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分数段的范围非常广,可选的院校数量很多。二本考生应该如何选学校?我从报考思想、技术操作两个层面为你分析: 一、二本考生应该侧重哪些要素选大学?填报志愿主要涉及到学校、专业、地域三个要素,二本层次的高校,学校本身并不能给学生带来多大的光环,相对而言专业、地域这两个因素地学生的发展影响更大。 成绩接近一本线的考生:一是可以考虑那些在本省一、二本兼招的大学,这类高校整体实力在二本高校中都是比较强的,但是也有一点需要注意——这类高校在二本批次的一般都是非优势专业;其次可以选择一些在外省招一本、本省招二本的高校,这种做法牺牲了一定的地域优势,可能有机会以二本分数读一本水平的大学;第三,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考虑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这种做法能够提高学校的层次。 二本中、低段的考生:这个层次的考生,建议以专业、地域两个要素为优先,选择自己想去的城市、读自己想读的专业。此外,中分段考生建议优先选择公办本科院校;低分段考生选择的范围则基本限定的民办本科或独立学院了。 二、不同层次的考生用什么方法选大学 二本层次是考生成绩分布最密集的区间,二本高校数量也非常多,这个层次考生的选择非常多样化,考生的填报行为很难预测。因此,二本批次高校的录取线波动性明显强于一本高校,考生报考的难度增加,对于不同分数段考生,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用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位次、线差。 一般建议,二本高、中分段考生应用位次法分析。位次法的原理很简单,根据自己高考成绩的省排名,去报考往年录取线接近或低于自己成绩排名的高校。 如贵州省2019年某理科考生成绩为全省33000名,那么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位次,借助考试院公布的历年投档分数线表,大致圈定适合自己报考的院校范围: 低分段(尤其是仅高于分数线20分以内)的考生,建议应用线差法。线差法的原理也很简单,将考生高考成绩与所在批次分数线的差值,与高校往年录取线与分数线的差值作比较,以分析录取机会的方法。如某理科考生高考成绩为530分,当年二本线为510分,其线差值为530-510=20分,对应地往年录取线高于二本线20分以内的高校就是考生可以关注的范围。 如贵州省2019年某理科考生成绩超过二本线5分,那么其关注范围应该是往年录取线略高于二本线的高校,其中往年投档线压二本线的高校非常适合考生作为保底学校。 当然,无论位次法、线差法,考生都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结合至少三年的数据作分析,(文中案例仅参考了一年数据,实际填报时应至少参考三年数据),方能更准确地定位;二是二本批次高校录取线波动大,相对于一本批次的考生而言,要适应增加志愿院校间的梯度值,以确保志愿的安全。 个人浅见,欢迎讨论!我是高考志愿指导的梁老师,欢迎大家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