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先丨读书记

 金秋文学 2020-07-25

读书记

作者:早先(湖北)

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我是很爱书的。我很幸运,能在缺衣少食的贫瘠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少年文艺》伴随我长大。而且,那时候,我有很多小人书,都是父亲买的。

只要有书,我从来都是不让书过夜的。无论多长的书,不分昼夜的把书看完。夜深看书,怕被母亲发现,就等她睡着后再看,当时没电,点油灯看,因油点光了,经常挨母亲的骂。因为她舍不得打我,所以挨骂的次数很多,有时看书看得哈哈大笑,表情很精采,母亲很忧虑,怕我脑子有毛病。

我看书有个坏习惯,直至现在还是这样,一本书拿到手,首先一口气看完。因此,每次买新书看,我都是很累的,因为熬夜,人有时是仿佛的,头很痛,但也很亢奋,直至囫囵吞枣把整套看完。休息好后,再慢慢看,做笔记,这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现在也改不了。

那时候,书不是特别多,我也没钱买。当《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被我反复翻破,《少年文艺》还要等很长时间才有新的期刊时,我就找其他的字了,只要是文字我都扒来看。后来,父亲抱回一台收音机。有一天,我乱转乱收收到了长篇小说连播,从此,我走到哪收音机就跟到哪。《萍踪侠影》就是那时候收听的,每天恨不得一眨眼,就到了连播时间。我一部不拉的把它听完了,再后来,我几乎看完了金庸、梁羽生的所有武侠小说,为之而疯狂。

读中学,正是琼瑶小说猖獗横行的时候,那老师上课收缴书都收不少。我倒觉得琼瑶的小说,就是古诗词运用贴切彻底,给我印象最深的倒是《今古传奇》、《玉娇龙》。《今古传奇》是连载,好像一月一刊,那真是把我的脖子吊长了。《今古传奇》到了后,父亲怕影响我读书,收起来不许看,我想尽办法和父亲斗智斗勇。《玉娇龙》就是先在《今古传奇》里看的,父亲后来还单独买了一套《玉娇龙》,我也偷偷看了好多次,甚至,我工作后自己还买了一套,反复看就是觉得好看。我后来冷静的分析了一下自己的心理,为什么读中学那段记忆里,对《今古传奇》、《玉娇龙》犹为深刻呢?除了书自身的质量高外,我和父亲的斗智斗勇是分不开的,你越不让我看,我越渴望,心如猫爪抓般,越觉得《今古传奇》的连载好看,以至于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在我的心里还住着《今古传奇》和《玉娇龙》。反倒是风靡全国的琼瑶小说,因为当时同学中随便能借到,在我心中只剩下那些学以致用的古诗词了。

读师范时,喜欢上了散文,在图书馆看了几年的散文。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读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本书让我很烦恼了一阵,看第一遍时没看懂,中间复杂内容,众多人物,离奇情节,我根本就弄不清楚,心情浮躁,看了一半,甩了。第二遍停停顿顿中勉强看完,搞不清楚人物关系。第三遍模模糊糊,直到第四遍,狠下心来,拿纸和笔,边看边理清人物关系,情节内容,为之震撼。这部书,前后看了半年,做了一本不薄的笔记,后来工作后又翻看了一下,容易多了。

参加工作后,有钱支配,我买了很多书,丈夫也爱买。没钱时买,有钱时就更买,书房书柜里装不下,就拿椅子靠墙角,码得很高,实在装不下,床底又塞了一堆。有人笑过我,"你们家穷得只剩下书了",家徒四壁,就书多。可恶的是,丈夫找不到自己想看的书,总怪我,说我不知把他的书弄哪去了,每次我都恨不得捶死他。

九十年代时,我不知怎么弄到一本破旧的芳芳的《风景》,我反复看了,把它压在柜底,不给丈夫看,这本破书,伴随了我二十多岁期间多年的岁月。后来还是被他拿华容去丢了,找他吵多次,尽管他后来赔了我一套《芳芳全集》,但我还是不舒服,在心底很是眷恋那本破书。

我没别的爱好,就是爱书和花,有时也听听歌,即使,漫长的岁月也磨灭不了我对它的喜爱。 

文/王早先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王早先,笔名:早先,湖北鄂州,教师,爱花和书,喜欢张晓风的散文,愿流年安康,读一本好书。

《金秋文学》微信公众号(微刊)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因所刊发的内容优质,2018年7月16日正式应邀入驻自媒体《趣头条》平台,2018年9月18日又应邀入驻百度旗下百家号,凡在《金秋文学》平台刊发的作品均有可能同步到《趣头条》和百家号平台。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评论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