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腾超丨奏响中华民族战斗的号角——观电影《为国而歌》的一点感想

 金秋文学 2020-07-25

奏响中华民族战斗的号角

——观电影《为国而歌》的一点感想

作者:杨腾超

不久前,单位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电影《为国而歌》,从开播到结束,我整个身心始终沉浸在电影剧情里,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这是一部以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成长及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经过为主线,讲述了一群热血青年的爱国情怀并用生命和音乐唤醒民众的故事。

在逼真的声光影画面中,我仿佛看到了革命先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的英勇场景。电影通过还原聂耳的真实生活,用亲情、友情、爱情等多角度全方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才有情的人民音乐家形象。 

面对不愿为前方战事捐款,自私自利的上海小市民,聂耳不屑一顾,愤慨中把身上所有钱捐出,虽然他经济也不宽裕。面对国难当头还依然歌舞升平谋求经济的剧院老板,他发出振耳质问:“国家都没有了,你还挣什么钱?吃什么饭”?是的,离开国家,你什么都不是。

剧中,田汉跟他说:“信仰比枪更重要”,他深深记住这句话,也因为这句话,他认识了夏衍,并在夏衍的介绍引领下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打破旧社会,建立新中国,他坚信这点,也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为了写一支“大众都能唱的歌”,聂耳深入底层生活,了解和体验平民的疾苦,在感受到他们水深火热的境况的同时,他发现国人最大的悲哀就是麻木和忍辱。

他寻找灵感,苦苦思索,白天行走大街小巷,夜里凝望苍茫远空,什么样的音符才能够唤醒和激励沉睡的雄狮?常常梦中灵光一闪,他就亢奋跳起,用笔快速记下,如此反复,多少有些曲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他不为出名,不为利益,只为了唤醒国人站起前进!只为了奏响中华民族战斗号角!

经过多少心血酝酿,如同十月艰辛怀胎,终于,《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了!

从此它成为战场上不屈的战歌,从此它成为国人力量之源,从此它奏响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聂耳因溺水不幸逝于1935年7月,年仅23岁,令人惋惜和痛心,他的一生非常短暂,如流星一逝而过,却把最耀眼的光亮留在世间。

现在,全世界都可以听到《义勇军进行曲》,不夸张地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义勇军进行曲》。

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各民族兄弟姐妹正昂首阔步团结一心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金光大道上,前进,前进,前进进!

文/杨腾超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杨腾超,笔名:黑驹,生于七十年代末,现在云南省丽江市某文化单位工作,喜欢阅读和写作。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