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中明确: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因此,摘要编写的质量对文献的传播和引用至关重要。 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论文摘要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摘要篇幅过大或者过小 摘要是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这就要求摘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要求在一般情况下摘要在200~300字。篇幅太大会出现叙述冗长、繁复等问题,篇幅太短会出现无法将正文的内容涵盖全面等问题,从而使摘要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摘要当作引言 把摘要当作引言来写,是目前摘要撰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摘要一是不具有独立性,其必须依靠正文而存在。如果单独阅读摘要,无法了解正文所要阐述的内容,摘要形同虚设;二是不具有自含性。这样的摘要往往只描述了问题,即提出论点,不包含任何的论证手段与方法;三是不具有客观性。这样的摘要往往带有主观认识,甚至可以说没有形成完整的观点。 3.从主观角度出发撰写摘要 摘要应该是对文章的客观总结,而不是对文章的评价,尤其是对文章的拔高评价。所以,摘要中要尽量避免出现“本文”“我们”“笔者”等主语,而应该以研究对象为主语作出客观的评价。论文摘要中更不能出现主观的评价,如“全面论述”“深入研究”等,这样不利于读者清晰客观地了解文章的内容。 4.摘要中使用缩写或者简称 由于摘要一般有字数要求,很多作者认为越简单越好,有很多地方使用缩写与简称。对于缩写和简称,如果是大众公认的是允许的(各期刊一般有自己的使用要求);但如果一些专业名词不被大众熟知,就会对作者的阅读造成障碍。 5.摘要缺乏新意 目前,摘要的写作已经形成了定式,固定的格式、固定的字数、固定的表达语句等,所以作者在撰写摘要的时候也忽视了求新,让摘要论文显得千篇一律,无法展现论文的独特之处。尤其是有些作者将全部经历都花在正文的写作上,摘要在论文完成后才写。缺乏新意或者千篇一律都会让读者产生疲劳,失去阅读的兴趣。并且在检索的时候,也因为过分相似与平淡而被忽视。 点击下方图片可查看《中华护理杂志》2020年1-7期论文摘要: 摘要的写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传播效果。摘要作为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作者和编辑的重视,从而将摘要研究与规范工作落到实处。 |
|
来自: 勇敢向前探索 > 《中华护理杂志科研写作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