麦角钙化醇,主要由植物中合成,酵母,麦角等含量较多。维生素D3又名胆钙化醇,大多数高等动物的表皮和皮肤组织中都含7-脱氢胆固醇,只要阳光或紫外光照射下经光化学反应可转化成维生素D3。维生素D3主要存在于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脱脂牛奶、鱼肝油、乳酪、坚果和海产品中。两种维生素D具有同样的生理作用。人体的维生素主要由人体自身合成和动物性食物中获得。食物摄入后被胆汁酸溶解后才能吸收。

提示: 阳光和人体健康并非无限制地成正比例关系。过度的紫外线照射会引起光致凝结,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使人反应迟钝,可诱发眼睛、皮肤、肺方面的疾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盛行的“日光浴”之所以未能在全世界持续流行,就是因为在日光浴的过程中,皮肤长时间遭暴晒,损害了皮肤组织,对健康有不利影响。有资料报道,皮肤癌的发生率,在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等国家都是非常高的,这显然与这些国家海滩多、人们喜欢日光浴有关。有专家指出,紫外线致皮肤癌的潜伏期可长达几十年之久,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是多年蓄积起来的,现在注意预防正是为了将来的健康。).

维生素D3特点.

维生素D是无色晶体,溶于脂肪,脂溶剂及有机溶媒中,化学性质稳定,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耐热,不易被氧化,但在酸性溶液中则逐渐分解。维生素D水溶液中由于有溶解氧而不稳定,双键还原后使其生物效应明显降低。因此,维生素D一般应存于无光,无酸,无氧或氮气的低温环境中据实验,在130C条件下加热90分钟,其生理流行性仍不被破坏,但在酸性条件下则逐渐分解破坏,一般食物烹调加式样过程中,不会损失,但脂肪酸败时可以引起维生素D3的破坏。

维生素D3缺乏

VD缺乏症:在生长发育期由于维生素D缺乏使骨骼钙化障碍而影响骨成长的病变,即佝偻病。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由于接受日光照射太少,皮内7-脱氢胆固醇不能合成维生素D,或食物中含量太少,又或因早产、先天不足,肝肾功能发育不全或有肝、肾、消化道疾病,也可能因摄入钙、磷太少,或磷多钙少而致成。初有食欲不振,易哭、多汗、枕秃,以后颅骨软化,前囟关闭延迟,牙齿萌出间隔长,齿列不整,有肋软沟(2岁以内小儿因肋骨软化、鸡胸、胸廓内陷呈现沿胸骨下缘水平的凹沟),串珠肋(肋骨骺端肥大,可触到圆形隆起),手镯(桡骨尺骨骺端肥大,呈圆形隆起),O型腿或X型腿,易生骨折,血钙低。妊娠、多产妇女、体弱多病老人可有骨软化症,有骨痛、肌无力、脊柱弯曲、骨盆变形、骨压痛、自发性骨折等。可见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钙磷乘积<40。对婴儿应鼓励母乳喂养,儿童适当补钙及维生素D,争取多晒太阳。

维生素D缺乏八大症状:血液检查血清25-羟维生素D3判断维生素D是否缺乏,血清25(OH)D3值小于12 ng/ml为缺乏; 当25(OH)D3值 12-20 ng/ml为不足;当 25(OH)D3值大于20 ng/ml为正常。平时若发现有以下问题,也要怀疑维生素D缺乏的可能性:1、容易生病,如经常感冒。2、慢性疲劳,总觉得累。3、骨痛、背痛,关节疼痛,四肢无力。4、感觉抑郁,特别在冬季。5、易伤口感染炎症或感染炎症后不易好。6、骨质减少(骨密度下降)。7、掉发。8、慢性肌痛,感觉肌肉疼。

血清中怎样才算缺乏?不同的实验室有时会参考不同的标准,这里我给大家分享《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的意见。当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检测值小于20ng/mL则为缺乏,介于20~30ng/mL则为不足,研究维生素D的先驱霍利克教授认为血清25-羟维生素D3介于30~100ng/mL是充足不中毒。关于单位换算,1 nmol/L=0.4 ng/mL。   我个人认为,将血清25-羟维生素D3维持在40ng/mL比较合适,高浓度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可以使你不喝牛奶也不会缺钙。而且你要知道,有许多中国人都伴有VDR基因缺陷,意思是即便血清25-羟维生素D3充足,但细胞仍然接收不到VD信号。这些人只有让血清维持高浓度的25-羟维生素D3,才能给基因组发出正确的指令。你有很少晒太阳,或追求纯素,或年龄老了,这三种现象就要考虑补充维生素D了。

VD的生化代谢.

人们发现维生素D本身并没有生理功能,只有转变为它的活性形式才能成为有生理活性的有效物质。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有:25-羟维生素D3、1,25-二羟维生素D3、24,25-二羟维生素D3等,其中以1,25-二羟维生素D3为主要形式。膳食中的维生素D3在胆汁的作用下,在小肠乳化被吸收入血。从膳食和皮肤两条途径获得的维生素D3与血浆α-球蛋白结合被转运至肝脏后,首先在肝细胞内质网和线粒体中,经25-羟化酶作用,变成25-羟维生素D3,然后再在肾脏中混合功能氧化酶-1α羟化酶作用,变成1,25-二羟维生素D3,其活性比25-羟维生素D3高500~ 1000倍。然后在DBP转运蛋白的载运下,经血液到达小肠、骨等靶器官中与靶器官的核受体(VDRn)或膜受体(VDRm)结合,发挥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VD主要生理功能.

调节钙、磷代谢.  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肠内钙磷吸收和骨质钙化,维持血钙和血磷的平衡。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作用于小肠黏膜细胞的细胞核,促进运钙蛋白的生物合成。运钙蛋白和钙结合成可溶性复合物,从而加速了钙的吸收。维生素D促进磷的吸收,可能是通过促进钙的吸收间接产生作用的。因此,活性维生素D对钙、磷代谢的总效果为升高血钙和血磷,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有利于钙和磷以骨盐的形式沉积在骨组织上促进骨组织钙化。

促进骨骼生.  生素D3可以通过增加小肠的钙磷吸收而促进骨的钙化。即使小肠吸收不增加,仍可促进骨盐沉积,可能是维生素D3使Ca2+通过成骨细胞膜进入骨组织的结果。VD3的缺乏可导致钙质吸收和骨矿化障碍,引起佝偻病的发生长期缺乏阳光照射的幼儿,由于骨质钙化不足易使骨骼生长不良。单纯增加食物中钙质,如果维生素D3不足,仍然不能满足骨骼钙化的要求。但1,25-二羟维生素D3对骨组织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生物剂量的1,25-二羟维生素D3能提高成骨细胞活性,增加成骨细胞数目,超过生理剂量则提高破骨细胞的活。

调节细胞生长分化.  1,25-二羟维生素D3对白血病细胞,肿瘤细胞以及皮肤细胞的生长分化均有调节作用。如骨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新鲜细胞经1,25-二羟维生素D3处理后,白细胞的增殖作用被抑制并使之诱导分化。1,25-二羟维生素D3还可使正常人髓样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这可能是其调节免疫功能的一个环节。1,25-二羟维生素D3对其他肿瘤细胞也有明显的抗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如1,25-二羟维生素D3可使种植于小鼠内的肉瘤细胞体积缩小,使小鼠体内结肠癌和黑色素瘤种植物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对原发性乳腺癌、肺癌、结肠癌、骨髓肿瘤细胞等均有抑制作用。此外,1,25-二羟维生素D3还能加速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而后者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效应。1,25-二羟维生素D3可明显抑制表皮角化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分化,故推测1,25-二羟维生素D3对某些皮肤过度扩生性疾病可能有治疗作用.

调节免疫功能.  维生素D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是一种良好的选择性免疫调节剂。当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时,1,25-二羟维生素D3主要是增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强免疫功能,当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增加时,它抑制激活的T和B淋巴细胞增殖,从而维持免疫平衡。1,25-二羟维生素D3对免疫功能调节的机制主要有:①通过1,25-二羟维生素D3受体介导;②通过抑制原单核细胞增殖而间接刺激单核细胞增殖,促进单核细胞向有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转化。在防治自身免疫性脑机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Ⅰ型糖尿病和炎性肠病等有一定疗效。

1维持血清钙磷浓度的稳定 血钙浓度低时,诱导甲状旁腺素分泌,将其释放至肾及骨细胞。在肾中pth除刺激1位羧化酶与抑制24位羧基化酶外,还促使磷从尿中排出,钙在肾小管中再吸收。在骨中pth125-OH2-VD3协同作用,将钙从骨中动员出来。在小肠中125-OH2-VD3促进钙的吸收。从这三条途径使血钙恢复到正常水平,又反馈控制pth的分泌及125-OH2-VD3的合成。在血钙高时刺激甲状腺c细胞,产生降钙素,阻止钙从骨中动员出来,并促使钙及磷从尿中排出。小肠吸收磷为主动吸收,需要能量,钠、葡萄糖、125-OH2-VD3及血清磷低时(8mg%以下),刺激125-OH2-VD3 合成,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由于pth不参加反应,所以钙从尿中排出而磷不排出,从而使血钙略有上升,而磷上升较多,使血磷恢复正常值。

 2)促进怀孕及哺乳期输送钙到子体 1位羧基化酶除受血清中钙磷浓度及膳食中钙磷供给量的影响外,还受激 素的影响,停经后的妇女125-OH2-VD3浓度减低,易有骨质软化等症状。在怀孕期间125-OH2-VD3血浆浓度上升,哺乳期继续上升,断乳后母体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12425OH2-VD3之水平与之相反,怀孕期下降,断乳后恢复到正常。胎盘也有1位羧基化酶,在怀孕期间无肾动物也能合成125-OH2-VD3。乳腺也是125-OH2-VD3的靶组织,对乳中钙的水平直接关系,怀孕及哺乳期间母亲可从自身的骨中将钙输出以维持胎儿婴儿正常生长,维生素d供应充足者。

维生素D并非“越多越好”。维生素D的中毒剂量虽然尚未确定,但摄入过量的维生素D可能会产生包括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内的诸多副作用,并发展成动脉、心肌、肺、肾、气管等软组织转移性钙化和肾结石,严重的维生素D中毒可导致死亡。根据我国制定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在钙磷供给量充足的条件下,儿童、青少年、成人、孕妇、乳母的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及0—1岁婴儿的适宜摄入量均为每天10微克,65岁以上老人推荐摄入量为每天15微克(600国际单位);11岁及以上人群(包括孕妇、乳母)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每天50微克,0—4岁、4—7岁、7—11岁人群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则分别为每天20微克、30微克和45微克。

---延展阅读---

维生素D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的作用非常广泛。维生素D可以抑制细胞过度增殖,预防许多疾病。维生素D的作用不可低估,维生素D可以调节细胞的分裂分化以及免疫和炎症,维生素D可以给基因发出正确的指令以确保细胞能正常的工作和分裂,维生素D还能让免疫系统有条不紊地消灭病原体的同时也不至于误伤自己人。在胰岛细胞、活化T淋巴细胞以及前列腺等组织器官上,均存在维生素D发挥作用的受体,因此它具备内分泌激素的特性,有抗炎免疫调节促进细胞分化和凋亡的作用。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缺乏维生素D可能对身体极其有害。研究认为,心脏病肺病、肾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老年痴呆、忧郁症、精神分裂症、便秘、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形成都与缺乏维生素D密切相关。服用维生素D和钙防止更年期的女性体重增加,还会延长寿命。总的来说,维生素D缺乏的治疗和预防对于所有人群,尤其是妇女儿童的整体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人体的免疫功能主要有两种形式,适应性免疫固有免疫,前者是通过后天与病原微生物等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后者则是机体生来就有的一种免疫方式。免疫系统的预防、稳定和监视,离不开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的协调运作。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抗体的合成离不开维生素D的重要参与,维生素D的能够刺激机体的白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发挥功能,提升他们抵御疾病的能力。定期服用维生素D的人群,比不服用维生素D的人群免疫力更好,更不容易患病。

1.心脏病:维生素D可降低对胰岛素的耐受性,而胰岛素耐受性是导致心脏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维生素D可调节血压,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病和脑卒中发生风险。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可使心血管病患者早逝风险降低30%。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行也离不开维生素D的合理参与,因为维生素D有逆转心血管系统损伤的能力,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心血管系统免于硬化和堵塞,保持血管弹性和顺畅度。

2.癌症(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降低常见癌症的发生率,如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据认为,维生素D对调节细胞繁殖起到关键作用—癌症患者体内则缺乏这种调控机制。因此,通过防止细胞过度繁殖,维生素D就能预防某些癌症。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D的人患某些癌症的风险越来越高。这种现象意味着维生素D缺乏或许是每年数千患者因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和其他癌症过早离开人世的原因。这些科学家建议的维生素D摄入量是美国维生素D建议摄入量的2.5倍。

一般来说,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免疫和细胞凋亡异常有关,这就可以解释为何维生素D水平与患癌风险相关。肿瘤疾病可通过监测、补充维生素D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英国医学杂志》近日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血浆中维生素D水平与患癌风险呈负相关。也就是说,保证维生素D摄入充足利于防癌。日本东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完成的,针对14万人,进行了20年。结果显示,相对于血浆中维生素D浓度最低的那组,浓度最高的人群患癌风险下降了22%。其中,关系最密切的是肝癌,风险降低了55%。尤其是肝炎患者,高浓度维生素D组的肝癌风险竟然降低了80%。但目前临床上并未将补充维生素D纳入抗癌手段,两者间的本质关系还需通过更长时间观察、更多数据来证实。

事实上,缺乏维生素D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密切相关,而且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补充维生素D能打击多囊。缩短月经周期发表在《临床内分泌代谢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多囊女性每周补充50000IU维生素D3,月经周期可以从原来的80天缩短到60天。

3.糖尿病:Ⅰ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统会杀灭人体自身的细胞。科学家认为,维生素D可起到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他们认为,它也许能防止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宝宝1岁时摄入充足维生素D,未来30年患糖尿病几率降低88%。摄入充足维生素D可使患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33%,原因在于它也许能促进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补充维生素D能降低儿童糖尿病隐患。

4.高血压:维生素D为颈部甲状腺上的副甲状腺所利用。这些腺体分泌出一种调节体内钙水平的激素,钙则帮助调节血压,但科学家尚未完全理解这一过程。

5.改善情绪,精神疾病: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大概与出生前几个月的日照情况有关。缺乏日照可能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科学家认为,这会改变胎儿大脑的发育。维生素D可以维持情绪波动幅度,饮食中维生素D不足,可能会导致东亚抑郁症。患有中度至重度抑郁的女性在补充维生素D后病情有所好转,原因可能是维生素D能改善血清素水平,后者对改善睡眠、带来愉悦感非常重要。

改善睡眠规定,脑干区域的维生素D受体控制着我们进入和退出睡眠阶段的能力。维生素D已经证明可以调节动物的冬眠,但维生素D对人类睡眠的具体影响还未被认识到。不仅仅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许多类型的睡眠障碍都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而维生素D如此重要的原因或许是它和其它成分能合成乙酰胆碱,而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能让我们正常地“瘫痪”。

6.多发性硬化:缺乏维生素D会限制人体产生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这是维生素D3的一种激素形式,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它的缺乏可能提高患上多发性硬化的风险。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脱髓鞘疾病,为什么叫多发性硬化?这个词它有一定的来源,所谓多发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发,时间上的多发就是指该病一般具有复发缓解的形成,即该病主要表现为反复的发作。

7.佝偻病和骨质疏松:

维生素D,骨骼健康的首席保镖,让钙去该去的地方,不要去不该去的地方。钙这个东西,如果“呆”在骨头里就强化骨骼,对人体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从骨头中转移到其他部位比如血管、心脏瓣膜等,就引起冠状动脉钙化、大血管钙化、心脏瓣膜钙化等,导致心肌缺血等心血管损害,对人体就是有害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提及的维生素D缺乏,基本上指的都是佝偻病。维生素D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促进肾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以提高血钙、血磷的浓度;维生素D可坚固骨骼,预防儿童佝偻病和老年骨质疏松症。

由于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不足,导致无法正常的代谢钙元素和磷元素,进而影响机体骨骼的正常发育。少年儿童维生素D缺乏导致佝偻病,初期和急性期可以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患儿不活泼、食欲缺乏、易激动、睡眠不安、多汗(头部更明显)。由于血钙低,6个月以下的幼儿经常出现肌肉痉挛或手足痉挛等症状。骨骼变化与年龄、生长速率及维生素D缺乏程度等因素有关。颅骨软化多发生在3~9个月的婴儿,病儿出牙迟缓,牙齿的排列和发育往往不良。2岁以上病儿可见有鸡胸、肋骨串珠等胸廓畸形。能站立行走时则发生下肢弯曲,形成“0”或“x”型腿。严重的佝偻病患儿易发生骨折,X形腿、O型腿。

成人维生素D缺乏使成熟骨矿化不全,表现为骨质软化症,特别是妊娠和哺乳妇女老年人容易发生,常见症状是骨痛、肌无力,活动时加剧,严重时骨骼脱钙引起骨质疏松,发生自发性或多发性骨折。

维生素D作用于钙磷的机理: 1,25-(OH) 2 D3可与肠粘膜细胞中的特异受体结合,促进肠粘膜上皮细胞合成钙结合蛋白,对肠腔中的钙离子有较强的亲和力,对钙通过肠粘膜的运转有利。维生素D作用的最原始点是在肠细胞的刷状缘表面,能使钙在肠腔中进入细胞内。维生素D也能激发肠道对磷的转运过程,这种运转是独立的,与钙的转运不相互影响。对骨骼钙的动员:与甲状旁腺协同,维生素D使未成熟的破骨细胞前体,转变为成熟的破骨细胞,促进骨质吸收;使旧骨中的骨盐溶解,钙、磷转运到血内,以提高血钙和血磷的浓度;另一方面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样组织成熟和骨盐沉着。 

8.维生素D可降低女性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根据新的研究,维生素D可降低女性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研究人员说,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的重要性。

9.预防蛀牙:维生素D可以有效预防蛀牙. 先前的研究表明,摄入较高维生素D的老年人骨折风险降低。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

10.维生素D与肺关系。近年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维生素D缺乏可降低肺功能,并增加肺部炎症、感染和肿瘤性疾病的发生率。许多肺部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维生素D有关。肺部组织在人的一生中会经历修复和“改造”,由于维生素影响多种细胞的生长,它可能对肺的修复过程起到一定的作用

美国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内科助理教授Amr Marawan博士说;“我们的研究表明,更高水平的维生素D与更好的运动能力有关”。心肺功能较高的人更健康,寿命更长。研究还表明,充足的维生素D可能对肺健康很重要;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改善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抗击呼吸道病症,如感冒、流感、肺炎等。

11.肾脏与维生素D:近年来,维生素D被发现在体内参与了心血管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维生素D水平正常的人群相比,维生素D缺乏者更易患此类疾病。研究发现:

01、维生素D与肾脏紧紧相关:维生素D在肾脏混合功能氧化酶-1α羟化酶(这个很关键)作用,代谢成1,25-二羟维生素D3,其活性比25-羟维生素D3高500-1000倍,1,25-二羟维生素D3调节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调节血清钙磷代谢,和骨的矿物质代谢。活性维生素D可刺激胃肠道及肾吸收或重吸收钙和磷,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旁腺细胞的增生,从而改善转移性骨病。因此,肾功能的损害可导致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的缺乏反过来可加速肾脏病的进展。

02、肾脏需要维生素D,缺少原因:维生素D的缺乏由多种因素导致。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低水平活性维生素D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 由于肾体积的下降(如年老衰退萎缩),二是肾小管功能障碍(如生病吃有些药品)致相关酶的活性降低, 尿蛋白丢失、重吸收的蛋白减少,都会导致25(0H)D及其结合蛋白尿中丢失过多,继而导致维生素D缺乏。

03、肾脏需要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D作为一种多效性激素,活性维生素D通过多种途径保护肾小囊内层上皮细胞,减少蛋白尿的排泄;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还可通过细胞分子水平改善肾脏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并且调节免疫反应。更有报道称,血清维生素D水平是慢性死亡率独立负相关预测因子。通过观察维生素D的水平,我们能更好地呵护肾脏。

(小知识:肾小囊又称Bowman囊,是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双层囊,似杯状,囊内有血管球。肾小囊外层(或称肾小囊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在肾小体的尿极处与近端小管上皮相连续,在血管极处反折为肾小囊内层(或称肾小囊脏层),两层上皮之间的狭窄腔隙称肾小囊腔,与近曲小管腔相通。内层细有胞形态特殊,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突起,称为足细胞。足细胞体积较大,胞体凸向肾小囊腔,核染色较浅,胞质内有丰富的细胞器,在扫描电镜下,可见从胞体伸出几个大的初级突起,继而再分成许多指状的次级突起,相邻的次级突起相互穿插成指状相嵌,形成栅栏状,紧贴在毛细血管基膜外面。突起之间有直径约25nm的裂隙, 称裂孔,孔上覆盖一层厚4-6nm的裂孔膜。突起内含较多微丝,微丝收缩可使突起活动而改变裂孔的宽度。足细胞表面也覆有一层富含唾液酸的糖蛋白。)

04、维生素D可疗伤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目前大量实验证实,活性维生素D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因此,在慢性肾脏病早期对体内维生素D水平进行检测,并补充活性维生素D,是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新途径

05、双羟活性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D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肾功能减退后出现的高血压、贫血和钙磷代谢障碍等,不但反过来加重肾功能恶化的速度,而且还引起心血管疾病。补充活性维生素D是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只有双羟活性维生素D可以直接起效,不需经肝肾加工活化是维生素D在体内发挥作用的主要形式,被称为“活性维生素D”,患有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的人更是要补充活性维生素D。

12、最新成果,维生素D抗病毒细菌:维生素D能够动员人体细胞分泌一种“抗微生物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类似广谱抗生素的作用,能够摧毁病毒的包膜,从而破坏病毒,起到抗病毒作用维生素D则可以使抗炎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从而进一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维生素D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作用。

预防免疫性疾病:维生素D缺乏可增加风湿性关节炎、克罗恩病、多发性硬化症等免疫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当维生素D与免疫系统中的受体结合时,可调节自身免疫力,防治这类疾病。

13、服用维生素D族补充剂:拥有一个健康的肠道菌群。保持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在40ng/ml以上,并服用B50或B100补充剂3个月,这将帮助你的肠道菌群“生长”,使你的肠道菌群自己产生理想量的B族维生素以供你身体之需。拥有一个健康的肠道菌群,就有一个能产生8种B族维生素的肠道菌群。各种各样的疾病的治愈,从胃病到贫血症,而这一切都是从他们的肠道菌群在维生素B和D族类的维生素的帮助下恢复正常开始。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肠道菌群正常,身体也会产生天然的抗生素来保护自己免受外来病菌的入侵。

其他的研究显示: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降低已增多的甲状旁腺素浓度和促进骨作用和减轻疼痛。

14、提高促排妊娠率和活产率一项涉及540名促排怀孕的多囊女性研究表明,当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低于30ng/mL时,胎儿的活产率会下降44%,当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大于45ng/mL时,胎儿的活产率可以则提高到原来的4.46倍。 呵护母婴:怀孕期间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母亲,更易出现先兆子痫、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问题,剖腹产概率也更高。母亲缺乏维生素D,孩子更易患哮喘等呼吸疾病,肥胖率更高。补充维生素D可减少哮喘和呼吸道感染。

15、科学预防学生近视:实验数据表明,近视组与非近视组相比,他们的户外平均时间要少,并且维生素D浓度要低于不近视组,平均为22.25ng/ml,非近视组的儿童VD平均浓度为27.67ng/ml,VD浓度越低,则越容易发生近视,这个差异值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可推测是由于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所以近视组的维生素D水平降低,随着VD浓度越低,小朋友的眼轴会越长,表明VD浓度对眼轴生长的关键作用。这个实验也证明维生素D与眼轴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16.补充维生素D可以减缓衰弱. 低水平的维生素D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比如握力和握耐力--维持握力的能力---下降。

17.维生素D对预防肥胖体重发生而减重。人体天然减肥药瘦素,要靠维生素D合成。另一方面维生素D有显著的脂溶、疏水特性,可参与调节脂细胞的合成与分解,在脂肪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抑制前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对预防肥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其他的研究显示,服用维生素D宜钙吸收会延长寿命,饮食中维生素D不足,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维生素D可以维持情绪波动幅度,防止更年期的女性体重增加。

国际研究前沿动态

国际对维生素D的大量深入研究显示:维生素D不再被认为是仅仅用于预防儿童佝偻病的营养必需品。维生素D对健康的意义被更加广泛的认知,并在大量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这其中包括:

1.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压和感染性疾病等。维生素D缺乏可增加风湿性关节炎、克罗恩病、多发性硬化症等免疫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当维生素D与免疫系统中的受体结合时,可调节自身免疫力,防治这类疾病。

2.维生素D调节胎盘的发育和功能,这表明孕妇维持较好的维生素D水平可预防如流产,先兆子痫,和早产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3.宫内及婴幼儿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可降低1型糖尿病,哮喘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怀孕期间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母亲,更易出现先兆子痫、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问题,剖腹产概率也更高。母亲缺乏维生素D,孩子更易患哮喘等呼吸疾病,肥胖率更高。补充维生素D可减少哮喘和呼吸道感染。

需要人群:

1.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  维生素D对骨骼的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发育中的青少年儿童,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D。

2.退化性关节炎患者.   40岁以上的人、喜欢激烈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容易患退化性关节炎。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软骨症、缺乏钙质的人在预防和治疗上都有很好的作用。

3.经常夜间工作的人. 夜间工作者、修女,或者是因为服装、生活方式而不能充分得到阳光的人要特别注意在饮食中增加维生素D的摄取。

4.老年人. 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添加营养的乳制品,但老年人因为缺少乳糖酶,比较容易对这类食物产生厌食倾向。所以需要特别补充一些维生素以减少老年人体内钙质流失。

5.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处于这期间的女性普遍容易缺乏维生素D。因此要注意适量补充维生素D,但也要注意不能过量摄取维生素D,否则容易造成胎儿发育不正常,因此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充。

6.饮食无规律者 . 维生素d是一种每天都必须摄取的维生素,饮食不规律的人较容易错过正常的用餐,这就造成营养不均衡,因此需要补充维生素D。

7.皮肤较黑且住在北方地区的人需要补充维生素D. 由于紫外线不易穿过皮肤较黑的人,因此无法合成大量的维生素D;而北方年均日照强大较弱,阳光中紫外线也较弱,需适量补充维生素D。

8.住在都市的人,特别是浓烟污染的地域的人应该摄取更多的维生素D。住在城市或浓烟污染地方的人由于该地空气中烟雾较浓,紫外线在照射的过程中造成大量损失变弱,合成人体维生素D的作用变弱。故需补充!

9.如果您正服用抗痉挛的药物,则必须增加对维生素D的摄取。

10.饮用未添加维生素D牛奶的小孩必须增加维生素D的摄取量。

过量或中毒.

多见于婴幼儿,因摄入过量维生素D所致。但各人对维生素D的耐受量不同,对此过敏的儿童日服1500IU(37.5μg)可出现中毒症状。一般成人每日摄入10~15万IU(2500-3750μg),小儿每日2000IU/kg(50μg/kg)连服2~3个月可发生中毒。注射比口服更容易发生。维生素D中毒症状主要由于高钙血症及由此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及软组织钙化致成。临床表现有食欲减退,无力,心搏徐缓,心律紊乱,恶心、呕吐,烦渴,便秘,多尿等。长期维生素D过多时,高钙血症可致动脉粥样硬化,广泛性软组织钙化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受损,严重者可致死。母体摄入维生素D过多可致婴儿发生高钙血症。如胎儿发生高钙血症,则出生体重低,心脏有杂音。严重者有智力发育不良及骨硬化。应立即停用维生素D并限钙,必要时用糖皮质激素降低血钙或肌注降钙素

维生素D的摄入量所以很难确切估计。紫外线照射带来的皮肤癌等问题上升的情况下,各国人群接受日照的时间都在减少,并且很多国家明确规定要限制接受日照的时间,因此全世界范围内维生素D均呈现广泛缺乏的现象。

三招科学补充维生素D.

第一招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的最好办法是晒太阳。研究表明,每平方厘米皮肤暴露在阳光下3小时,可产生约2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每天手脚露出30厘米,在阳光下晒30分钟;脸部和手暴露在紫外线下10分钟就可以满足,有效的防止维生素D的缺乏。有报道健康个体全身在阳光中晒到最轻的皮肤发红时,维生素D在血液循环中的浓度可以和摄入250~62 5μg的维生素D相等。经阳光照射皮肤而合成的维生素D有自限性,一般不会过量。人体的表皮和真皮内含有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或紫外线照射后形成前维生素D3,然后再转变为维生素D3,产生量的多少与季节、纬度、紫外线强度、年龄、暴露皮肤的面积和时间长短有关。此外,隔着玻璃晒,紫外线透过率不足,不利身体合成维生素D,最好到绿化较好的户外环境

孩子能充分接受阳光直射皮肤4-6小时以上的话,自身合成的维生素D3,就基本上能满足。儿童和年轻人每周2-3次的短时户外活动,这样的接触阳光就能满足维生素D需要。

婴幼儿和儿童皮肤娇嫩,时间可缩短至15-30分钟。按照我国婴儿衣着习惯,仅暴露面部和前手臂,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即可维持血中25-(OH)D3在正常范围内,可预防维生素D缺乏病的发生。

成年人每天日晒时间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

老年人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能力较低,衣服又常常穿得较多,接触阳光照射较少,使维生素D3的产生减少,加上老年人易有乳糖不耐受,奶制品摄入少,维生素D的来源往往较少。有报道在冬末时约80%老人处于维生素D缺乏边缘,因此,对老年人应鼓励在春、夏、秋季的早晨或下午多接触阳光,使维生素D满足身体需要。

第二招吃对食物。天然食物中,富含油脂的鱼类,特别是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经过晾晒的干蘑菇,以及鸡蛋黄动物内脏中均含维生素D,可有针对性地补充。

无论是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在天然食物中存在并不广泛,植物性食物如蘑菇蕈类含有维生素D2。动物性食物中则含有维生素D3,以鱼肝和鱼油含量最丰富,其次在鸡蛋、乳牛肉、黄油和咸水鱼如鲱鱼、鲑鱼和沙丁鱼中含量相对较高,牛乳和人乳的维生素D含量较低(牛乳为41 IU/l00g),蔬菜、谷物和水果中几乎不含维生素D。

由于食物中的维生素D来源不足,许多国家均在常用的食物中进行维生素D的强化,如焙烤食品、奶和奶制品和婴儿食品等,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病和骨软化症。

第三招适量摄入维生素D,为满足身体所需,儿童、妊娠女性、老人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最高可耐受摄入量为每天20--50微克,服用补充剂存在过量可能。

中国部分居民血液中的25-(OH)D3水平检测发现,约60%以上的居民为缺乏,只有约6%的人群达到优秀水平。其中,最易缺乏,并因为缺乏容易出现疾病的人群包括:孕妇、婴幼儿、老年人。这主要与这三类人群接受日照时间都相对较少有关。人体内每日可合成维生素D3约200-400国际单位。

补充量:1、成人的建议每日摄取量是5μg即200国际单位;2、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及50岁以上人员,应当增加1倍左右的摄入量;

维生素D3的计量单位有两种,即重量单位与国际单位。1微克D3相当于40国际单位;或1国际单位维生素D3相当于0.025微克胆钙化醇。IU/d是每天国际单位。即:1μg=40IU。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2008年3月): 妊娠后期为秋冬季的孕妇补充量: 400-1000 IU/d,同时监测25-(OH) D3浓度。

早产儿、低体重儿、双胞胎补充量: 2周后800IU/d,三个月后400 IU/d.

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补充量: 2周-2岁,400 IU/d.

配方奶喂养儿补充量: 如果奶量少于500ml,补充200 IU/d.

注意事项大量久服:建议维生素D水平在40ng/ml以上。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在60--80mg/ml之间是理想的。过多维生素D摄入会升高血钙水平,长期如此增加患肾结石、心律失常等疾病的风险。1.如长期每日服用10万单位-15万单位,可引起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以后则软组织如肾、关节等异常钙化。若肾功能受损,可出现多尿、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等。2.硫糖铝、氢氧化铝可减少维生素D的吸收。

八、专家认为,维生素D3可提高免疫力抵抗细菌病毒的生力军

据2019年12月国际免疫药理学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维生素D可能对肺部RNA病毒感染具有治疗作用,而此次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恰恰就是RNA病毒。据专家介绍,在这场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人们要做好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的同时,还得进一步提高自身免疫力。因为,目前仍然还没有特效药治愈新冠肺炎,而从确诊病例治疗情况来看,自身免疫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感染几率与治疗效果。

1、维生素D是对抗细菌病毒的生力军。

长期以来,维生素D只被当作一种与骨骼健康有关的“维他命”。人们最早应用维生素D的免疫调节功能是在上世纪初,当时太阳光照射、口服鱼肝油已用来辅助抗结核治疗。后来,有研究证实了维生素D对人体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的重要性,2006年全球顶级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维生素D可用于控制感染,同年,《Science》上一篇文章阐述了维生素D增强机体抵抗力、控制感染的研究成果,2008年,《TIME》周刊将“维生素D对健康的贡献”列为年度医学界的十大发现之一。

可以说,近年来有关维生素D对骨代谢以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如抗微生物(细菌、病毒)、调节免疫、自身免疫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与恶性肿瘤等相关研究的报道越来越多。近日,就有专家学者提出,对于抗击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要积极补充维生素D,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在未出现特异性疫苗和有效抗病毒药物前,乃至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其他病毒感染,也许是十分重要的选择。已有研究证明,维持血液维生素D水平高于95nmol/l可以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降低2倍。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基础研究,科学家们也掌握了维生素D对抗细菌病毒、提高身体抵抗力的证据。

1.1,病毒(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或来自动物的病毒)表面都有一层包膜,所谓包膜其实就是病毒的保护伞,企图帮助病毒躲过人体的防御系统进入人体细胞。当有外界病毒或细菌侵入时,维生素D能够动员人体细胞分泌一种“抗微生物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类似广谱抗生素的作用,能够摧毁病毒的包膜,从而破坏病毒,起到抗病毒作用。就在2019年12月,国际免疫药理学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抗微生物肽可能对肺部RNA病毒感染具有治疗作用,而此次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恰恰就是RNA病毒。

1.2,人体内很多细胞因子具有抗炎作用,而维生素D则可以使这些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从而进一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1.3,维生素D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作用,不管免疫系统对外界反应低迷或者反应过度,维生素D都可以通过相应的途径进行调节,保持人体处于平衡状态。

有理由相信,在这场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的战斗中,如果能够充分认识维生素D的作用,可能对增强高危人群抵抗力、降低感染率、致死率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据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中心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简称“系统所”)发表了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发现,蛋白质胆固醇-25-羟化酶(CH25H)及其酶促反应产物25-羟基胆固醇(25HC)对寨卡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具有明确的保护效果,并有望用于抑制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该成果已被国际知名期刊《免疫》杂志登载。

胆固醇-25-羟化酶是一种干扰素刺激基因,其基因表达产物可使胆固醇被氧化而生成25-羟基胆固醇。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发现25-羟基胆固醇可以直接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对包括寨卡病毒在内的多种虫媒黄病毒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研究人员利用寨卡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和恒河猴动物模型,发现25-羟基胆固醇治疗可显著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并能够有效阻止小头症的发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程根宏教授表示,25-羟基胆固醇为目前发现的第一个能在猴体中抑制寨卡病毒复制的小分子,也是第一个能在小鼠中防止寨卡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头症的化合物。

“从理论上讲,作用于人体也同样有效。下一步我们将开始进行临床试验,验证25-羟基胆固醇对人体的有效性。”程根宏说,系统所接下来还将研究25-羟基胆固醇衍生物的抗病毒效果及寻找能更有效的能够抑制寨卡病毒感染的物质,彻底消除寨卡病毒对人类的威胁。

此外,基于25-羟基胆固醇的广谱抗病毒效果,中美科学家已通过实验证实25-羟基胆固醇能抑制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双方还将继续开展合作,将其“应用到新发突发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中,为有效的防治病毒性传染病提供新的方案。”

2、亚洲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已成事实。

事实上,从非典到H1N1、H7N9再到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容易在亚洲爆发流行,而西方或白种人(包括在亚洲长期居住的西方人)感染率明显低于亚洲黄种人。除传染病公共卫生防控及种族等因素外,环境因素尤其个人生活方式,如长期室内学习或工作,缺乏户外活动,以及室外打太阳伞、涂防晒霜习惯、雾霾天气等影响,使我们人体和阳光亲密接触机会大大减少,绝大多数亚洲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已成事实。

而国内有医院就结合患者病例,又通过更多临床病例的治疗和观察,认为维生素D在对抗病毒和细菌方面作用确切。通过检索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各种病毒感染疾病中都有密切关系,如艾滋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登革热病毒等。

3、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生产企业在中国。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花园集团就与中国科学院联姻,并成功研发维生素D3。如今,花园集团旗下的浙江花园生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生产企业。其维生素D3系列产品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中石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了解,花园生物公司核心产品有NF级胆固醇、维生素D3和25-羟基维生素D3等,其中NF级胆固醇(纯度95%以上的羊毛脂胆固醇)是生产维生素D3的主要原材料,而25-羟基维生素D3是维生素D3的活性代谢物,也是全活性维生素D3的前序产品。

按照“病毒表面都有一层包膜、帮助病毒躲过人体的防御系统进入人体细胞。维生素D能够动员人体细胞分泌一种可以摧毁病毒的包膜'抗微生物肽’物质、从而破坏病毒”的理论,花园生物公司生产的维生素D3 25-羟基,可能可以直接阻断病毒进入人体细胞。

4、维生素D或是对抗慢性病的“新良药”.

我们都知道,人体缺乏维生素D可致佝偻病、骨质疏松的发生,但其实维生素D的作用不止于此,随着科研对维生素D的深入研究,发现它对身体的影响极其广泛,比如心脏病、肿瘤、糖尿病、老年痴呆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慢性病都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

维生素D缺乏与心脏病:美国《循环》月刊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耗时5年跟踪调查1739名对象,发现维生素D缺乏者患心脏病、心力衰竭、中风的风险要比维生素D含量充足的人高60%。

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美国霍普斯金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血液中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代谢异常,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尤其是中老年人。

维生素D缺乏与癌症:维生素D在调节细胞分裂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防止细胞的过度分裂,对某些癌症患者具有保护性作用。

维生素D缺乏与佝偻病、骨质疏松:维生素D决定了钙在人体的吸收效率,起到坚固人体骨骼的作用。对婴幼儿来说,缺乏维生素D会使其生长发育不良,可诱发佝偻病;而对于中老年人,则可能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等。

维生素D缺乏与痴呆症:发表在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一项研究显示,中重度缺乏维生素D的人与体内维生素D含量充足的人相比,患上阿尔兹海默病以及其他痴呆症的风险明显提高。研究人员称,维生素D或许有助于细胞摆脱β淀粉样蛋白的困扰,而β淀粉样蛋白是阿尔兹海默病的主要病理特征。

维生素D缺乏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维生素D可促进机体固有免疫细胞功能,在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维生素D缺乏或是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等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缺维生素D,骨质疏松、盗汗。体内的维生素D不足,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小儿盗汗等缺钙表现,而且容易过敏、感冒、抑郁、长肿瘤等。此外,有研究显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也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补充维生素D的话,建议没事儿多出去晒晒太阳,你的身体就能合成维生素D了。这些食物补维生素D,动物的肝脏,鸡蛋,牛奶,三文鱼,大马哈鱼,动物的骨头和皮肤也含有少量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少儿佝偻病和成年人的软骨病。佝偻病多发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和骨骼的变化。神经精神症状上表现为多汗、夜惊、易激惹。骨骼的变化随年龄、生长速率及维生素D缺乏的程度等因素有关。可出现卢骨软化、肋骨串珠等。骨软化症多发生于成人,多见于妊娠多产的妇女及体弱多病的老人。最常见的症状是骨痛、肌无力和骨压痛。

症状包括骨头和关节疼痛,肌肉萎缩,失眠,紧张以及痢疾腹泻。维生素D主要用于组成和维持骨骼的强壮。它被用来防治儿童的佝偻病和成人的软骨症,关节痛等等。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通过添加合适的维生素D和镁可以有效的提高钙离子的吸收度。除此以外,维生素D还被用于降低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机率,对免疫系统也有增强作用。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维生素D的前体(生成维生素D的原料)存在于皮肤中,当阳光直射时会发生反应转化为维生素D3D3分子被运送到肝脏并且转化为维生素D的另一种形式25位单脱氧胆固醇,这种形式的效用更大。然后25位单脱氧胆固醇又被转运到肾形矿脉并在那里被转化为125位二羟胆钙化(甾)醇,这种形式是维生素D最有效的状态。然后维生素D将和甲状旁腺激素以及降血钙素协同作用来平衡血液中钙离子和磷的含量,特别是增强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能力。维生素D不应该用于血钙过高的病人,或者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偏高的人。另外对患有肾结石和动脉硬化的病人来说也必须小心使用,因为维生素D可能会引起他们的甲状旁腺疾病,削弱肾功能甚至引起心脏疾病。

 皮质类固醇对维生素D的作用有抵消作用。消胆胺矿物油会抑制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所以应避免一起食用。苯妥英钠安眠药可能增加维生素D的效果而降低血压。缺乏维生素D最典型的会引起少儿的佝偻病和成人的软骨病。其它的典型症状还包括肌肉萎缩,痢疾腹泻,失眠,紧张等等。居住在地球南北极的人和一些常年室内工作的人往往无法自身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还有一些疾病也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比如克罗恩氏病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