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析(卌三)

 陌半仙儿 2020-07-24

南宋建都首建康次臨安然嘗據當時事勢衡之欲恢復中原進取淮穎固宜坐建康以便經畧故李綱請高宗去越而幸建康以此至欲建立宗廟社稷稍圖安居則在高宗時建康不如臨安之爲鞏固矣蓋建康既無淮泗與金僅隔一江而居烽烟之警無日無之六宫百官何以安處臨安則北有宣歙爲之屏蔽東南有閩廣爲之苑囿西有平江金陵爲之扞衞東有大海爲之嶮岨而地號膏腴財賦所輳以建康校之不及多矣此南宋所以不終都建康也説者必謂其偏安之非恐爲目論或謂孫吴東晉何以都此而安余曰吴晉都建康其守在壽陽與徐楚與宋勢異

分析

此段文献内容大致与南宋建都有关,我们先按照其中的虚词断开。(注意这里是粗断,如有问题下面仔细分析。)

南宋建都首建康次臨安。然嘗據當時事勢衡之。欲恢復中原進取淮穎固宜坐建康以便經畧。故李綱請高宗去越而幸建康。以此至欲建立宗廟社稷稍圖安居。則在高宗時建康不如臨安之爲鞏固矣。蓋建康既無淮泗。與金僅隔一江。而居烽烟之警無日無之。六宫百官何以安處臨安。則北有宣歙爲之。屏蔽東南有閩廣爲之。苑囿西有平江金陵爲之。扞衞東有大海爲之。嶮岨而地號膏腴財賦所輳以建康校之。不及多矣。此南宋所以不終都建康也。説者必謂其偏安之非恐爲目論或謂孫吴東晉。何以都此而安余曰。吴晉都建康其守在壽陽與徐楚與宋勢異。

这样断了之后其实里面有大量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句句分析。

1

南宋建都首建康次臨安。

译:南宋建都,首先是建康,再是临安。

实际上在绍兴初期,南宋一度有建都建康的打算,但最后还是确定定都临安。所以这一句翻译作开始定都建康,之后迁到临安,还是有一点问题的。

2

然嘗據當時事勢衡之。

译:然而(?)曾经根据当时的形势来权衡此事。

这里应当是作者自己曾经根据南宋形势来判断。之 指代定都建康或是临安这件事。

3

欲恢復中原進取淮穎固宜坐建康以便經畧。

译:(南宋)欲恢复中原地区,进取淮颍,当然应当坐镇建康以便经略。

淮、颍,原文作 颖,当为 颍 之误,这两个字都指代河水,淮河、颍河,进而延伸为淮河、颍河流域地区,有颍州,治今安徽阜阳市。这一区域大致包括今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河南东南部等地。

4

故李綱請高宗去越而幸建康。

译:因此李纲请求高宗离开越地而到建康。

去,离开某地。越,指浙东地区,这里指临安。幸,古代君主到某地的专用动词。李纲请求宋高宗到建康,正是为了恢复被金军攻占的中原而提的建议。

5

以此至欲建立宗廟社稷稍圖安居。

这一句其实粗断时有问题,我们可以先看意思。从“欲”字开始以下译作:

(南宋)欲建立宗庙社稷,稍稍为(朝廷)安稳定居而打算。

宗庙,指古代对先前历代君主祭祀的场所;社稷,社 为土地神,稷 为谷神,社稷 引申为祭祀土地和谷物的场所,并引申为国家。这里 宗庙社稷 并称,指代的其实是南宋朝廷,因为中央官僚体系存在的标志是这几种祭祀场所。但是在当时金军频繁南侵,宋高宗带着南宋朝廷屡次迁移到东南各地,是没办法长期稳定的建立这些机构的,因此为了安居计,下面内容接下句。

很明显,这一段的意思,和前面定都建康的意思是正好相反的。如果前面“以此至”三字都和后边的内容断在一起,与前句之间没有一个并列或者转折的词,则是很别扭的。因此,“以此”二字当与前句断在一起,意思是 因此,这两字其实被后置了,本来应当是:因此李纲请求... ,而“此”指代的是 坐镇建康便于经略中原 这件事。后置之后,和这一句就发生了混淆。而 “至”字当在“欲”字前,叙述的是宗庙社稷安居的事,这种用法类似《岳阳楼记》中的“至若春和景明”中的“至”,译作“至于”,讲另一件事。

6

則在高宗時建康不如臨安之爲鞏固矣。

译:那么在高宗的时候,建康就不如临安那样巩固了。

接上句,如果要让南宋朝廷安居,在宋高宗的时期,建康不如临安巩固。下文解释为什么不如临安巩固。

7-9

蓋建康既無淮泗。與金僅隔一江。而居烽烟之警無日無之。

译:因为建康既已没有了淮泗(的屏障),与金国仅隔一道长江(而居)。没有一天是没有烽烟告警的。

淮泗,指淮水、泗水地区,今苏皖鲁豫交界地区,江苏徐州市周边。“而居”应当断在“一江”的下面,因为 居烽烟之警 说不通。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定都建康后每天都有金人侵犯的警报传来。

10

六宫百官何以安處臨安。

六宫 指代后宫;百官 指代官僚系统。两词合称,指代南宋朝廷。何以,即 以何,凭什么,靠什么(屏障),来安处?临安 当断到下句,因为这一句都是在说 建康 位置不利于南宋朝廷的安居。

11-16

(臨安)則北有宣歙爲之。屏蔽東南有閩廣爲之。苑囿西有平江金陵爲之。扞衞東有大海爲之。嶮岨而地號膏腴財賦所輳以建康校之。不及多矣。

这六句粗断时就有问题,现在放到一起来看。

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四句的 之,都应当是 代词,而 为之 的后面,缺了补语,错断在下句的开头,应当顺作:

(臨安)則北有宣歙爲之屏蔽,東南有閩廣爲之苑囿,西有平江金陵爲之扞衞,東有大海爲之嶮岨。

译:临安北面有宣歙(后面有问题,此处不解释)作为(临安的)屏障,东南有闽、广作为(临安的)苑囿,西面有平江、金陵为(临安的)捍卫,东面有大海为(临安的)险阻。

总体而言就是临安四面有险可恃。

而地號膏腴財賦所輳以建康校之。不及多矣。

译:而(临安)土地号称膏腴,财赋所集中(的地方),以建康与(临安)相较,(建康)不及之处就多了。

前面是比形势,这里是比经济。辏,四方辐辏,比喻就像车轮的辐条集中一样。自中唐以后,中国经济重心日渐转移到今苏南、浙东的长三角地区,经历靖康之变以后,北方经济不可再与这一地区相比,而杭州本处在大运河与钱塘江的焦点,又可出海与明州、泉州等重要的海外港口联系,加之本地是重要的经济区,因此便于供养封建王朝的庞大官僚系统。

17

此南宋所以不終都建康也。

译:这就是南宋之所以最终不定都建康(的原因)。

总结上面的论述。

18-20

説者必謂其偏安之非恐爲目論或謂孫吴東晉。何以都此而安余曰。吴晉都建康其守在壽陽與徐楚與宋勢異。

这一部分分为几句:

説者必謂其偏安之非,恐爲目論

译:批判者一定会说南宋偏安的错误,恐怕是狭隘的见解。

这里 说 字,可以理解为 评论、批判。目论,意为 狭隘的见解,没有用更大的视角来看。

或謂孫吴東晉,何以都此而安

译:有人说,孙吴和东晋,凭借什么定都(建康)而使(国家)安定?

此 指 建康,下文即评述建康,可从上下文推知。此外,六朝定都建康,是历史地理常识。

余曰:吴晉都建康,其守在壽陽與徐楚,與宋勢異。

译:我回答说:吴、晋定都建康,他们所守的(区域)在寿阳和徐楚(后面有问题,此处不解释),与南宋形势不同。

寿阳在今安徽寿县,是古代军事重镇。这里作者讨论的问题,我们在后面作一分析。

参考文献

南宋建都,首建康,次臨安。然嘗據當時事勢衡之,欲恢復中原,進取淮、穎,固宜坐建康以便經畧。故李綱請高宗去越而幸建康以此,至欲建立宗廟社稷,稍圖安居,則在高宗時,建康不如臨安之爲鞏固矣。蓋建康既無淮、泗,與(金)僅隔一江而居,烽烟之警,無日無之,六宫百官,何以安處?臨安則北有宣、歙爲之屏蔽,東南有閩、廣爲之苑囿,西有平江、金陵爲之扞衞,東有大海爲之嶮岨,而地號膏腴,財賦所輳,以建康校之,不及多矣。此南宋所以不終都建康也。説者必謂其偏安之非,恐爲目論。或謂孫吴、東晉何以都此而安?余曰:吴、晉都建康,其守在壽陽與徐、楚,與宋勢異。

(原文摘自中华书局1987年版《客座赘语》,按“金”原作 “虜”,今改)

问题与分析

1 试指出以下几个地名的现代所在地:宣歙、平江、徐楚。

宣歙:宣指宣州(南宋后改宁国府),治今安徽宣城市,歙指徽州,北宋以前称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唐代有宣歙观察使。文献中指皖南地区,为临安西面(文献中误作北面)的屏障。

平江:指平江府,治今江苏苏州市。文献中以平江与金陵为临安北面(文献中误作西面)的屏障。

徐楚:徐、楚,实际是并列的两个地方,徐指徐州,治今江苏徐州市;楚当指楚州,治今江苏淮安市。这里文献提徐、楚,实际是与上文的淮、泗相关的,在南宋黄河夺泗入淮前,徐州是泗水和汴河交汇的重要节点,而楚州是泗水入淮的重要节点。寿阳和徐、楚,一据淮河上游,一据淮河下游和泗河流域,北进可攻入中原腹地,向南则守淮南之地,因此在东线可保建康无虞。

2 文献作者认为南宋定都临安的策略是否是偏安之策?为什么?

可见作者并不认为南宋定都临安是偏安。作者是从当时的军事形势和经济情况判断的,他认为金军已经占据了淮泗,建康与金不过一江之隔,不能保证安全,而在临安四面都有险阻,可以暂保安定。此外作者还认为临安附近的经济较建康发达,这也是定都的一个重要选择。

古代定都南京的王朝,因为南京仅有一道长江与江北相隔,无法长期在南北对峙中胜出,而要保证安全,其守御的重点地区主要有如下几处:

  1. 川蜀。由川蜀地区向下攻入长江中下游,会对南京造成威胁。

  2. 襄阳及江汉地区。襄阳是交通枢纽,军事重镇,因为襄阳丢失后,来自北方的军队将沿汉江向东南发动进攻,攻入长江中下游。南宋的灭亡和襄阳的丢失就有很大关系,尽管南宋并未定都建康。

  3. 淮西,古寿阳等地。寿阳作为淮河上游的重镇,丢失之后淮河防线就会崩溃,而如北方军队长驱直入,逼近采石,或临江而望金陵,都会对南京造成巨大的威胁。

  4. 淮、泗等地。淮、泗一旦被攻占,淮南平原便无险可守,门户大开。

而就南京附近而言,则镇江、采石,都是重要的渡口。因此南宋为了防止金军一旦渡江就可能直接消灭南宋的后果,定都临安。但也不能否认,定都临安使得南宋偏安之心更重,丧失了从金军手中夺回中原的志向,而选择在临安安逸地苟延残喘。但事实证明,即使定都临安,在襄阳攻破以后,元军还是灭掉了南宋,这里不禁使人想起古人有关于定都的一句名言:“在德不在险”。当然这里主要是说形势险峻是没用的,如果没有实力作保障。

2013年10月,南京中华门。

3 试评论文献作者对临安交通和经济地位的论述。

临安在当时确实是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经由运河、长江和海路,临安可以与江淮等地区联系;由钱塘江等水系可以与浙西等地联系;经浙东运河、海路可与临安东南的沿海地区联系。

经济上,杭嘉湖平原是重要的经济区,南宋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手工业与商业都很繁荣,丝织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临安周边除州府城市外,还有大量的镇,因河湖水系的交叉而形成的商业集市。南宋朝廷定都于此,可以说是锦衣玉食无所不有,比北宋汴梁繁华程度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无怪乎当时人要讽刺“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此外,临安府也是文化中心,北宋的很多刻印店铺从开封迁到临安府,形成了以杭州刻印为主的浙本,促进了文化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