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守江丨中国作家南昌行在“英雄城”

 金秋文学 2020-07-25

中国作家南昌行在“英雄城”

中国作家南昌行“颁奖典礼暨诗词授课”在“核工宾馆”举行

作者:韩守江

由北京九州文化传播组委中国作家行“颁奖典礼暨中华诗词授课”在“英雄城”举行。晨崧诗家出席并致词,他作为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担任主要职务外,他还兼任顾问,在中华当代文学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当选为会长,兼任北京、贵州赤水、内蒙古包头、安微笔架山、《中国万家诗》中国民间收藏协会的名誉社长、名誉会长、顾问、常务副会长等职务。他介绍说:中华诗词学会于1987年5月31日在北京成立,三十多年来,现在形势大好,刘云山同志致贺信,传达习近平同志指示,他继承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他也填词写诗,《念奴娇.追思焦裕禄》“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屍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胆肝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埃,俩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娟滴,會它千秋膯碧。”

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给县委书记树立了榜样,诗词界留下名篇,影响深运,意义重大。近年来,全国发起确定诗人节,北京“端午”文化节,纪念屈原,端午节诗歌、诗词文化活动。

晨崧先生,1987年中华诗词学会成立,即加入中华诗词学会,他先后担任中华诗词学会组联部主任、会长助理、副会长兼秘书长、顾问等职务,组织召开了十几届全国中华诗词研讨会、培训会议,为中华诗词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为由华诗词组织的发展和壮大,为中华诗词的理论研讨,诗词活动开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做出卓越的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次南昌行活动,时值夏至,炎热酷暑,他只身乘车南下南昌,八十多岁的老人,热情漾溢,与诗人诗友交流、沟通,参会人员天南地北,语言方言,他都内心倾听,祥细解答问题。我作为山西的代表,2009年北京京恒宾馆“天籁杯”诗词世界笔会,认识他,这次拜会,到他房间交谈,同四川诗人郭清发一同交流。晨崧老师说:他是在太原上成成中学时,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抗美援朝”运动,他毅然从山西听从组织动员,投笔从戎,走进军队,上朝鲜战场参战,后转业,调中纪委工作任职,至退休。他早年喜爱诗词,1958年被下放到东北大兴安岭,女友借口离开了他,他写诗来宣泄自己的激情,慢慢地成了习惯,竟一发不可收拾。《简明词谱》小韵典,常带在身上,一个记录创作诗稿的笔记夲,他的习作《踏莎行.春华任他飞流去》“红颜为国效青山,春华任他飞流去。”1993年他纪念位中华诗词学会学术委副主任江树峰,七律诗言:“情满乾坤志满怀。论赋谈诗传后世,呕心沥血育英才。”也是对自己未来事业的勉励与期许。

晨崧先生这次讲课,主讲“廉政建设”主题,诗词创作,他在中纪委工作时,倡导成立了“观园诗社”。他主张《作诗做人和诗德》其中说:“作诗先做人,功夫在诗外,诗德重品德,品德修养好,是诗人的诗德。人品好,诗德就好,诗德好,诗品就好。”他还说“爱国、爱人民、有修养,品德好的诗人,像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陆游、辛弃疾、文天祥、岳飞等人,都在人民的心目中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尽管他们有的在当时那个时代并不得志,甚至被统治者打击、流放、杀害,但他们的人品和他们的作品,一代代被老百姓颂扬。”我们不仅要继承古代诗人词家的优秀作品,更要继承他们的优秀品德。

晨崧先生,作为一名老中纪委机关工作者,大力提倡,大声疾呼并多次强调诗人品格:“正派、高尚、谦虚。”他讲诗人要“真诚的感情,纯洁的友谊,平等的地位,共同的心愿。”做人也要“真诚的友谊,纯洁的感情,平等的地位,共同的心声。”

廉政诗,属政治诗,如今“打虎拍蝇”,“打铁还要自身硬。”他举例:“民怨载道鼓催衙,官场奢贪问几铡。反腐缘何无显效,原因只是狗头铡。”

又一例:“轿车日暮营如潮,宾馆悠扬品玉箫。一席华宴千滴泪,半杯美酒万民膏。行歌粉黛轻摇步,伴舞红歌扭细腰。醉乐通宵情未尽,更藏金屋戏阿娇。”

祝你当好官

诸葛门前正义门,倡规倡法偶修身。

高悬利剑惊奸侫,扎紧篱笆做善人。

四不四知怀壮志,三严三实鉴真心。

原头纯洁清流水,浩气公廉百姓亲。”

中华诗词江西省诗词学会会长胡迎建出席颁奖会议,并向与会人员介绍江西省情,与中华诗词活动开展情况,并讲述江西派代表诗人,黄庭坚、杨万里、朱熹,江左“三大家”。赣派词人,王安石等,并着重介绍了红色文化,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根据地建设、斗争,兴国县。总之“人杰地灵、英雄豪侠,江西老俵精神。”坚定信念,弘扬“八一”起义精神,发展红色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精神。

文/韩守江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韩守江,笔名韩奋,男,1962年5月28生,大专,山西省太谷县人,就职太谷县总工会。晋中作协、诗歌,中华当代文学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辞赋学会员。作品发表于《中华诗词》《中华辞赋》《诗词世界》并获“天籁杯”银奖、《乡土文学》《山西工运学苑》《山西工运》《山西工人报》《太谷报》等刊物。代表作《家乡的红薯》《我愿是一棵枣树》《奥运精神赞》《邓小平与山西》《太谷小白乡东崖村精准扶贫赞》,近来微信《诗艺花苑》《诗画天地》《汗滴化雨伴笔耕》等平台传播中华诗词曲赋作品百十多篇首。

《金秋文学》微信公众号(微刊)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因所刊发的内容优质,2018年7月16日正式应邀入驻自媒体《趣头条》平台,2018年9月18日又应邀入驻百度旗下百家号,凡在《金秋文学》平台刊发的作品均有可能同步到《趣头条》和百家号平台。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评论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