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随笔]黎化丨黎化片言730

 金秋文学 2020-07-25

[名家随笔]黎化片言730

作者:黎化

人类学家公认:在东非出土的十七岁少女尸骨露西,是人类共同的始祖母。

——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都来自非洲。

黑人的笨、懒、不守信用、不讲规则、没有自尊,是普遍现象,但不能就此轻看了他们。他们生活得远比中国人舒展、率性、自由、奔放,也更接近本性。

文明社会人群遭遇的种种烦恼,如失去生活目标、心灵创伤、焦虑不安、厌世自杀等等,在非洲人群中很少见。

而战胜和克服此类心理疾病,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都并非易事!

非洲人的身体素质,也令东西方人望尘莫及。

国际田径赛场,几乎就是他们的天下!

体育竞技,我们只能依靠技巧和战术拿奖牌;若是回归体能,比谁更高、更快、更强,恐怕真没我们多少份儿。

我喜欢看nba。黑人球员在篮球场上的那种英发雄姿,赏心悦目且让人血脉喷张。

黑人的语言学习能力,普遍强于其他各大洲人。

我们学说外语,就如同影视作品里日本鬼子学说中国话,难免拗口、生硬。

可是,非洲人学说英语、汉语,却无须费太多力气,读音准确流畅。

因为我不懂外语,在非洲独行,只能靠比划手势交流。我发现,领会表情、手势的意思,雇佣的黑人司机相当聪明,很有悟性。

非洲人普遍具有艺术天赋,善于演讲、唱歌、跳舞、表演。

黑人领导作报告,很少事先写稿,大多为即兴讲话,录音后再修改发表。

毕家索的画,桑巴舞,拉普,布鲁斯音乐等为现代人所喜爱的艺术,大多源自非洲。

去非洲之前,就听到一种说法:中国的艺术在皇宫,西方的艺术在教堂,非洲的艺术在街头。所言不虚!在非洲的城镇街头地摊上,随时能看到黑人手工创作的各类雕塑作品,很是精美,令人爱不释手。

只是,我囊中羞涩,也没收藏艺术品的爱好。

殖民地的统治,使得众多非洲人(尤其是白领阶层)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天再热也西装革履,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彬彬有礼。非洲人普遍热情好客,认识不认识都会和你打招呼。离开城市,广袤乡间没有出租车,也没大巴,人们出行只能搭顺路车。司机看到路边有人招手,大多会停下让你免费搭车。

各大城市,交通秩序井然有条。许多十字路口并无红绿灯,四个方向的司机自觉遵守着轮流穿行的规则,没有人抢先插队。

非洲黑人从不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和野生动物能和谐相处。赞比亚人居然要求中国的援建工程队,施工不能影响鳄鱼的休息。

多次在文章里写到非洲的公厕。因为第一次上厕所就觉得奇怪,我有意作了考察。哪怕是乡间公厕,都很干净,闻不到臭味,三种手纸以及洗手液齐全,没人占小便宜拿走。

——后来知道,有义工(大多是白人)每天会驾着车前来更换、增添,算是做好事。

在非洲独行半个多月,背行囊走了六个国家。印象斑驳杂陈。

当然,我去的只是西南非洲,这些国家原先大多为西方殖民地,所见所闻难免局限。

非洲的社会治安是有些混乱,但我并没有感受到多少不安全。甚至,在约堡我还多次独自去爬矿渣山,作好了遭遇一次抢劫的准备,体验一把,却没碰上劫匪,也许是看我身高体壮又空着双手,遇到的黑人大多很友好。

不少中国商人告诉我:许多非洲抢劫团伙的背后,都隐藏着中国人的影子。

对照之下,明显感触到了我们距离文明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完)

2018.7.28 

文/黎化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黎化,江苏南通人,一级作家,专业编剧。出版有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哲学随笔等著述十余部,和100多部舞台剧目,计1000多万字。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