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子伟丨落在杜诗里的雨

 金秋文学 2020-07-25

落在杜诗里的雨

作者:宋子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春夜喜雨》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来到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好雨就像知道时令和节气的需要,正当春天需雨之时它就来到了。随着暖风悄悄地在夜色中降临,滋润着世间的万物丝毫也不吵闹。田间的道路被乌云笼罩得一片漆黑,只有江船上的灯火在明亮地燃烧。待到天亮时再看那被浸湿了的百花,锦官城中的鲜花啊是那样厚重而又妖娆。 

“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是杜牧的雨;“天街小雨润如酥”,那是韩愈的雨;“小楼一夜听春雨”,那是陆游的雨;“却话巴山夜雨时”那是李商隐的雨;“江湖夜雨十年灯”那是黄庭坚的雨;“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是苏东坡的雨。 

李白有酒即成诗,他与“酒”就如同陶渊明与“菊”一样有着特定的含义。杜甫也爱酒,但他没有千金来散,那便不能痛饮三百杯,因此,他无法与酒同行。而花呢,陶渊明可以超然,杜甫不行,他无法忽视人民的痛苦不管,因此他也无法与花为伍。于是他选择了雨,因此“雨”这一意象在杜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杜甫曾说“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雨催动杜甫写出流传千古的诗篇。雨是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又息息相关。在甲骨文中就有古人卜雨的卜辞:“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盼望和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这应该是中国文学史上比较早的一首喜雨诗。《诗经》中也不缺乏类似的诗句:“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甫田》)。“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大田》)。

  杜甫的诗,以雨为题的达40首之多,如《春夜喜雨》、《大雨》、《苦雨》、《秋雨叹》等等。还有很多诗,虽并未以之为题,却也多方描写雨中情景。他每为甘霖而喜,为霪雨而愁,秉承古诗的传统,杜甫诗中的雨多与国家命运、人民悲苦相联系。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清江空鱼,春雨余甘蔗”(《谴兴五首》),“更田秋雨后,禾黍已映道”(《谴兴三首》),“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雨晴》),“东诸雨今足,伫闻粳稻香”(《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耕》),这些都是写农事的。杜甫一生不得志,穷困飘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与农人接触,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

 “楼角凌风迥,城阴带雨昏”(《东楼》),“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前山塞九首》),这些都是写战时的。杜甫自己也从过军,他知道战乱的苦痛,妻离子散的悲恸,亲人哭喊送别的凄惨夹杂着车马喧嚣,所有的声音都被“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所涵盖。

“曝露墙壁外,终嗟风雨频”(《通泉县屋壁后薛少保画鹤》),“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些都是写个人生活的困苦。杜甫的晚年本就穷困潦倒,不得不常常感叹。

在《喜雨》一诗中他说道“皇天久不雨,既雨晴亦佳。出郭眺西郊,肃肃春增华。青荧陵陂麦,窈窕桃李花。春夏各有实,我饥岂无涯。干戈虽横放,惨澹斗龙蛇。甘泽不犹愈,且耕今未赊。”虽然四海兵戈横放,战乱未息,人民处境艰难,但是一场及时的春雨,给天地增添无限春色,让农人得以顺利进行耕种。如果春夏都能各依农时,都有收获,海内哪里还有饿殍呢。如前所举,这样的例子在杜诗中俯拾皆是,为及时雨而喜悦,为苦雨不止而担心焦虑,为在兵荒马乱的年月里流离奔波的百姓而哀叹伤神。

杜甫的《曲江对雨》:“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此诗景丽情深,抚今追昔,低徊蕴藉。王彦辅《尘史》言:“此诗题于院壁,‘湿’字为蜗涎所蚀。苏长公、黄山谷、秦少游偕僧佛印,因见缺字,各拈一字补之:苏云‘润’,黄云‘老’,秦云‘嫩’,佛印云‘落’。觅集验之,乃‘湿’字也,出于自然。春雨迷蒙,飞红万点,飘零曲江,随波逐流。枯坐江亭的诗人面对此景,怎不生出万分惆怅与凄苦?恰如落红离枝,盛唐气象已渐行渐远,诗人不免潸然掉泪。这是移情于景的妙句。

“雨”这一意象由来已久,从《诗经》中的“雨雪霏霏”到《楚词》的“下幽晦以多雨”。雨作为一种纯自然现象,在杜诗中,“雨”却代表着多种情绪。农事﹑战事﹑对国家人民的忧思以及个人羁旅之感。 

/宋子伟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宋子伟:男,1978年考取江苏师院,1981年在玉祁中学任教。玉祁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师文学网18名教师作家之一,《中国作家》杂志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语言学会会员。1999年作为学校代表参加江苏省心理教育委员会成立大会,担任该会《校园生活》杂志的编委。在中国教育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江苏教育报、《教书育人》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出版《三月三》《芙蓉花开别样红》《落在宋词里的雨》《卷起千堆雪》《礼社村》等书。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