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铁丨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

 金秋文学 2020-07-25

愤怒的天国

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

作者:李铁

向荣死后,清廷又任命和春为钦差大臣,趁太平天国内讧之机,在南京城东南再次设立了江南大营。

比起以前,清军不断缩小包围圈,从1859年起,在南京城北、东、南三面都挖掘壕沟或筑起围墙,绵延130多里,形成了对南京的三面包围。此外,清军在南京城东还密密麻麻建立了大小营盘130多座,使南京的形势再次恶化。

正在安徽作战的李秀成、陈玉成不得不回师,解救南京。最后,太平军虽然击溃了江北大营,夺回了浦口粮道,但江南大营仍然对南京构成严重威胁。清军官兵都认为,他们很快就能消灭太平军,破城指日可待,江浙两省甚至准备50万两白银,就等着攻占南京以后犒赏军卒了。

面对被动险恶的形势,总理朝政的洪仁玕与李秀成制定了二破江南大营的计划。其核心是“围魏求赵”,攻其必救的杭州,迫使江南大营分兵,然后趁江南大营空虚之际,集中兵力发动攻击,予以摧毁。

完成这个计划的核心是让李秀成偷偷占领杭州,吸引和调动江南大营清军救援。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李秀成立即放弃杭州,从小路快速回师南京,围攻江南大营。

1860年1月初,太平军开始执行这一计划。浦口的李秀成渡过长江,先到了安徽芜湖给李世贤和各路将领部署任务,然后率领7000人马直奔杭州。

清军并不知道太平军的作战计划,李秀成离开后,数十万大军水陆并进,攻占了沿长江修筑的太平军营垒20多座,接着又攻占南京城西,如铁桶一般,四面围困了整个城市。

杭州是清军的重要粮草基地,城内守军虽有7000多人,但他们只坚守城池,从不出城。李秀成到杭州后,一开始乔装成清军,想混进城内偷袭,但因有个士兵贪获马匹,暴露了身份,被清军察觉。他们立即紧闭城门,坚决不出门应战。太平军见偷袭不成,便转入了强攻,李秀成让人在杭州城墙下挖掘了地道,里面埋设地雷,轰塌了一大段城墙。太平军士兵从这个缺口一拥而入,最后除了杭州最里面的满城外,其他所有地区都被占领。

得知杭州失守,清军不淡定了,和春从江南大营分兵1.3万精锐部队,火速回救杭州。李秀成见调动清军的目的已经达到,便在杭州城头遍插旗帜,故布疑阵,然后悄悄离开杭州,连夜北返南京。

李秀成在安徽建平(今郎溪)会齐了各路太平军将领,兵分两路,攻击江南大营。同时,陈玉成也进兵到南京城西南的江宁镇,形成了对清军的反包围。南京那边洪秀全一看清军已分兵杭州,下令全线出击,和李秀成、陈玉成的部队一起,对清军形成夹击之势。当时,清军江南大营总部只有不足4万兵力,而各路太平军号称有10万人。

各路太平军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斗,江南大营的清军军营四处火起,阵势大乱。在太平军猛烈的攻势下,清军无心再战,纷纷溃逃,清军主将和春率残军逃往镇江,他们苦心经营的江南大营再次被毁。

这次战斗太平军还缴获了大量物资,有枪炮、火药以及白银10多万两,无疑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由于太平军作战目标只是解除南京之围,未能切断敌军退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所以这次战斗毙敌较少,只有三五千人。江南大营被毁后,和春自杀身亡,其他清军将领又在镇江收集散兵2万多人,重新集结起来,在较远一点的镇江与太平军对峙。

江南大营被毁,清军主力其实就宣告失败了,尽管一度有很大优势,他们却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无法对付太平军。但太平军攻击江南大营,却给湘军创造了机会。当时湘军只有3万人左右,兵力明显不足,陈玉成回师参与进攻江南大营时,湘军趁机进逼安庆,打开了南京上游的这个重要门户。

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后,李秀成率大军东进,直取苏州、常州和杭州等富庶地区。随后,以苏州为中心,太平天国建立了苏福省,李秀成从此成为苏州的新主人。

浙江非常富裕,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太平军占领这里之后,获得大量的军需支持,李秀成本人也获得大量金钱,给自己建设了豪华的府第。

李秀成觉得浙江非常重要,甚至产生了偏安一隅的想法。当时,太平军召开会议研究下一步行动方向,李秀成坚持占领苏州,反对陈玉成西救安徽的主张。太平军只好决定,先东征浙江,再西征安徽。采取这样的折衷方案,对整个战局影响非常不利。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金秋文学》微信公众号(微刊)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因所刊发的内容优质,2018年7月16日正式应邀入驻自媒体《趣头条》平台,2018年9月18日又应邀入驻百度旗下百家号,凡在《金秋文学》平台刊发的作品均有可能同步到《趣头条》和百家号平台。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评论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