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限训练法

 输入正确思维 2020-07-25

这里讲一种,用好的话,是可以直接让你从青铜跳跃到王者级学霸的。

就是:极限训练法。

都知道在学习高手界流行着一个非常厉害,听起来也很爽的学习方法叫万小时定律。

万小时定律认为任何普通人只要做好了死磕的准备,在一个地方玩儿命的钻研,达到万小时以上的持续积累,就都可以成为这个领域中的顶级专家。

听起来很爽吧?

但现实是,有的人在同一个行业,同样的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随便几万小时的积累都有了,却也没成为什么厉害的高手啊。并且这种现象还是常态。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万小时定律是假的吗?

其实万小时定律描述的只是一个学习结果,并不是学习方法本身。

每一个领域的知识技能训练都可以分为两类:基础训练和极限训练。

基础训练就是指入门级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一类训练只要脑子好使,通常都是比较容易过关的。但缺点就是,无论训练时间有多长,它都不能够让你达到高手水平。

你把基础训练做上1万个小时,就好比把1+1=1,做1万个小时,你的算术水平,并不会因为你训练时间长,就会一下子跃迁到代数、微积分的水平。仍然停留在1+1这个级别。

任何学习项目,每一级水平之间都有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就是低一级水平的极限点,也是限制低一级水平发挥的瓶颈。

你要向更高一级的水平晋级就得先突破这个临界点。以突破这个临界点为目的训练就是极限训练。

极限训练有一大缺点就是:突破前期会非常痛苦、煎熬。

因为在前期,不仅需要你大量投入精力,还特别烧脑,收效还未必理想。所以,这对人是一项体力、智力和耐力的极限考验。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和体能的折磨。大多数人都吃不了这苦。

这里讲一种,用好的话,是可以直接让你从青铜跳跃到王者级学霸的。


就是:极限训练法。


都知道在学习高手界流行着一个非常厉害,听起来也很爽的学习方法叫万小时定律。


万小时定律认为任何普通人只要做好了死磕的准备,在一个地方玩儿命的钻研,达到万小时以上的持续积累,就都可以成为这个领域中的顶级专家。


听起来很爽吧?


但现实是,有的人在同一个行业,同样的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随便几万小时的积累都有了,却也没成为什么厉害的高手啊。并且这种现象还是常态。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万小时定律是假的吗?


其实万小时定律描述的只是一个学习结果,并不是学习方法本身。


每一个领域的知识技能训练都可以分为两类:基础训练和极限训练。


基础训练就是指入门级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一类训练只要脑子好使,通常都是比较容易过关的。但缺点就是,无论训练时间有多长,它都不能够让你达到高手水平。


你把基础训练做上1万个小时,就好比把1+1=1,做1万个小时,你的算术水平,并不会因为你训练时间长,就会一下子跃迁到代数、微积分的水平。仍然停留在1+1这个级别。


任何学习项目,每一级水平之间都有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就是低一级水平的极限点,也是限制低一级水平发挥的瓶颈。


你要向更高一级的水平晋级就得先突破这个临界点。以突破这个临界点为目的训练就是极限训练。


极限训练有一大缺点就是:突破前期会非常痛苦、煎熬。


因为在前期,不仅需要你大量投入精力,还特别烧脑,收效还未必理想。所以,这对人是一项体力、智力和耐力的极限考验。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和体能的折磨。大多数人都吃不了这苦。


所以,大多数人学习时,只愿意呆在比较轻松一点的基础训练的舒适圈中,本能逃避极限训练。


拿英语来说。应试考试120、 130甚至140的不在少数,但是,你真要让他们跟老外面对面、实打实的交流时,很多学霸一下就会变得跟英语盲似的,一脸懵逼。因为完全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所有的英语水平,瞬间归零。


我这其实就是说的我自己。


我高中时英语130左右的水平。后来上大学,因为机缘,认识了两个老外朋友,他们打算进行十天的旅游,让我给他们当“导游兼翻译”。当时觉得平时跟他们进行基本对话没有太大障碍,应该没问题。再说,虽然不给发工资,但是是他们供吃供喝还供玩儿,何乐不为呢。于是欣然答应。


果然,一路上,基本的交流还是基本没什么大问题的,于是,还有点自我感觉良好。但是,这良好感觉不长,因为途中脸被严重打肿了。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他们碰到了同国籍的人。他们都很健谈,于是,几个人很愉快的交流、攀谈了起来。

我呢就在旁边竖起耳朵听,想看看我是不是能听得懂他们在谈什么。可无论我把耳朵竖得多直,我竟然愣是没有听懂他们到底谈了什么。为什么呢?因为在我听来,语速太快了,加上中间他们有很多的连读音节,根本就跟不上,也听不懂,直接懵圈。瞬间感觉自己是个英语文盲。

我当时甚至还怀疑他们是在讲英文吗?但经过我反复确认,他们的确是在讲英文,因为偶尔我还是能听出几个单词来的。

这个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私下跟我交流时,其实都是在慢速播放。起码是以-2倍速讲给我听,所以,我才觉得自己好像还能跟他们正常交流。良好感觉瞬间没了。从那以后,对英语还有点自信的我,再不敢在人前说我懂英语了……

我想很多英语的考试学霸,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过跟我类似的场景。

要说听说训练,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足足寒窗十数载,英语课都有听说训练,训练量应该足够了呀!居然还是听不懂,说不溜,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就是没有进行极限训练的结果。

语言这种东西,从听力输入到语言输出是有一个临界值的。我们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听了十几年的英语,看似练习的时间足够长了,但是实际上一直都是在这个临界值之下做重复无用的基础性训练。没有做向上突破临界值的训练。

这有点像是烧开水。开水的临界值是100度,我们呢,就是每一次都把水只烧到70度、80度就熄火。结果就是,这锅水烧了10年,还是一锅生水。

正确的做法就是针对瓶颈,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瞄准输入输出之间的临界值猛攻。直到越过这个临界值为止。举个例子。

比如选一部经典的英文电影做教材。输入输出之间的临界点就是,你脱离中英文字幕,也能像听中文电影一样,听懂这部英文电影所有台词的意思。

怎么做呢?

第1步,照着中文字幕,把电影从头到尾看完,理解每一个情节的意思,满足自己的观影瘾。

第2步,一句一句的过每一个镜头的台词。不认识的单词查字典,搞懂意思,搞清楚发音。总之,就是要把整部电影的每一句台词意思理解透彻。

第3步,一句一句模仿角色讲这句台词的语音、语调、语速。直到达到你能够用跟他一样正常,甚至比他更快的速度,把这句台词读出来的程度。你可以把这个当做配音游戏来玩儿。

当然,这个过程必然是枯燥煎熬的。特别是你第一次这样做是最难受的。因为你的语法知识,你的单词量可能都不够,因此,你会花很多时间去查单词,查资料。这些都考验着你的耐性的极限,毅力的极限。

不过,你一旦越过这些极限,彻底征服一部电影之后,所获得的信心和成就感也绝对是你学那么多年英语都无法比拟的。

这个时候你一定会感觉自己的听力水平,无形中上了一个台阶。你不再会对老外的正常语速,有那么强烈的懵逼感了。此时,这部你已经完全能听懂的电影,就是你听力入门的临界值。

一旦越过了第一个临界值,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就会越来越容易、轻松。成就感也越来越容易获得。

用这种方式折腾个10来部电影,从青铜蜕变成王者,就不再是吹牛,而是成为现实了。

懂这个方法之后,我有没有把英语听力、口语给练出来呢?没有。因为上大学之后,专业不在英语上面,兴趣点也没在上面,就没有在上面花什么精力了。但是,我身边认识的十几岁的初中生,人家的英语说得贼溜,完全可以秒杀很多大学生,包括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他们这样的水平,就是用这种方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训练出来的。


所以,但凡学习高手,必定重视极限训练。


在他们的学习计划中,极限训练与基础训练并重,甚至更重。一碰到自己的瓶颈、局限,他们就如同饿狼逢猎物,两眼放光,浑身来劲儿,迎面而上,不断挑战能力的极限——体能的极限,智力的极限,耐力的极限。


于是,限制他能力发挥的瓶颈,就被一层一层突破。直到瓶颈越来越少,他也就逐渐晋级到顶级高手阵营了。


所以,要成为顶级高手,请记住这个心诀:基础训练只是入门级训练,极限训练才是真正让你晋级高手的训练。


极限训练强度越大,突破的极限越多,瓶颈越小,水平越高。


如果你突破了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没办法突破的极限,那你所受的瓶颈限制就是最小的,你就是世界级的顶级高手。


所以,晋级顶级学霸的正确姿势就是:


(1)找出当前学习阶段的具体瓶颈;


(2)揪住瓶颈往死里磕,直到彻底突破为止;


(3)找出下一阶段的瓶颈重复第(2)步骤。


这就是进行极限训练法的三步骤。


这三个步骤有什么复杂技术吗?完全没有。任何智商平平的普通人都可以进行这波操作。再配上你绝对的努力,就进入了顶级高手的节奏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