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卫丨中篇小说《茅山奇缘》1

 金秋文学 2020-07-25

中篇小说《茅山奇缘》1

作者:谢卫

“大自然使人人生而平等,如果命运任意打乱这一普遍的法则我们就应该去纠正命运的任性,应该用我们的机智去向强者索回他们巧取豪夺的东西。”

──(法国)萨德《淑女蒙尘记》

                    第一章 金色年华

许自恒原姓董,名贤武。许自恒这个名字是后来改的。他家在常州北乡,那里虽然也号称鱼米之乡,但一般普通百姓的日子过起来也还是很艰难的。他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但他却坚定不移地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千年古训。儿子刚满6岁,作父亲的就把他送进了学堂。可怜他父亲、母亲,还有他大姐、二姐、三姐还有小妹——对了,他在家排行老四——。为了董家这棵独苗能长成参天大树,他们天天起早贪黑,夜以继日地在土里刨食,在螺丝壳里做道场。那份累,那份辛苦,说说都心酸。有道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董贤武8岁那年,他母亲积劳成疾,不久就撒手人寰。办完母亲的丧事后,董贤武说什么也不肯再进学堂了。望着支离破碎的家,他父亲也一声叹息,也有点犹豫不决了。

这时侯,学堂里的先生赶来了。先生对董贤武父亲说,你阿晓得古时侯有个叫解缙的大才子?董贤武父亲不解地点点头:“那哪能不晓得,早几十年前就听说书的说过了。可是,他跟我儿子有啥关系呀?”

先生笑了:“关系大了去了!令公子活脱脱就是解缙再世。”

“真的?”

“可不是真的——不然我急吼吼赶到你家来作什么?一句话,千万别让令公子停学。你若为学资担心的话,那我现在就给你吃颗定心丸:令公子今后的学资全免了。”

“真的?”

“大丈夫一言既出,岂当儿戏?”

学堂先生的话,对于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来说,不啻于一道圣旨。送走先生后,董贤武父亲当即向全家人宣布:一家人就是天天吃糠咽莱,甚至乞讨要饭,也要供儿子念书求功名。先生虽说要免董贤武的学资,但他父亲却认为无功不能受禄,还是得自己想办法解决。他盘算来盘算去,最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把小妹卖给人家当童养媳。董贤武的小妹就这样被卖到了无锡的锡山。

从此以后,一家人更加克勤克俭,吃苦耐劳,齐心协力。

总算皇天不负苦心人,董贤武大姐出嫁那年,董贤武参加乡试,居然一举考了个第一。后来参加会试时,又考了个第一。董贤武连得“解元”和“会元”两大桂冠,顿时名声大震。县太爷亲自来登门拜访。之后又把董贤武请到了县衙门。说是按大清律,像董贤武这样连中二“元”的举子(或者说贡生),是完全可以在县学里当个儒学训导等等之类的官职了,但考虑到董贤武当时年岁尚小,就让他先在县衙当个文案吧。

那时侯,董贤武的父亲,他大姐二姐和三姐,一家人的心里要多开心就有多开心。连中二“元”,那是多么风光和多大的荣耀啊!那时候,来董贤武家恭喜祝贺的人络绎不绝,简直可以说是车水马龙。那时候,他二姐和三姐都在待字闺中,远近百里的富豪乡绅们,打着各种名号前来登门提亲。后来就连买董贤武小妹当童养媳的吴家,也带着小妹赶过来,死活要董贤武父亲同意退了这份婚约。面对这突如其来而又惊天动地的变化,董贤武父亲一开始有点手忙脚乱,感到有点招架不住。儿子成器,做老子的当然高兴。可是,别说儿子还只是“解元”和“会元”,就是将来真的考中了头名状元,登了皇榜,那也还得桥归桥,路归路,一码归一码。二丫头,三丫头还有老幺妹的事情,不能混为一谈。做人做人,就要做得堂堂正正。老二老三还好说,反正没下聘,可以一切顺其自然。老幺妹的事情己有婚约在先,那是板上钉钉,不能更改的。就这样,最终董贤武的二姐和三姐分别选了两户殷实但本份的人家,小妹则还是回了无锡锡山的吴家。

原以为,董贤武一家随着董贤武的发迹,可以从此苦尽甘来了,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或者说福兮祸所伏。董贤武自从跨入县衙门槛的那天起,厄运就开始笼罩在他头顶上了。当然,要是反过来说的话,如果董贤武能够跟黑暗、丑陋、无耻和肮脏的官场同流合污的话,那他也就不是今天这样的命运结局了。因为董贤武初迸县衙的时候,县太爷对董贤武是非常器重非常赏识的。县太爷姓方,名志学,字辅仁,苏州人,长得相貌堂堂,一口吴侬软语。如当初所说,方县令没有给董贤武安排实缺,只是让他做些抄抄写写的杂务,类似于今天的秘书工作。但每逢重大场合,则必让董贤武相随左右,譬如迎接、拜谒上司,以及其他一切重大事宜等等。以至于后来常州府的知府王世训戏称董贤武是方县令的影子。不仅如此,方县令还经常有意无意地安排时间,让自己的独女方爱华跟董贤武学诗文,其招婿的用意,已是坦露无遗。方爱华不仅长得天姿国色,如诗如画,还心灵手巧,知书达理,真个是秀外慧中。而董贤武呢,则相形见绌,不仅生得矮小,脸面也难看。按照常理,一个貌若天仙的美人坯,且又是县太爷的独生女,是不可能跟董贤武这样长相极其困难的人有什么名堂发生的。但董贤武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或者说他的禀赋太超乎其常。就凭这一点,他深深吸引了方爱华。他们俩很快就产生了爱慕之情,并很快就相许终身。以至于后来方志学方县令残酷无情地棒打鸳鸯时,方爱华宁肯削发为尼,也不愿遵从父命,背叛董贤武。这是后话,暂且搁过不提。

董贤武真正惹恼方县令是在半年后,事情的起因说起来既简单也复杂。说简单是因为那事情本不该董贤武“多管闲事”,他只要按照以往惯例,把审案笔录完整地交给方县令就行了。可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自作主张地重新改写了那份审案笔录。也就是说,他这么一改写,就使得整个案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方县令要判有罪的,变成了无罪;而方县令要判无罪的,则变成了有罪。

望着被明显重新改写过的审案笔录,方县令声色俱厉地喝问道:

“谁叫你这么做的?”

“事实本来如此嘛。”

“什么叫事实本来如此?你小小年纪懂得什么?算了算了,有些事情跟你说不清楚。你把今天当堂做的那份笔录拿出来吧。”

“那份我已消毁了。”

“你说什么?消毁了?你再说一遍。”

“对不起,那份笔录我真的已经消毁了。”

“你你你——!?你简直胆大包天了你?!给我滚!给我滚出去!滚——!”

董贤武一开始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坐在明镜高悬下方,口口声声说着什么执法如山,爱民如子的堂堂县令、朝廷命官,竟然在庄严的审案大堂,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置国家的法度于不顾,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不,毋宁说是混淆视听,栽赃陷害,硬是将无罪的人审成有罪,而将有罪的人审成无罪。董贤武后来说,那天的审案过程,他终身难忘。他说他事前看过案情:这是一起十分明显的奸杀案。罪犯姓李,名洪宝,生得膀宽腰圆,身强力壮。仗着家里十分富有,到处为非作歹,欺男霸女,是个出了名的恶少。那天他扛着一根鱼竿去河边钓鱼,见一美貌女子正在河边洗衣服,便立刻上前迸行纠缠挑逗。那女子见状,慌忙收拾衣物准备离开。这时候,李犯望望四周,见四下无人,于是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他猛地扑向那女子,先凶狠地撕开她身上的衣服,然后再实施强暴。那女子也是个刚烈性子,从事发到结束,她始终都在抵抗,在维护着自身的尊严和清白。正当李犯发泄完兽欲,准备扬长而去时,那女子高声叫道:“你这个禽兽,我不会饶过你的!”据李犯事后交待,他就是在听到这句话之后,才动的杀机。

实际的案情本来应该是这样的。可那天的大堂上,却完全变了样——

照例的姓名、年龄、籍貫等等之类的开场白结束后,方县令开口道:

“李洪宝,本县问你问题,你要据实回答,听明白了吗?”

“小民明白。”

“那好。现在我来问你,事发当天,拉皮条的王五跟你说好时间地点,收了你的介绍费就离开了你,是不是这样?”

“是的。”

“你到了地点,与那做皮肉生意的女子完事后,付了钱就准备离开,是不是这样?”

“是的。”

“那做皮肉生意的女子收了你的钱后,硬说你少给了钱,并立刻喊来隐藏在不远处的她的同伙赵六,口口声声说,你要是敢赖帐,就剁掉你一根手指头,是不是这样?”

“是的。”

“面对他们的威胁,你说了几句气话,他们就向你动起了刀子,是不是这样?”

“是的。”

“说具体一点。”

“具体一点是这样,当时那个赵六从背后把我死死抱住,那做皮肉生意的女子举着刀向我正面砍来,情急之下,我一脚踢出去,正好踢中她的要害部位……后来见出了人命,我和那个赵六都吓得逃离了现场。”

“你刚才所说,句句属实吗?”

“句句属实。青天大老爷如若不信,可以问王五和赵六,他们都是证人。”

“好,传王五和赵六上堂作证。”

那王五和赵六一看就是那种地皮无赖之类的货色。他俩来到威严的大堂之上,睑上全无惧色,倒像是到邻居家串门找乐子似的,方县令怎么问,他俩就怎么答。一场原本应该是非常严肃的公堂审案,最终变成了一场滑稽可笑的闹剧。

董贤武说,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决定改写那份审案笔录的。他说他在做出这个决定前,心里也十分矛盾和犹豫。一边是自己的恩公,而且还将是未来的岳父大人;一边是公正、公平和公理。起初的时候,这两头的重量在他的心理天平上是基本相同和相等的,有时候前者还要远远高出于后者。最后真正促使它們发生根本倾斜的原因,是那王五和赵六出现后的拙劣表现。他觉得这两个地皮无赖的出场,彻底践蹋了他的道德底线。他无论如何都无法容忍这种社会残渣来向人间的公正、公平和公理进行挑战。他那时甚至幼稚地认为,方县令——他的恩公,他未来的岳父大人,也许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而更大的可能是受了别人的蛊惑,才在公堂之上做出愚蠢之举的。总之一句话,他无论如何都无法相信,更想不明白,一贯以道学自居的方县令,怎么会在公堂之上做出如此无道之举的呢?所以,他要做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用实际行动,来弥补来纠正他恩公的这个失误或说过错。对,就这么决定了。也许他的恩公一开始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但他觉得终有一天,他会理解并原谅他未来女婿的这份良苦用心的。

所以,当董贤武被方县令喝吼滚出去时,他还天真地认为,方县令对他发怒完全是一时之气,等他事后冷静下来想一想,情况就会有转机了。

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董贤武当时的想法完全大错特错。其后发生的一切事情,不但没有丝毫转机,反而是急转直下。

文/谢卫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谢卫,笔名:川木,墨香。谢小卫。在各种报刊上面发表过小说、散文,随笔等等,其中中篇小说《中国股民》人选王干主编《2005最佳网络小说》,并于2018年成为裴章传主编《史话朱巷》一书的写作者之一。

5000人关注的大号《金秋文学》微信公众号(微刊)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因所刊发的内容优质,2018年7月16日正式应邀入驻自媒体《趣头条》平台,2018年9月18日又应邀入驻百度旗下百家号,凡在《金秋文学》平台刊发的作品均有可能同步到《趣头条》和百家号平台。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评论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