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如愿丨我们住在星星下

 金秋文学 2020-07-25

我们住在星星下

作者:唐如愿

嘟嘟嘟……,起床铃声响起来了,熟悉的声音如一弯悠长的弧线,滑过校园的红墙黛瓦,抚过校园的每一株花草树木,掠过学海的漾漾清波,和着纯净的空气和青春的风,弯弯曲曲地进入住在这片园子里的12000多只耳朵里,6000多双眼睛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醒来。

清晨6:30分,星星依然醒着,月亮还没有睡去。有人醒来,无数人醒来。鸟儿打开了喉咙,一些花慢慢睁开眼睛。宿舍里的孩子们,廉租房里的老师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洗漱完毕,他们像鸟儿一样从东西两侧的巢里出来,带着梦里的余温,展开美丽的双翼去追寻一天的美好。一只只如轻鸢,有序掠过广场,飞去教室,觅食曙光。他们的脚步是亢奋的战鼓,有力地击打着地面,如夏天突如其来的一场雨,急急地来了,又急急地去了。

听,是谁在摇落窗外的花?雀儿来了,又走了。清晨7点的景象,天空的星星一半嵌在天上,一半坠落到人间。坠落人间的,融化成教室里明亮的灯花,汇成了朗朗的书声,星星点点般闪烁在这青色微冷的天幕下。

星星下,学子们的读书声是最动听的曲子,是美丽的灵魂相互碰撞发出的金属声,是知识如种子般播种进孩子们心灵的土壤里的声音,是一颗种子带头破土而出的声音,是整片庄稼地里的种子破土而出的声音。窗外,风极其温柔地摇响一片叶子,一树叶子,满园的叶子。教室里,走廊上,穿梭着老师微曲的身影,他们如轻快的游鱼从一间教室游进另一间教室,他们是在督促并享受孩子们的早读。他们每天流连于这座园子,在教室与办公室间,在东走廊与西走廊,南走廊与北走廊间,在一颗心与另一颗心之间,虔诚地画着爱的轨迹。急促的脚步太快,灵动的思想慢不下来,使得他们的上身仿佛跟不上这样的节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时间的流里浸渍得久了,整个身形成了优美的弧线。校园里,弧线是最深情的告白:讲台上,数学老师弯着腰,如画家一样娴熟地画着抛物线,嘴角上扬,学子的书页泛着金色的光,孩子们的微笑如溪流婉转,台上台下,默然呼应;晚饭后的一小段时光里,夕阳西下,运动场上,孩子们弯腰奔跑;托举的球体在空中滑落;月亮悬挂树梢;狗尾巴草低下头颅;校园的深处,海棠花正红,食草的女生俯身嗅闻。

我常年住在一个美丽的“四方馆”里,东西南北都是白色的围墙,校舍建筑鳞次栉比。学子和老师是这里的主人,每天都在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着关于梦想的事业,饱学之士云集于此,莘莘学子如种子般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曾经读到秦国野史,就格外喜欢那个君子云集的四方馆,贤才风流倜傥,纵谈古今,因了几分的相似,我就干脆把这座园子称作“四方馆”。想来,也是太过于钟爱那样的氛围了,也许,每一个酷爱文学的人的心里或多或少总会幽居着一些浪漫的想象亦或是幻想以及孩童般纯净的天性。

每天,文人学子的身影飘过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庄稼地里的豆粒,红黄蓝绿地漾在光阴里,饱吸着天地的精华,思想茁壮成长。这“四方馆”里,随处都可以拾到诗歌和小说,每一个人,每一片景,都有可能随时被撷了去,变成诗一般的句子。美丽而多情的形象可能是我,是你,是他,亦或是湖里悠闲的红鱼,是天空划过的飞鸟,是头顶深邃阔远的星空。俯身即拾的是拳拳的木叶,昂首仰观的是莹莹的湛蓝,多情的景色曲曲折折地铺好了故事的路,动人的情节款款而来,摇曳生姿。盎然的花草是青春的衬托,锦鲤鱼是希望的伏笔,年轻的你们向我走来,怀揣书本,面含微笑,美好的故事就这样娓娓铺开来。

“四方馆”的秋天最飒,夜晚的星星很淡,白天却是看不见的,所以,我看叶,看人。我在清晨里走着,从容穿行在木叶纷纷的园子里,从一棵树下挪移到另一棵树下。校园的清洁工阿姨,穿着极其朴素,却是极其干净清爽,她们弯腰如弓,手里的扫帚温柔地射向地面,落叶残枝便极其温顺地进了铲子。学海边如烟的树下,一个中年女子正在给草木们浇水,她戴着开满碎花的遮阳帽,面含微笑。那是一种独特的微笑,在阳光下闪着光芒,如琼浆般洒在每一朵草叶上,叶子在她面前如孩童般活泼跃动,俏皮可爱。看得醉人了,我便和她聊了起来。

“这些花草有福了。”

“照顾它们,我也是有福的。”她依然笑着。

“学校里的孩子们也是有福的。”她继续说着。

“为什么呢?”我试探性地问。

“这里的老师是我见过最好的。”

“你的花很美,叶子很亮。” 我笑了笑,对她说。

 她仍然笑着,笑得很美。

有人说,人间的花草是星星的化身,白天,星星的光被太阳光盖过了,它们便以另一种方式来到我们身边,好让时时相见,提醒我们每一个人:美好的存在。

一路遇见,一路微笑,时光洒下无数的温暖,我边走边俯身捡拾。又是在一个爽朗的午后,吃过饭,我像一个垂暮的老人般,安静地站在风里,眯着眼睛,看看花,看看草,看看孩子们肩并肩,手挽手,脸上泛着青春的红晕从身旁过去。文津路上红得让人嫉妒的月季,此时也是败去了,便三分伤感起来:年轻可真是好啊!风静了,听见跫音响起,窸窸窣窣,像是文学里闲不住的叠词,溜出来击打土地,原来是孩子们下午的课又开始了。我听见有人在啃食书本,有人在觅食阳光。白色的围墙把喧嚣的世界搁浅在外面,封锁了无数蠢蠢欲动的年轻的心。这里独有的养分滋润着每一个人,每一棵树,甚至虫子,甚至每一根用思想呼吸的神经。那些树上的果子,不知何时,被飞鸟带去了,或是到远方的天地里播种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明,或是寻觅泰戈尔迷人的足迹,但总会有一天,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用某种方式告诉这片土地:我来过,我也离开过,我始终都在。围墙外有些闲散的果子野长惯了,失去了回家的路,顽皮的老人便拿了修长的竹竿接它们回家来。老师家年幼的娃娃们,从外面的天地放学后,回到这里,做完作业,便拿着放大镜,三三两两,五五六六地来到有草有树的地方,看望他们钟爱的虫虫。七星瓢虫在花瓣上摇摇欲坠,又被娃娃们好心地扶了上去;蚂蚁成群结队地在一起举行一场隆重的活动─把一粒米安全地运到洞里,孩子们帮不上忙,却也手忙脚乱,在一旁急得转团团。我看见园子里的蒲公英长起了翅膀,凉亭旁的草认真地结着子。这个午后,我打树下走过,思想化作秋天里最懒的虫子,躺在草丛里,任凭太阳肆意地流泻。

夏天的夜晚很热,星星最多。老人们带着娃娃走出廉租房,来到菜地边,凉亭里,学海旁,在远离教学区的地方,一边遛娃,一边谈论着岁月的短长。

“奶奶,妈妈在哪处上课”

“在前面的园子里。”

“奶奶,妈妈的学生多不多?”

“多,很多,同今晚天上的星星一样多”

“奶奶,妈妈的学生眨着眼睛呢!”

这里,夜晚的星星是最亮的,我就像是掉落在这座园子里的一颗小星,全身长起了立体的耳朵和全知视角的眼睛。聪明的你,听到黄昏里,灰色的鸽子扑哧扑哧立在白色的栏杆上,偷听了女生念的一句诗,羞红了脸,扑扑躲入水里,洗洗耳朵,向着天空飞去。管理小湖的大爷说起,就在刚才,湖里少了一条锦鲤鱼,是躲在林子里的不知名的大鸟衔了它的身躯上岸,渡走了灵魂。聪明的你,隔着廉租房白色的墙壁,清晰地听得学生晚归,在教室和宿舍的路上沙沙地写着诗句。夜深了,城市的灯火阑珊,这里天地晶莹剔透,夜的天空铺好了藏蓝色的床褥,星星眨巴着眼睛,没有睡意。星星熨帖了夜空,熨帖了园子里的树木、花草、湖鱼,熨帖了大半个校园。大半的校园里,宿舍和廉租房的灯光陆续亮了起来,从四四方方的窗子里透出来,一间,两间,三间……,人间的灯火是天上的星星,眨巴着眼睛,此时的园子是倒悬的天空,我们住在星星下,我们住在星星上,天地人间!

嘟嘟嘟……,铃声响起。

花草睡了,我们睡了,星星醒着。

文、图/唐如愿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唐如愿,云南宣威人,任教于云南会泽茚旺高级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喜爱写作。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