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洪臻丨雨中江南行

 金秋文学 2020-07-25

雨中江南行

作者:王洪臻

我的老伴今早没去晨练,但还是按作息时间起的床,昨晚赶约稿稿件我睡的晚点,六点才叫醒了我。老伴心情不错,已忙活了一大片,从不做早餐的他,尽备好了丰盛的早餐。我们匆匆扒了几口饭,乘坐爱侄婿安排的车辆,从省城合肥往200公里外的铜陵市赶,如约拜访《金秋文学》主编王孝付老师。

按导航提示,车上了高速公里,将合肥的高楼大厦远远的抛在车后。车过合肥肥西三河镇,老伴指向车外的古镇美色,赞不绝口。

尽管我们多次游览过三河古镇,但他还是口若悬河,给我讲起了三河镇的古往今来,讲起了淮军历史,讲起了祖籍老屋仍在三河古镇,世界级科学大师杨振宇故乡的趣闻。

小车渐近美丽的巢湖,老伴又为我介绍了姥山是巢湖第一胜境。位于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的湖心,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岛上三山九峰,四季常青,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湖上绿洲”,姥山美景说的羨煞了我,连小车司机都听的入了迷。

小车过庐江县就出了合肥市。我为老伴倒了一杯水,他一口“闷”后,又指向车窗外桐城县的路标,又讲起了桐城“六尺巷”的典故。

她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境内的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后各让三尺宅基地美丽的佳话,听后才知六尺巷的故事发生在安徽桐城。

听的我和小车司机两人入了迷,小车上了皖江第一大桥,全然不知车外下起了雨,长江大桥收费站交了110元过路过桥费。

过了长江,小车穿行在“夏初”江南的蒙蒙细雨中,此刻,老伴一路的故事,也终止在这江南雨的美景中。

远处连绵起伏江南峰峦,无边的绿色,清新的空气,隐隐约约的马头式徽派房屋建筑,铜都万亩荷塘秀色,都在这细雨的缝隙里,给我的脑海留下许多淡雅或浓重的回忆。

小车在慢行,我在胞赏美景。看着看着,老伴鼓动我写首诗,于是就开始打腹稿,然而想着想着就乱了,因为窗外雨中的景色太过迷人。以前从江南走过,有雨有雾也有阳光,却似乎没有今天这样清晰美丽的感觉,看来是境由心生,景情合一,从合肥来铜陵,这一路,不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与铜陵美景交融,一切显的自然造化。

小车在雨中游动,铜陵雨中的花木青翠欲滴,雨中的田舍蓝白相间。

我甚至有点庆幸通往巿区公路,不是高速公路。否则,在风驰电掣的速度面前,我是品味不出雨打车窗那种闲敲棋子的感觉的,也难以体会到皖风徽韵给我带来的别样心情别样意境。

上午10点余,雨还在下并越下越大。王孝付老师手持雨伞,蹚水走到马路边,静候在路边,迎接我们。

首次见面,方识王孝付老师是年轻一介风流倜傥白面书生的形象,文质彬彬,斯文有礼,热情待客,礼敬有余。雨中简单的寒暄,老师真诚地邀请我到家中做客。

我们的一路风尘近三个小时,早已经被这江南的雨荡涤得干干净净。我和老伴,随王孝付老师拾级而上,王老师宝宅,是典型的江南式的老民居,近期城市规划拆迁,待搬迁新楼房。

因是八九十年代的老房子,显得有点简陋。但是,收拾得十分干净整洁,屋子的里里外外透露出主人是位名不见经传的文学创作大师。与老师平时展现与文学爱好者形象极为相衬。沉稳、语速慢细,不张扬,是一位纹火慢性,感情丰富而又细腻的性格。

王孝付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更显江南水乡的灵气,彬彬有礼,活泼可爱,向“爷爷奶奶”问好!王孝付老师年轻漂亮的、不善言辞的爱人,为远道而来的我们沏茶倒水后,退出客厅回避,好有礼貌地为爱人王孝付留出与远道而来铜陵文友交流空间。

这就是江南女人朴实的美,没有多余语言,以礼待客尽在不言中。

这次拜访王孝付老师,临行前期,我在山东滕州就专门为王孝付老师书写了我拿手的“百顺”书法作品一幅,毛主席诗词《咏梅·卜算子》书法作品一幅,以表我对王孝付老师敬慕之情。

王孝付老师也为了表示感谢我们夫妇远程到访,回赠了自己著述的《江南新梦》《白衣卿相柳永》两本个人签名的成名长篇小说代表作品。

短暂的会友,直觉告知我,王孝付老师的人品及家境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在文学创作之路上多产的王孝付老师,就是我的良师益友。

为让我文学创作道路上留下良师益友相互记忆瞬间,老伴为我们留下了我与王孝付老师及其儿子的合影,小宝贝可爱,我好喜欢。

王老师是《金秋文学》的主编,著有700万字长篇小说,及剧本、散文随笔、诗歌、杂文、评论、报告文学等数百万字。是安徽作家协会会员,铜陵市作家协会会员,铜陵市鲁迅文学研究会会员、秘书,铜陵市铜文化研究会会员。

因天空烟雨蒙蒙,我们急于赶路,谢绝了王老师和夫人一再挽留,告别了王老师及家人,驱车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离开王老师的家,蒙蒙细雨变成了滂沱大雨,安全行车受对了严重影响,老伴建议找个饭店先吃午饭,避避雨。雨太大,也没找到合适的饭店,只好上了铜陵“万达”三楼,找了间有铜陵特色土菜馆,老伴点了具有地方特色菜“铜陵米粉肉、山粉大鱼头、鸭儿池莲藕、姚岗媒鸭”四菜一汤,外加一份小炒青菜,名曰犒劳司机雨中行车辛苦,实则自己解馋,满足自己的口福。

不错小炒青菜倒是为我点的,雨中江南行,口头点赞表扬一次。

看来江南的老天爷,一定要慰留我们感受一下江南铜陵大雨滂沱的意境。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决定终止下一旅程返回合肥。但会玩的老同学建议参观铜陵博物馆,这是一项室内活动,一可躲避大雨,二可更多的了解铜陵文化历史,不失铜陵一行,一举两得,得到了我和司机的赞同。

跟着导航,从“万达”出发,经奥体中心,沿雨中更秀丽的天井湖畔,市内行车20余公里,到达铜陵博物馆。

我们很感兴趣地参观了铜陵博物馆。她坐落在西湖东岸,整个建筑造型,就是一个古老的古铜器,司机为我们老两囗照了很多雨中照片,显得特别有诗情画意。馆内是集文物收藏、整理保管、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研究交流、娱乐休闲于一身重要的铜文化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同时又是铜陵市铜文化旅游的浓缩展示重要景点。

参观了铜陵博物馆,因滂沱大雨而得福,它圆了我深入了解铜陵的一个夙愿,馆藏如我亲临铜都其境,饱览了铜陵的美景,领略了铜都深厚的历史文化,触及了铜陵人美的风貌。感到了铜陵城市建设巨变后的繁华与精致。随着眼前的景物及讲解老师的阐释,领略了古铜都的风景人物,古老的青铜制品与厚重的冶铜文化及工艺、大通古镇的悠久历史、大士阁玄奥的佛文化、新旧徽派建筑的大气……总之,我们深切感受到了铜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现代化气息。

馆藏介绍,如今的铜陵,经济实力跻身安徽省前列,文化建设蓬勃发展,担得起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

参观完博物馆,已是下午三点多,大雨还在滂沱地下,我们按导航择铜陵长江公路铁路大桥过长江上高速返程。望着远离的铜陵的高楼大厦和铜都厚重的历史文化,我期盼回去的路风平浪静。

再见!美丽的皖江明珠铜陵。

王老师:真的过江不远,江南的雨,江北的艳阳,风雨荡涤,干干净净,我们一路平安到家。

2019月5月26日晚草于合肥 

/王洪臻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王洪臻,女,195410月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市,祖籍山东滕州市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本人长期从事文秘,政工,工会,职教,宣传工作,喜欢''舞文弄墨''。与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从喜欢到痴迷。退休后,在潜心学练书画且获大奖的同時,心血来潮时,还时有多篇精美散文、短文见诸《滕州曰报》、《杏花文苑》、《中国当代名家艺术》、《中国老年大学长者家园》等市级省级国家级报刊杂志。心随笔动,执使随心。老骥伏枥,乐在夕阳。

《金秋文学》微信公众号(微刊)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因所刊发的内容优质,2018年7月16日正式应邀入驻自媒体《趣头条》平台,2018年9月18日又应邀入驻百度旗下百家号,凡在《金秋文学》平台刊发的作品均有可能同步到《趣头条》和百家号平台。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评论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